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1篇 |
免费 | 14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1篇 |
临床医学 | 42篇 |
内科学 | 36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7篇 |
外科学 | 10篇 |
综合类 | 86篇 |
预防医学 | 26篇 |
眼科学 | 4篇 |
药学 | 24篇 |
3篇 | |
中国医学 | 141篇 |
肿瘤学 | 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21篇 |
2021年 | 26篇 |
2020年 | 19篇 |
2019年 | 16篇 |
2018年 | 20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25篇 |
2011年 | 24篇 |
2010年 | 18篇 |
2009年 | 25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19篇 |
2006年 | 16篇 |
2005年 | 21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目的观察一个人群中新发高血压病人和未发生高血压者基线空腹血清游离脂肪酸(FFA)与2年内动脉弹性的变化的相关性,探索血清FFA、动脉弹性及高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一纵向研究。社区筛选128例健康非高血压者(年龄33~60岁),随访2年。记录新发高血压例数,采用CVProfilorDO-2020型动脉弹性功能测定仪检测两组2年前后大、小动脉弹性指数(C1和C2),测定基线空腹血FFA、血脂、血糖、胰岛素等。随访期间,有12人失访。结果1)与未发生高血压者(n=97)相比,新发高血压病人(n=19)基线空腹血清饱和脂肪酸水平增高[(217±68)μmol/L比未发生高血压组:(186±46)μmol/L,P=0.04],而多不饱和与饱和脂肪酸比值(P/S)降低(1.60±0.37比未发生高血压组:1.90±0.46,P=0.009);2)与未发生高血压者相比,新发高血压者2年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增高(P均<0.01),而其大、小动脉弹性指数改变值(ΔC1和ΔC2)有降低趋势(P均>0.05);3)逐步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全部参与者2年的ΔC1与基线空腹血清P/S正相关(标准回归系数0.201,P=0.041),独立于基线收缩压水平和经典的心血管危险因素。4)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新发高血压者的基线空腹血清P/S的优势比(OR值)和95%可信区间为0.412(0.172~0.991,P=0.048)(在调整了经典的高血压危险因素后)。结论空腹血FFA组成异常是中青年非高血压人群大动脉弹性年龄相关改变和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肥胖型高血压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 FFA)浓度变化及游离脂肪酸与胰岛素抗性及代谢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筛选34例高血压肥胖患者为观察对象,并以50例血压正常肥胖个体及30例血压正常非肥胖个体作为对照.检测血清FFA、胰岛素、血糖浓度和腰围、体重指数(BMI)等指标,分析肥胖个体血清FFA浓度与其血压水平、胰岛素水平及其腰围大小的相关关系.结果①高血压肥胖组空腹血清FFA浓度(567.2±180.1) μmol/L显著高于血压正常肥胖组(471.1±233.5)μmol/L及血压正常非肥胖组(455.5±190.4) μmol/L,P值均<0.05;肥胖个体,不论血压高低与否,其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均显著高于血压正常非肥胖组(P<0.05).②肥胖个体空腹血清FFA水平与其舒张压值呈显著正相关(r=0.167, P<0.05 ).③空腹血FFA浓度与空腹及口服葡萄糖两小时血清胰岛素浓度呈显著正相关.④腰围大小与空腹血清FFA水平存在正向依存关系. 结论肥胖患者当伴有高血压时血清游离脂肪酸浓度明显升高,肥胖个体的血清游离脂肪酸浓度与其舒张压、血清胰岛素含量及腰围大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4.
目的 在老年体检中用不同方法进行尿蛋白测定并对结果进行观察比较.方法 使用常规尿蛋白测定试纸法、尿微量白蛋白干化学试带、尿液总蛋白测定及免疫比浊法尿微量白蛋白定量测定的方法对100例老年体检尿液标本及100例青年体检尿液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200例标本常规尿蛋白测试均为阴性,免疫比浊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干化学试带法及尿液总蛋白浓度测定敏感度高,与免疫比浊法相比,尿微量白蛋白干化学试带法测定的敏感性为94.7%,特异性为86.4%.干化学试带法测定阳性标本的尿总蛋白浓度与阴性标本相比,结果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在老年体检中,常规的尿蛋白测定意义不大,干化学试带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是一种简便可靠的方法,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5.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IL-22水平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外周血血浆IL-22的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6例CHF患者(CHF组)和17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外周血血浆IL-22,TNF-α及IL-10的水平。结果 CHF患者外周血血浆IL-2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其水平在缺血性心脏病者与非缺血性心脏病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心功能NYHA分级Ⅲ-Ⅳ级者水平明显高于NYHA分级Ⅰ-Ⅱ级者。IL-22水平与TNF-水平呈正相关,而与IL-10水平显著负相关。结论 CHF患者外周血外周血IL-22的水平增加,且与心功能有一定关系。IL-22可能参与了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6.
