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60篇
内科学   1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用不同的ELISA试剂盒检测抗-HCV弱阳性血清标本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目前国内用于抗 HCV检测的ELISA试剂盒现状。方法 使用四家国产和一家进口抗 HCVELISA试剂盒检测 ,结果不一致的样本再用CHRONRIBA3 .0SIA检测确认 ,并对RIBA测定阴性及不确定的样本用RT PCR方法测定HCVRNA。结果 对所选择的 2 8份抗 HCV弱阳性样本 ,五家ELISA试剂盒测定的假阴性率为 2 5 .0 %~82 .1%;不同试剂盒间的测定结果有较大程度的不一致性。随机两家试剂组合 ,测定的假阴性率降至 14 .3 %~ 46.4%。两家国产和一家进口试剂组合使用 ,可使测定的假阴性率降低至 3 .6%~ 14 .3 %(P <0 .0 1)。结论 目前国内使用的抗 HCVELISA试剂盒对弱阳性样本的检出率差异明显 ,因此对于抗 HCV初检阴性的献血员站应使用不同于初检试剂的国产或进口试剂盒进行复检 ,以降低HCV感染的经输血传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2.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定性测定室内质控物浓度的选择方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建立定性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室内质量控制质控物浓度选择和Levey-Jennings质控图在不同批试剂间连续作图的方法。 方法 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ELISA测定为例,先按NCCLs EP5文件评价方法对系列质控血清(含量分别为0.2、0.5、1.0、2.0和5.0 ng/ml)的批内和批间测定精密度,并根据任一次测定值(S/CO)最好的线性相关确定回归直线方程(y=bx a),选择计算得到的S/CO值减去精密度测定中得到的3倍批间CV%与该S/CO值的乘积(意即3倍SD)仍大于1的质控物,作为室内质控使用。不同批试剂间质控图的连续,则在换用新批号试剂时,用新批号试剂测定上述系列质控血清,得到一新的直线方程(y2=b2x2 a2)。原批号试剂同样也可得一直线方程(y1=b1x1 a1)。根据两个直线方程即可得到y2/y1之间的换算因子,从而可以将新批号试剂对相同室内质控血清的测定值换算回去,在原质控图上继续作图。结果 所用的HBsAg ELISA测定方法测定含量分别为0.2、0.5、1.0、2.0和5.0ng/ml质控血清的批内变异分别为11.08%、9.49%、9.83%、9.18%和7.25%,批间变异分别为13.25%、14.03%、15.11%、13.29%和9.92%。任选一次测定的具有最好相关的回归直线方程y=3.509x 0.180,可选择的室内质控血清浓度可为0.5或1.0ng/ml。换用其它两批  相似文献   
43.
乙型肝炎病毒DNA标准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制国内用于HBV DNA扩增检测的血清标准物质。方法用HBV DNA阴性血浆将阳性血浆稀释至含量约1.00×106拷贝/ml,0.5 ml/支分装,然后进行真空冷冻干燥。检测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和罗氏公司的PCR内标定量方法。检测室温14 d、37℃7 d、2~8℃6个月和-20℃时制备物的HBV DNA含量变化,确定其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2年内不定期检测8次-20℃和-70℃保存时制备物的HBV DNA含量变化,确定其长期保存的稳定性。取30份样本分别检测其HBV DNA含量,并与混合后样本的HBV DNA含量进行比较,确定制备物的均匀性。制备标准品的HBV DNA含量通过与国际标准物质比对及根据国际标准物与制备标准物的吸光度值建立的标准曲线计算获得。结果该标准物质HBV DNA定值为(1.03±0.21)×106U/ml。稳定性实验表明制备物在室温、37℃和2~8℃时的HBV DNA含量与对照组(-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152、0.949、1.300,P值均>0.05);-20℃保存2年的制备物HBV DNA含量与对照组(-7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49,P>0.05)。均一性检测结果表明瓶间不精密度为4.46%,批内精密度和总精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250,P>0.05)。结论该制备物达到了国家一级标准物质的要求,可以作为用于核酸扩增检测的HBV DNA标准物质。  相似文献   
44.
