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50篇
  免费   354篇
  国内免费   150篇
耳鼻咽喉   38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191篇
口腔科学   52篇
临床医学   628篇
内科学   376篇
皮肤病学   77篇
神经病学   246篇
特种医学   14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45篇
综合类   1257篇
预防医学   417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592篇
  11篇
中国医学   589篇
肿瘤学   149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179篇
  2022年   216篇
  2021年   188篇
  2020年   173篇
  2019年   179篇
  2018年   201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167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315篇
  2013年   260篇
  2012年   362篇
  2011年   339篇
  2010年   323篇
  2009年   304篇
  2008年   235篇
  2007年   241篇
  2006年   261篇
  2005年   173篇
  2004年   171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122.
目的 探讨肉桂醛咳嗽激发试验的方法.方法 采用吸气触发的定量吸入,对35名健康志愿者及25例咳嗽患者行肉桂醛咳嗽激发试验.受试者初步吸入雾化浓度倍增(50,100,200,400,800 mmol/L)的肉桂醛溶液,记录测试期间咳嗽次数.诱发产生≥2和≥5次咳嗽的浓度(C2,C5),用比对数值lg C2和lg C5来判断咳嗽反应的敏感性,并测定受试者前、后肺功能.结果 所有受试者中仅1名出现轻微不适,有恶心感.两组受试者咳嗽激发前、后肺通气指标FEV1、FVC、FEV1/FVC,{[(3.35±0.53) L,(3.35±0.52)L],[(2.76±0.82) L,(2.71±0.73)L]},{[(3.72±0.70) L,(3.71±0.71)L],[(3.30±0.78) L,(3.29±0.76)L]},{[(90.6±5.42)%,(90.9±4.92)%],[(83.6±4.45)%,(82.4+5.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咳嗽敏感性lg C2和lg C5值分别为[2.48±0.43,2.72±0.35].结合本实验实际吸入浓度,估计肉桂醛咳嗽敏感性正常参考值C2≥200 mmol/L,C5≥400 mmol/L.咳嗽敏感性lg C2和lg C5与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量吸入肉桂醛咳嗽激发试验,对正常咳嗽敏感性的建立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3.
多年来臭氧作为广谱、高效的抗菌剂已应用于医学领域。应用于口腔医学领域相对时间较晚,仅在器械消毒等较窄范围内使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臭氧应用于口腔临床治疗等方面,已进行大量体外实验和临床研究,并取得一定的进展。目前臭氧作为新的较为安全的治疗方法,开始应用于体外实验和口腔临床治疗的研究。本文回顾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关于臭氧在口腔医学领域临床和体外研究的文献,对臭氧在口腔医学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4.
目的 筛选鼠疫菌质粒上保守、稳定、特异的DNA标识序列.方法 选择32条源于鼠疫菌质粒上DNA序列,采用常规PCR技术,对云南家、野鼠两型共40株鼠疫菌、47株非鼠疫菌、鼠疫菌疫苗株EV76(阳性对照),进行了特异性验证试验和稳定性鉴定试验.结果 筛选出4对相对保守、稳定、特异的DNA标识序列:YPMT1.05c,YPMT1.03c,YPMT1.42及YPMT1.04c.结论 所筛选的4对鼠疫菌DNA标识序列,可用于鼠疫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125.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外周动脉疾病(PA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老年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246例进行横断面研究,按RDW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最低四分位数组(A组)56例,低四分位数组(B组)63例,高四分位数组(C组)65例,最高四分位数组(D组)62例。收集临床一般资料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检测空腹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肌酐、白细胞、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体积、高敏C反应蛋白,测量踝臂指数(ABI)并进行分析。结果从A组到D组,ABI值逐渐降低,以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分别为1.05(0.14)、1.03(0.21)、1.02(0.26)、0.96(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D患病率逐渐升高,分别为14.3%、23.8%、35.4%、41.9%(P<0.05,P<0.01),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水平逐渐降低(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RDW与ABI呈负相关(r= -0.1 59,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性别、年龄及其他传统危险因素后,D组增加PAD风险(OR=3.906,95%CI:1.009~9.232,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RDW与PAD相关,RDW增高患者发生PAD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26.
