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探讨高血压、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发生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方法结合文献分析1例高血压、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突发心肌梗死的诊治过程。结果高血压、2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及心肌梗死,4者是相辅相成的,互为因果关系,若各个疾病预防及控制不到位,就可能象本例患者,发生恶性循环,导致死亡。结论高血压、2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容易导致心梗、脑梗最终导致患者死亡。  相似文献   
32.
孙海梅  郭涛  王雨平  唐睿珠  骆志玲  申丽娟 《重庆医学》2012,41(11):1100-1102,1147
目的探讨猪心肌梗死不同区域细胞凋亡的分布。方法滇南小耳猪10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只。(1)假手术组(S组),在X线的监控下,经右股动脉置入冠状动脉球囊导管至左前降支,不行冠脉封堵心肌缺血;(2)缺血再灌注组(I/R组),冠脉球囊扩张阻断冠脉血流60min致心肌缺血,撤除球囊恢复冠脉灌注。再灌注72h,行猪心肌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及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和Bax的蛋白表达。结果再灌注后72h,S组未发生心肌梗死及心肌细胞凋亡,I/R组在心肌梗死区、边缘区、非梗死区的心肌组织均存在细胞凋亡现象,梗死区和边缘区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明显高于非梗死区,且相应区域的Bax蛋白表达及Bax/Bcl-2比值均较非梗死区增加(P<0.05)。结论猪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梗死区、梗死边缘区、非梗死区均存在心肌细胞凋亡现象,细胞凋亡主要分布在梗死区和边缘区。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索"二孩政策"全面实施前后对产科重症患者转入重症医学科(ICU)的影响。方法:对2007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转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的产科重症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研究对象包括本院转入ICU和外院直接转入ICU的产科患者。将其分为两组,第1组:2007年1月1日至2016年5月31日转入ICU的产科重症患者;第2组:2016年6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转入ICU的产科重症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转入ICU主要原因、疾病严重程度、ICU内主要干预等数据,比较两组患者转入ICU的主要原因(ICU第一诊断),一般资料、临床特征,主要妊娠并发症/合并症及母亲结局。按照世界卫生组织2012年孕产妇死亡疾病分类-10(ICD-10)将产妇死亡原因分为:直接产科死亡和间接产科死亡。结果:(1)研究期间,本院共计分娩63703人次。两组共计转入ICU患者540例,其中第1组376例(本院340例,外院36例),第2组164例(本院159例,外院5例)。本院孕产妇ICU转入率0.78%(499/63703)。(2)转入ICU主要原因中以产科因素为主,前五位原因依次是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心脏病、脓毒症和急性胰腺炎。其中,第2组患者产后出血(P=0.02)和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P0.01)的比例更高,但脓毒症患者的比例下降(P=0.04)。(3)一般资料和临床特征,第2组患者年龄更大,孕次、产次、流产次数更多,失血量更多,ICU住院天数和总住院天数均更长(P均0.05),通过介入栓塞动脉止血的比例更高,ICU内机械通气的比例也更高(P均0.05)。(4)主要妊娠并发症/合并症,第2组产后出血的比例较高,其中以胎盘因素导致产后出血的比例升高,宫缩乏力的因素下降(P均0.05)。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及甲状腺问题的比例均增加,但HELLP综合征、先心病的比例下降(P均0.05)。(5)研究期间,孕产妇死亡共13例(本院8例,外院5例);10例间接产科死亡,3例直接产科死亡。本院孕产妇死亡率为12.6/10万(8/63703),濒临死亡率为536.9/10万(342/63703)。结论:研究期内,重症孕产妇转入ICU的主要原因仍以产科因素为主,分别为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心脏病和脓毒症。"二孩政策"之后,短期内年分娩数量达到顶峰,转入ICU的重症孕产妇数量随之上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增加,其中胎盘因素导致的产后出血比例增加而宫缩乏力所占的比例下降,失血量增加,住院时间延长,ICU内机械通气的比例增加;死亡原因主要以妊娠期的合并症/并发症为主。  相似文献   
34.