47.
48.
短期补充鱼油对超重高血压患者大动脉弹性的改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重的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短期摄入富含n-3脂肪酸的鱼油对其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社区高血压患者52例(男41例,女11例)经洗脱期去除6例后,随机分为鱼油组(n=23,补充3 g/d鱼油胶囊)和安慰剂组(n=20,试验过程中有3例被去除,补充3粒/d安慰剂)共8周。桡动脉脉搏波测定法测量大、小动脉弹性指数(C1和C2),测定空腹血清游离脂肪酸组成、血脂、血糖、胰岛素等。结果:鱼油对高血压患者空腹血清游离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鱼油组干预前后即基线与8周后比较,n-3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比值均显著性增加。RM-ANOVA分析显示两组之间n-3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比值在基线与8周后的变化趋势存在显著性差异(P=0.027和P=0.008),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之间它们的变化趋势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3和P=0.007)。鱼油对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指数、心率和血压水平的影响:安慰剂组大动脉弹性指数在基线和8周后之间保持不变,而鱼油组大动脉弹性指数则显著性增高,RM- ANOVA分析显示两组大动脉弹性指数的变化趋势有显著性差异(P=0.027)。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了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改变、收缩压改变、舒张压改变和心率改变之后,全部参与者基线与8周后大动脉弹性指数的改变、空腹血清游离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比值的改变呈独立正相关(标准回归系数为0.415,P=0.004)。结论:超重高血压患者短期鱼油补充改善其大动脉弹性,与其改变的空腹血清游离脂肪酸组成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49.
目的:分析2008年度临床分离131株铜绿假单胞菌(PAE)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药敏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8年度武汉市第一医院的PAE临床分离菌株,分析其来源与分布,并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PAE标本检出率最高的是咽拭子28.24%(37/131),临床科室检出率居首位的是重症监护病房(ICU)22.14%(29/131)。PAE对头孢他啶(81.68%)和亚胺培南(67.94%)敏感率高,对氯霉素(4.58%)、复方新诺明(7.63%)、四环素(9.92%)耐药率高。结论:PAE对抗生素耐药相当严重,头孢他啶和亚胺培南是临床上对PAE进行经验性治疗时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50.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空腹血清游离脂肪酸组成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空腹血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组成改变.方法 采用社区人群整群抽样、病例对照方法,筛选出高血压患者109例,其中肥胖患者70例,非肥胖患者39例,并以饮食习惯相近的123例血压正常个体(其中肥胖个体66例,非肥胖者57人)为对照,用高效液相色谱直接衍生化法检测空腹血清各种FFA浓度,放免法测定胰岛素水平.结果 (1)与血压正常个体比较,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游离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水平降低(P=0.004),饱和脂肪酸(SFA)水平有增高趋势(P=0.06),P/S比值降低(P=0.000);血清PUFA中,n3 PUFA水平降低[(高血压组95.8±39.6 vs正常组122.0±33.4)μmol/L,P=0.000],n6 PUFA水平有降低趋势(P=0.124);前者主要是DHA水平(22:6n3)降低所致[分别为(高血压组64.7±39.2 vs正常组94.2±31.3)μmol/L,P=0.000],EPA(20:5n3)水平无明显变化,而α-亚麻酸水平(18:3n3)则升高(分别为高血压组21.2±7.2 vs正常组17.5±7.6)μmol/L,P=0.000],后者的亚油酸(18:2n6)水平有降低趋势(P=0.052)而AA(20:4n6)水平无明显变化.(2)与非高血压者相比较,原发性高血压患者C22:6/C20:5比值(n-3 △6去饱和酶活性指数)降低(P=0.002),C20:5/C18:3比值(n-3△5、△6去饱和酶活性指数)有降低趋势(P=0.065).(3)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n-3 PUFA水平与舒张压水平独立负相关.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空腹血游离脂肪酸组成改变,表现为PUFA(主要是n3类)水平降低和P/S比值降低;这种改变提示α-亚麻酸向DHA的(22:6n3)生物转化缺陷与n-3 △6去饱和酶活性降低有关;这种改变与舒张压水平的升高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