目的证实巴塘县是否存在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为四川省鼠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巴塘县进行鼠疫流行病学调查,同时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细菌培养自毙喜马拉雅旱獭1份,分离鼠疫菌1株;胶体金检测牧犬血清52份,阳性血清12份,阳性率为23.08%;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牧犬血清52份,阳性血清10份,最高滴度为1∶40 960,阳性率19.23%;反向血凝试验(RIHA)检测反向血液1份,其滴度为1∶12 800。结论四川省巴塘县为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并且动物间鼠疫正在流行,做好鼠疫防治工作,防止人间鼠疫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7.
目的观察复方牛胎肝提取物片联合阿德福韦酯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给予口服复方牛胎肝提取物片及阿德福韦酯片和对照组21例,给予口服阿德福韦酯片,疗程均为48周。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48周后两次肝穿刺活检病理学变化和血清透明质酸(HA)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肝组织炎症活动度2例加重,10例无明显变化,9例减轻,对照组肝组织炎症活动度6例加重,12例无明显变化,3例减轻。治疗组肝脏炎症活动度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29);治疗组纤维化程度2例加重,10例无明显变化,9例减轻,对照组纤维化程度9例加重,9例无明显变化,3例减轻。治疗组纤维化程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6);治疗组治疗后HA下降明显(P〈0.001),对照组未见降低,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复方牛胎肝提取物片联合阿德福韦酯片能显著地改善肝脏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优于单用阿德福韦酯治疗。  相似文献   
128.
目的 针对原发性面肌痉挛的发病原因,结合神经内镜技术及锁孔技术探讨神经内镜辅助锁孔入路下微血管减压术在原发性面肌痉挛治疗中的疗效. 方法 对自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间收治并经神经内镜辅助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34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及手术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总计39条责任血管中,动脉接触25条,动脉压迫6条,静脉接触与压迫8条.2条责任血管者9例(26.5%),小脑前下动脉压迫16例,小脑后下动脉压迫10例,椎动脉压迫3例,基底动脉压迫2例,静脉压迫者8例.32例患者随访2年,2例失访,术后20例(58.8%)抽搐症状立即消失,术后1个月内抽搐逐渐停止者10例(29.4%),1例术后1年左右抽搐才逐渐停止(2.9%),1例患者随访2年仍有间断抽搐发作需继续服用药物,1例有轻度同侧听力下降,其他患者症状均有效控制,无复发. 结论 神经内镜辅助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面肌痉挛非常有效的方法,术中应用微创的理念结合神经内镜的优势仔细辨别相关的责任血管,对面神经根部和远端进行全程探查和有效减压,是直接影响术后临床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9.
目的 探讨应用不同构置的第一趾蹼周围组织瓣修复手部组织缺损的疗效. 方法 手部软组织缺损14例,其中拇指皮肤脱套3例,示指脱套2例,中指脱套2例,示指掌桡侧皮肤缺损2例,拇指指腹缺损2例,虎口区不规则皮肤缺损1例,示指近指间关节缺损伴指背皮肤缺损1例,中指近节指骨基底缺损伴桡背侧皮肤缺损l例.分别应用(躅)甲瓣、第二趾甲瓣、第二趾胫侧皮瓣、(躅)趾腓侧皮瓣、第一趾蹼皮瓣游离移植,覆盖创面. 结果 1例发生动脉危象,经手术探查后恢复.术后随访24 ~ 36个月,皮瓣外观佳,质地软,功能良好,拇指、手指指腹两点分辨觉达4~7 mm.术后供区行走无影响. 结论 第一足背动脉系列皮瓣可满足不同形状的手部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30.
霍峰  王鹏  苏哲君 《中国美容医学》2013,(22):2194-2196
目的:总结颏下岛状皮瓣修复舌癌术后组织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对我科收治的11例舌癌术后缺损患者进行颏下岛状瓣修复,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全部病例行舌癌扩大切除术,舌缺损采用颏下动脉岛状皮瓣同期修复。术后观察组织瓣生长情况以及修复效果。结果:10例皮瓣存活,皮瓣形态自然美观,舌活动灵活,基本恢复解剖形态和生理功能。术后随访12个月,未发现复发和转移。1例男性患者组织瓣上有胡须生长。1例出现皮瓣远端部分坏死,二期愈合。结论:应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舌癌术后缺损操作简单,修复效果良好,是一种有效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