毕鸿雁  杨秋萍  王雨平 《临床荟萃》1999,14(21):1001-1002
α1-微球蛋白(α1-Microglobulin)是在肝脏和淋巴细胞合成的糖蛋白,分子量为33000道尔顿,容易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并在肾小管中几乎全部被重吸收[1].近年来,α1-MG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的意义已有报道.我们通过测定高血压病Ⅰ期患者的血尿α1-MG、β2-MG、尿ALb,以比较他们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中医不同证型患者心脏结构、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变化及程度的差异。方法 :以切面及多普勒超声法检测 89例 1~ 2级高血压病患者心脏结构、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指标。通过协方差分析校正其他因素的混杂影响后 ,比较中医不同证型组间心脏结构及功能指标的差异 ,并以正常血压者 82例作为对照。结果和结论 :与正常血压者相比 ,高血压病患者有一系列心脏结构及功能变化 ,包括心室壁肥大、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异常 ,心脏后负荷增加 ;不同证型组间相比 ,左室收缩功能指标差异无显著性 ,而舒张早期充盈功能减退 ,晚期充盈功能代偿性增强 ,以肝火亢盛组为甚 ,其次为阴阳两虚组。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α1-微球蛋白等对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血压病并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对血、尿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尿白蛋白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高血压病组尿α1-微球蛋白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各疾病组尿白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提示尿α1-微球蛋白、白蛋白可作为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指标,但血尿β2-微球蛋白对早期肾损伤的诊断无价值.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氯胺酮在困难气道插管时麻醉诱导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困难气道40例,随机分为2组.A组:20例,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氯胺酮插管前诱导;B组:20例,采用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插管前诱导.若RASS>-1分,A组重复右美托咪定,B组重复咪达唑仑,直至RASS≤-1分.2组患者均保留自主呼吸,诱导成功后均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清醒气管插管,比较2组插管所用时间和诱导前(T0)、诱导后(T1)及气管插管后5 min (T2)的HR和MAP的变化,同时观察并记录诱导和插管过程中出现的呼吸抑制,恶心,呛咳和躁动等不良反应.结果 2组一般资料和插管时间以及在T0时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时间点B组均小于A组(P<0.01);插管期间,A组的呼吸抑制、恶心、呛咳和躁动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 对困难气道清醒插管患者,右美托咪定联合氯胺酮作为插管前诱导对患者心血管干扰小,无明显呼吸抑制,不良反应少、平稳可靠.  相似文献   
38.
医院文化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及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患者对医疗需求不断增加,医院的工作内容、范围、特点等逐渐变换,使医院文化发生着变化,如何在新形势下,应用管理科学的手段,创建新的医院文化,塑造良好的医院形象,增加医院的竞争力,促进医院的全面发展,是每个医院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9.
危重患者抗生素应用过程中致病菌快速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危重患者抗生素目标治疗7 d内致病菌种类和比例变化的特点.方法 对已明确致病菌并根据细菌学检验使用抗生素的100例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患者,观察不同时间内痰标本中检测出的致病菌种类和比例的变化,并分析其与年龄、用药时间、住院时间等因素的关系.结果 共分离出295株致病菌,其中以革兰阴性(Gˉ)菌为主,占菌株数的62.4%(184/295).排在前3位的致病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22.4%(66/29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A/MRSE)20.7%(61/295)、不动杆菌属10.5%(31/295),占菌株数的53.6%.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1种及以上,结果发现,致病菌比例发生变化160株,种类发生变化126株;其中随抗生素使用时阃延长,致病菌比例变化逐渐下降,3~5 d致病菌比例变化较6~7 d明显,分别为72.7%、62.5%、60.0%(P<0.01),说明治疗效果确切;而致病菌种类变化则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多,6~7 d较3~5 d变化为甚,分别为66.0%、77.1%(P<0.01),表现为新的非敏感菌种出现.随着抗生素应用种类的增加,致病菌种类变化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抗Gˉ菌时常出现的新菌种为白色念珠菌、MRSA;抗G+菌时常出现的新菌种为白色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致病菌的变化与年龄和住院时间有关,年龄越大,住院时间越长,致病菌的种类变化越显著.结论 抗生素目标治疗7 d内即可出现新的非敏感致病菌,且抗生素使用时间越长,种类越多,致病菌的种类变化越明显;患者年龄越大,住院时间越长,致病菌的种类变化也越明显.致病菌种类的变化中白色念珠菌出现几率较高.动态监测致病菌的变化,及时调整并合理使用抗生素,对进一步认识及攻克难治性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