目的确定抗-HIV ELISA检测试剂高特异性且高阳性预期值的S/CO屏蔽界限,用以甄别适宜进入献血者归队流程的抗-HIV反应性献血者,提高抗-HIV ELISA反应性献血者管理的效率。方法 4家血站血液检测实验室使用5种不同抗-HIV ELISA试剂(2种第3代试剂分别以试剂1和试剂5代表,3种第4代试剂分别以试剂2、试剂3及试剂4代表)同时对1 036(人)份献血者标本作抗-HIV检测;检测结果一致者直接判定标本的最终状态为真阳性或真阴性;对结果有差异的标本均作核酸检测(NAT),NAT阳性即判定为真阳性,NAT阴性者再以WB方法确认。分析检测结果:1)采用百分位数法确定每种试剂受检标本中真阳性标本95%S/CO值,作为该试剂95%的阳性预期值,并作为百分位数法初步建立的屏蔽界限值;2)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法分别计算每种试剂ROC曲线99%特异性所对应的S/CO值,作为ROC曲线法初步建立的屏蔽界限值。综合2种分析方法建立的初步屏蔽界限值,以同时满足≥95%阳性预期值和≥99%特异性的S/CO值作为反应性献血者的屏蔽界限。结果最终确认阳性标本136份,其余为真阴性标本。5种试剂分别检出真阳性标本中的134、136、135、135和133份。1)百分位数法分析:5种ELISA试剂初步建立的献血者屏蔽界限值(95%阳性预期值)分别是10.70、5.87、6.24、5.18、10.73;2)ROC曲线拟合法分析:5种ELISA试剂初步建立的献血者屏蔽界限值(99%特异性的S/CO值)分别是10.72—10.99、5.11—6.51、5.54—6.89、5.05—6.83、10.30—10.92。综合2种方法最终确定5种ELISA试剂的献血者屏蔽界限值为:10.72、5.87、6.24、5.18、10.73。结论抗-HIV ELISA试剂屏蔽界限的确定为有效地甄别抗-HIV真阳性献血者提供了依据;不同代际的抗-HIV ELISA试剂屏蔽界限值相差较大,因此建立屏蔽界限时应有所区分;各实验室应根据自身条件及所选用的检测方法建立适宜的抗-HIV ELISA屏蔽界限,为优化献血者归队流程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6家实验室对相同抗-HCV ELISA试剂盒灰区设定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方法由卫生部临检中心组织6家血站实验室使用相同试剂对同一组标本(n=1 053)进行抗-HCV检测,并通过WB试验明确标本真实血清学状态。1)分析灰区设定的必要性:计算6家血站实验室抗-HCV真阳性检出率、灰区标本确证阳性率;2)分析灰区设定的适宜性:通过绘制ROC曲线确定6家血站实验室抗-HCV ELISA试验的最佳临界值,分析3种不同临界值(最佳临界值、厂商推荐临界值、实验室工作临界值)的逻辑关系,并比较不同临界值下灵敏度及特异性的变化。结果 1)6家血站实验室抗-HCV真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8.25%、97.37%、97.37%、97.81%、89.47%、98.25%;灰区标本确证阳性率分别为5.88%(1/17)、0、0、25.00%(1/4)、0、0。2)6家血站实验室抗-HCV ELISA试验最佳临界值均高于厂商推荐临界值、更高于实验室工作临界值,设置灰区的5家血站实验室对抗-HCV ELISA试验灵敏度提高有限、特异性有所下降。结论 1)6家血站实验室使用厂商推荐临界值可获得较高灵敏度、满足血液检测要求,研究结果支持取消灰区设置。2)实验室应在综合评估试验性能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确定判定策略。  相似文献   
46.
目的了解献血人群中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病毒亚型分布及流行毒株特征,为无偿献血者的招募、健康征询提供科学数据。方法对来自全国13个省市献血人群中的HIV阳性样本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对pol区基因进行扩增和测序。基于系统进化分析技术构建贝叶斯(BI)和最大似然(ML)系统树,确定毒株亚型,并针对亚型地理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来自全国13个省市的115例HIV阳性献血者标本中,成功扩增并获得pol区基因序列89例,发现HIV-1基因亚型9种,其中,亚型CRF01_AE和CRF07_BC所占比例最高,分别占46.1%(41/89)和37.1%(33/89);亚型CRF08_BC、B分别占2.2%(2/89)、5.6%(5/89);其他亚型CRF65_CPX、CRF55_01B、CRF59_01B、CRF68_01B、CRF62_BC各占1.1%(1/89)。系统进化进一步分析显示,所占比例最高的是CRF01_AE中的Cluster 4和Cluster 5亚簇以及CRF07_BC中的msm亚簇,所占比例分别达到23.6%(21/89)、21.3%(19/89)和33.7%(30/89),这3个均是全国男男性行为者(MSM)传播途径中的主要流行亚簇。结论全国献血途径检测出的HIV-1基因型呈现复杂的多样性特征,尤其在MSM传播HIV感染者中占绝对优势毒株的CRF01_AE(C4和C5簇)和CRF07_BC-msm簇也是本次在献血人群中发现的主要流行毒株。  相似文献   
47.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血清标准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制国内用于HBsAg检测的血清标准物质。方法用HBV血清学标志物、抗-HCV、抗.HIV均为阴性的献血员血浆,混合均匀,将HBsAg阳性血浆稀释至含量约40IU/ml,然后进行真空冷冻干燥。检测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ECLA)、化学发光免疫试验(CIA)和ELISA三种方法与国际标准(NIBSC编号:00/588)同时检测,将结果进行比对。结果该标准物质定值为:(34.2±4.8)IU/ml。其稳定性实验表明室温(20~25℃,相对湿度20%~50%)可稳定4周;高温高湿度(37℃,相对湿度60%~80%)条件下,可稳定2周;在冰箱冷藏(2~8℃)保存,可稳定1年;-20℃可稳定1年以上。均一性检测结果:所采用的检测方法表明均匀性良好,无明显差异。结论该制备物可以作为HBsAg免疫测定的血清标准物质。  相似文献   
48.
