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5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7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50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106篇
预防医学   3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82篇
  2篇
中国医学   88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1.
背景:虽然实验中使用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动物模型众多,但研究中医手法作用机制所采用的动物模型应能承受"动"的作用并发挥出正常"动"产生的效应。目的:确定建立骨内高压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动物模型的效果。方法:无菌条件下显露新西兰兔右侧臀部的臀下静脉,右下腹部的股静脉和大隐静脉,结扎并切断;以同样手术显露相应血管但不结扎切断血管的动物及正常组动物作为对照。术后8周末处死所有动物,取动物右膝内侧胫骨平台软骨组织通过大体观察及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观察软骨组织的结构变化,评估动物模型的造模效果。结果与结论:模型组关节面粗糙、灰黄色,可见明显缺损及骨赘形成,达到初中期变化。假模组关节面粗糙,灰白色无光泽,处于早期变化。正常组关节面光滑,边缘规整,软骨半透明有光泽,无变化。结果提示,通过结扎动物臀下静脉、股静脉及大隐静脉8周后,可形成早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2.
93.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凋亡及caspase-3、p53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组、卡维地洛组、美托洛尔组,每组8只。通过结扎和放松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采用末端标记原位细胞凋亡法检测心肌凋亡细胞,采用免疫组化法测caspase-3、p53蛋白表达。结果 I/R组caspase-3、p53表达和心肌细胞凋亡指数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卡维地洛组和美托洛尔组各项指标较I/R组明显降低(P<0.05),卡维地洛组各指标较美托洛尔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p53和caspase-3在缺血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均可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且卡维地洛作用优于美托洛尔。  相似文献   
94.
目的 研究白介素-1β(IL-1β)对小鼠着床窗口期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分泌金属蛋白酶-9(MMP-9)及细胞黏附分子-1(ICAM-1)的影响.方法 离体培养着床窗口期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用IL-1β作为处理因素,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子宫内膜上皮细胞MMP-9、ICAM-1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随着IL-1β浓度的增加,原代培养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分泌MMP-9及ICAM-1表达量均呈浓度依赖性升高(P〈0.05).结论 一定水平的IL-1β可以促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MMP-9及ICAM-1的分泌,有利于胚胎着床.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社区居民高血压病患者知晓率,通过远程血压监测和中医传统调理治疗,旨在及时发现高血压病患者和减少血压升高所造成的危害。方法:随机选择152例,年龄50~60岁,平均年龄(54.2±5.3)岁,既往无高血压病史及冠心病史,每例进行1周的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本组研究中对152例研究对象均实施1周的连续血压监测,发现高血压病患者总计93例(93/152,61.18%),其中单纯性收缩压增高患者47例(47/152,30.92%),1级高血压病患者32例(32/152,21.05%),2级高血压病患者14例(14/152,9.21%);发现血压异常后,通过网络视频、音频联系患者询问病史、诊脉等了解病情,及时指导生活方式、传统中医调理方法进行治疗,单纯性收缩压组血压恢复正常为47例(47/47,100%),1级高血压组血压恢复正常为29例(29/32,90.62%),2级高血压组血压恢复正常为10例(10/14,71.42%),总计血压转正常为86例(86/93,92.47%);血压升高各组治疗前后收缩压比较均呈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①在无高血压病病史的社区居民中通过远程血压监测可以发现高血压病患者;②通过及时的指导生活方式、传统中医调理方法进行治疗,有明显的降压效果。  相似文献   
96.
目的 观察腺苷预处理和后处理对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I/R)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初步探讨腺苷对缝隙连接蛋白43(Cx43)的调节机制.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组、腺苷预处理组、腺苷后处理组,每组8只.建立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再灌注30 min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免疫组化方法显示Cx43在各组中分布特征,半定量统计分析.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I/R组心律失常评分显著增高(P〈0.01),心室肌Cx43表达明显减少(P〈0.01),分布紊乱;与I/R组比较,腺苷预处理组和后处理组心律失常评分显著降低(P〈0.01),心室肌Cx43表达增加(P〈0.01),分布较规律.结论 腺苷通过抑制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Cx43表达减少和改善其分布,发挥抗再灌注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97.
