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经肝素泵同步注入多巴胺预防透析低血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尽管近年血液透析(HD)技术和条件有很大改进。但低血压的发生率并没有明显下降。我们从维持血管阻力的角度,设计了经肝素泵在HD中同步注入小剂量多巴胺的方法,观察其对血压、血流量、超滤量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透析低血压是血液透析的常见并发症,严重的可危及患者生命,迄今尚无较好预防方法。随着透析患者老龄化和糖尿病肾病在透析人群中所占比重的不断增加,这个问题可能会更加严重。我科在血液透析过程中首次采用小剂量多巴胺经肝素泵随肝素钠持续、微量注入,在预防透析低血压的发生取得了一定疗效。我们将其相关的护理方法和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益肾解毒方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中药益肾解毒方对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CRF)进展的作用。方法:45例CRF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22例单纯予低蛋白饮食及控制高血压治疗;治疗组(B组)23例在A组治疗基本上加用益肾解毒方治疗。以计算两组SCr值升高1倍时所经历的时间(月)之方法评估CRF的进展速度。结果:A组SCr由(288.4±96.7)μmol/L升高至(586.3±251.3)μmol/L历时(16.7±5.1)个月;B组SCr由(291.2±101.2)μmol/L 高至(589.6±257.5)μmol/L历时(28.2±8.7)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低蛋白饮食和控制高血压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益肾解毒方,可使CRF进展速度明显延缓。  相似文献   
14.
血管通路的建立是进行血液透析的必要条件,而自体动静脉内瘘则是目前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理想的永久性通路[1].老年患者由于血管条件差,内瘘制作难度大.自2004年1月至2007年3月,我们对16例60岁以上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了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制作,取得一些经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何云绮  班遵浦 《贵州医药》2001,25(11):1004-1005
多发性骨髓瘤 (MM)是以浆细胞无节制增生为特点的恶性肿瘤 ,浆细胞浸润及其所生成的产物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破骨细胞激活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等 )共同作用引起一系列器官功能障碍 ,临床主要表现有骨痛、病理性骨折、肾功能损害 ,贫血及易并发感染。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 ,4 0岁以下者仅占 2 % ,由于起病缓慢 ,缺乏特异性症状及体征 ,故误诊率颇高。本文收集了我科自 1990年以来住院确诊的 18例患者 ,就其临床表现、诊断、误诊教训及治疗情况进行探讨 ,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8例患者中 ,男女各 9例 ,年龄 4 9~ …  相似文献   
16.
<正>急性肾衰竭(ARF)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短时间内肾功能急剧下降,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体内毒性代谢产物蓄积的一种临床常见的综合征[1]。临床心力衰竭患者常伴有肾衰竭,而肾衰竭可引起体内水潴留进而加重心力衰竭,形成恶性循环。该类患者对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治疗不敏感,需要应用血液净化治疗。血液净化主要是通过净化装置进行物质交换,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清除体内的致病物质,从而实现治疗疾病的目的。传统的血液透析由于对  相似文献   
17.
我们发现在室温低于5℃的寒冷季节,透析低血压较常见,估计与血透B粉自然溶解不充分有关。于是进行加温溶解,并与自然溶解相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糖尿病及血糖控制情况与自体动静脉内瘘后期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观察270例经自体动静脉内瘘透析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分为非糖尿病组、HbA1c〈7%组、HbA1c≥7%组,比较各组内瘘后期血栓率及相关生化指标。结果:270例患者中非糖尿病患者171例,糖尿病患者99例。糖尿病患者中HbA1c〈7%者56例,HbA1c≥7%者43例。共有97例(36%)发生动静脉内瘘后期血栓形成,非糖尿病组、HbA1c〈7%组、HbA1c≥7%组后期血栓发生率分别为29%(n=50)、30%(n=17)、51%(n=22)。非糖尿病组和HbA1c〈7%组血栓发生率均低于HbA1c≥7%组,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非糖尿病组血栓发生率与HbA1c〈7%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可能为自体动静脉内瘘后期血栓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血糖控制水平差可能是糖尿病患者内瘘血栓发生率较非糖尿病患者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