全国血站系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室间质量评价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自1989年开展血站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室间质量评价工作以来已有十年的历史,对推动室内质控的开展,提高该项目的检测水平,保证血液质量起到了的积极作用. 本文就十年来的总体情况、检测水平、试剂的临床使用评价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49.
目的评价我国采供血机构ELISA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的检测能力以及所使用的不同试剂盒的检测性能。方法统计分析2018—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对全国采供血机构实验室开展的HBsAg室间质量评价数据, 评估参评实验室检测能力, 分析和比较各检测试剂的检测精密度以及检测灵敏度等。结果 2018—2021年参与室间质评的单位数量有稳步的增加, 4种国产试剂和2种进口试剂的使用单位数在每年度均超过10家, 两种进口试剂检测adw血清型样本时, 批内CV<7%的实验室比例相对较高(>75%), 而三种国产试剂的批内CV<7%的实验室比例均在50%左右, 说明国产试剂的批内精密度有待提高。3种国产试剂检测0.2 IU/mL的adw2型样本时, S/CO值≥2的实验室为小于50%, 表明这些试剂检测HBsAg弱阳性标本时存在漏检风险;当检测血清型为ayw1时, 两种进口试剂均100%实验室检测正确, 但B试剂和C试剂正确率相对较低(84.4%和60.9%)。结论我国采供血机构实验室ELISA检测HB...  相似文献   
50.
目的对化学发光法(chemiluminescent immune assay, CLIA)和电化学发光法(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immune assay, ECLIA)用于血液筛查HBsAg的检测性能进行评价。方法依照《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5年)》,对不同血液检测方法的性能进行验证。使用1家化学发光分析仪和1家电化学发光分析仪对卫生部临检中心提供的HBsAg血清盘(包括献血者标本组、质控与突变标本组)进行检测,分析不同检测平台用于检测献血者标本的灵敏度、特异性、正确率、阴性预期值、阳性预期值,评估质控标本的精密度、不同血清型标本和突变株的检出能力,并与2种HBsAg ELISA试剂(国产A试剂、进口B试剂)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4种试剂检测灵敏度由高到低为ECLIA(100%)>B(95.74%)>A(89.60%)>CLIA(58.34%)。2)4种试剂检测特异性由高到低为CLIA(100%)>ECLIA(99.47%)>B(98.40%)>A(94.15%)。3)4种试剂检测正确率由高到低为ECLIA(99.84%)>B(96.56%)>A(91.00%)>CLIA(71.85%)。4) ECLIA批内CV值为1.27%—3.44%,批间为5.57%和7.08%;CLIA批内CV值为6.32%—14.62%,批间为6.75%和16.06%。5)对HBsAg不同血清型(ad和ay)梯度稀释标本的检测,ECLIA检出下限为0.05 IU/mL,CLIA结果全部漏检。6)20个重组突变株的梯度稀释标本,B全部检出,A检出16个,ECLIA检出12个,CLIA检出9个。7)32个天然突变梯度稀释标本,ECLIA和B可以全部检出32个,A可以检出25个,CLIA均未能检出。结论本研究所测试的ECLIA系统检测HBsAg具有比2种ELISA试剂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准确率高的特点,适用于血站筛查HBsAg项目;本研究所测试的CLIA系统检测HBsAg的灵敏度与2种ELISA法存在显著差异(P<0.01),在对献血者真阳性血清和质控血清、HBsAg突变标本评价中表现为检测存在假阴性风险,用于血站筛查HBsAg项目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