高乌甲素贴剂的体外释放度与经皮渗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新国  李居怡  王雄  吴金虎 《中成药》2012,34(9):1692-1695
目的采用3种不同分子聚合度的聚异丁烯为基质,研究高乌甲素贴剂的体外释放和经皮渗透行为。方法按中国药典方法考察高乌甲素贴剂的体外释放度,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接受液中高乌甲素含有量。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以离体大鼠皮肤为透皮屏障,比较3种高乌甲素贴剂的经皮渗透特性。结果 3种高乌甲素贴剂的体外平均释放速率分别为170.040μg/(cm2.h)、122.060μg/(cm2.h)、88.740μg/(cm2.h),体外平均经皮渗透速率分别为96.786μg/(cm2.h)、32.033μg/(cm2.h)、33.270μg/(cm2.h)。结论 3种高乌甲素贴剂在20 h内体外释放曲线和经皮渗透曲线均以Higuchi动力学方程拟合较好,该制剂属于骨架型释药系统。药物从贴剂基质中的释放速率均大于渗透通过皮肤的速率,其透皮过程以皮肤限释方式进行。贴剂的累积释药量与累积透皮量具有因聚异丁烯分子聚合度的增加而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98.
莱克多巴胺酶联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莱克多巴胺酶联免疫分析方法。方法:采用混合酸酐法将莱克多巴胺与牛血清白蛋白偶联,并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抗莱克多巴胺抗血清。以间接ELISA法测定血清效价,测得抗血清最佳工作浓度为1:8000,该抗莱克多巴胺抗血清对克伦特罗、沙丁胺醇等无交叉反应性。结果:在优化的条件下,针对莱克多巴胺的酶联免疫分析方法,最低检测限为0.1 ng/ml,其检测范围为0.04~25 ng/ml。结论:该方法快速、简单、准确,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莱克多巴胺的残留量。  相似文献   
99.
目的:制备并鉴定抗T-2毒素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以期为T-2毒素的快速检测提供有力的抗体工具。方法:采用琥珀酸酐法将T-2毒素活化为T-2HS,T-2HS在DCC与NHS作用下与牛血清白蛋白(BSA)或卵清白蛋白(OVA)偶联合成完全抗原。以T-2HS-BSA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用ELISA筛选、建立分泌抗T-2毒素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测定单抗免疫球蛋白亚类及单抗效价,用间接竞争法检测单克隆抗体细胞株的特异性。结果:建立了1株稳定分泌抗T-2毒素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T-1B3,该细胞株所分泌的单隆抗体Ig亚类为IgG1,ELISA检测结果表明抗T-2毒素抗体可以与T-2毒素发生特异性反应,工作浓度为1:6.5×104,IC50为3.6 ng/ml。该抗体与HT-2毒素的交叉反应为65.9%,与黄曲霉毒素无交叉。结论:制备出能分泌具有较高特异性和亲和力的抗T-2毒素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分析罗曼鸡朊蛋白高级结构,探讨朊蛋白病种间屏障形成机制和朊蛋白构象转变机理。方法根据Gen-Bank提供的鸡朊蛋白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出8只罗曼鸡朊蛋白基因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结果序列分析表明8只罗曼鸡朊蛋白基因ORF有两处发生碱基置换(243C→T,296A→G),其中243位点为同义码替换。应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分析罗曼鸡和已知的68个物种的朊蛋白基因,获得基于PrP氨基酸序列的遗传进化信息,进一步依据同源建模法构建人和鸡朊蛋白三维结构模型。结论不同物种朊蛋白构象同源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朊蛋白病种间屏障的形成,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正常朊蛋白转变为致病型构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