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5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7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50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106篇
预防医学   3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82篇
  2篇
中国医学   88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背景:髓内钉扩髓与不扩髓治疗股骨干骨折仍存在争议.目的:比较扩髓与不扩髓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1年第9期)、MEDLINE(1966-01/2011-09)、EMbase(1984-01/2011-09)、CNKI(1979-01/2011-09)等数据库,收集比较扩髓和不扩髓治疗股骨干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利用Cochrane 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1.2软件对纳入研究结果进行Meta 分析,使用GRADEpro version3.2.2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证据评级.结果与结论:纳入10个随机对照试验,共1 360例股骨干骨折患者,其中扩随组 656例,不扩髓组704例.Meta分析表明,与不扩髓髓内钉相比,扩髓髓内钉固定能降低成人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率(RR = 0.20,95%CI 0.07~0.82,P=0.02)、再次手术率(RR=0.25,95%CI 0.11~0.59,P=0.002)、延迟愈合率(RR = 0.30,95%CI 0.14~0.64,P=0.002)等,对于内固定失败率(RR=0.68,95% CI 0.28~1.70,P = 0.41)、病死率(RR 0.94,95% CI 0.19~4.58,P=0.94)、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RR 1.53,95% CI 0.37~6.32,P=0.78)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提示扩髓髓内钉比不扩髓髓内钉治疗成人股骨干骨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2.
目的:对比采用经皮和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研究对象为68例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成经皮组与经肌间隙组各34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并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测量两组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并行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 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术后1年随访。经皮组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3个月、术后1年VAS和ODI评分方面,低于经肌间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经肌间隙组在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方面,低于经皮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相对高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两种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经皮入路更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功能恢复,适用于有一定微创手术经验的医师。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多巴胺D2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利培酮致高泌乳素血症的相关性。方法:纳入115例接受单一利培酮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于治疗前后测定血清泌乳素水平,根据泌乳素水平>25 ng·mL-1和≤25 ng·mL-1,分为高泌乳素血症(hyperprolactinemia,HPRL)组和泌乳素水平正常(normal prolactinemia,NPRL)组。并采用PCR重测序法检测受试者DRD2受体rs1799732rs1800497rs1799978rs6275rs6279以及rs6280基因多态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基因型和利培酮致HPRL的相关性。结果:HPRL组与NPRL组rs1799732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05,P=0.000 5);HPRL组与NPRL组rs6279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67,P=0.003),而rs1799978rs1800497rs6275rs6280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s1799732位点Ins/Del和Del/Del型患者服用利培酮后致HPRL的可能性分别是野生型Ins/Ins的4.357倍(1.135~12.178)和1.418倍(0.312~5.337);而rs6279位点CG和GG型患者服用利培酮后致HPRL的可能性分别是野生型CC的9.189倍(2.756~18.534)和3.265倍(0.786~10.532)。结论:DRD2-rs1799732* Del和rs6279*C是利培酮所致HPRL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单鼻腔 蝶窦入路、经锁孔入路、经翼点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湖北谷城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8例垂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经单鼻腔 蝶窦入路组、经锁孔入路组、经翼点入路组3组。其中经单鼻腔 蝶窦入路组32例手术方式为神经内镜辅助下经单鼻腔 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经锁孔入路组33例为经锁孔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经翼点入路组33例经翼点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比较3组垂体瘤治疗效果及预后结局。结果3组患者肿瘤切除程度(全切率、大部分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经单鼻腔 蝶窦入路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经锁孔入路组和经翼点入路组(均P<005);经单鼻腔 蝶窦入路组患者术后尿崩症发生率低于经锁孔入路组,术后脑脊液鼻漏发生率低于经锁孔入路组 (P<005),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经锁孔入路组、经翼点入路组 (P<005);术后经单鼻腔 蝶窦入路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命质量测量与评价量表(QOL)评分优于经锁孔入路组、经翼点入路组(P<005)。结论神经内镜辅助下经单鼻腔 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疗效可靠,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术后康复速度快,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5.
甲阶酚醛树脂在贮存过程中容易自缩聚,稳定性低。采用两种方法对其进行改性:一种是引入氯丙烯以降低羟甲基活性,另一种是合成高邻位酚醛树脂并加入聚乙二醇。通过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别表征了改性前后树脂的基团变化、热性能,并进行了固化动力学分析,考察了酚醛树脂的黏度变化以研究其贮存性能。研究表明:成功地运用这两种方法合成了改性树脂,且热分析结果说明羟甲基的活性有所减弱;固化动力学结果表明树脂活化能变化较小,说明树脂贮存稳定性提高且对固化影响不大,烯丙基改性将酚醛树脂的贮存期由30 d提高到108 d,聚乙二醇改性后也可以贮存至108 d。  相似文献   
86.
1资料 患者,男性,15岁。主因“间断性心悸5年,加重7d”于2008年3月25日入院。患者自述于5年前剧烈运动后出现心悸,伴有胸憋、气紧症状,不伴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胸痛等症状,经休息后缓解,持续数分钟。之后,上述症状又多次出现,每次均为剧烈运动后发作,休息数分钟可以缓解。7d前运动后,再次出现心悸、胸憋、气紧症状,同时伴有四肢乏力,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凋亡及caspase-3、p53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组、卡维地洛组、美托洛尔组,每组8只。通过结扎和放松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采用末端标记原位细胞凋亡法检测心肌凋亡细胞,采用免疫组化法测caspase-3、p53蛋白表达。结果 I/R组caspase-3、p53表达和心肌细胞凋亡指数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卡维地洛组和美托洛尔组各项指标较I/R组明显降低(P〈0.05),卡维地洛组各指标较美托洛尔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p53和caspase-3在缺血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均可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且卡维地洛作用优于美托洛尔。  相似文献   
88.
陈鹏  邸涛  王雄 《中医药研究》2011,(3):327-328
目的 观察腺苷和腺苷联合利多卡因预处理对SD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影响,比较二者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C组):开胸只穿线不结扎血管,麻醉维持150 min;缺血再灌注组(I/R组):结扎30 min,再灌注2 h;腺苷组(AD组):缺血前股静脉缓慢输注腺苷305 μg/(kg·min),持续30 min后再按I/R组操作;腺苷合利多卡因组(AL组):缺血前股静脉缓慢滴注腺苷和利多卡因305 μg/(kg·min)和608 μg/(kg·min),持续30 min后再按I/R组操作.实验结束后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及血清SOD和MDA的水平.结果 与I/R组比较,AD组及AL组心肌梗死范围均减小(P〈0.05),血清SOD活性提高(P〈0.05),MDA含量降低(P〈0.05);与AD组相比,AL组心肌细胞梗死面积减小(P〈0.05),血清SOD活性提高(P〈0.05),MDA含量降低(P〈0.05).结论 腺苷预处理可降低心肌梗死面积,提高血清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有效保护缺血再灌注心肌,腺苷联合利多卡因的保护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89.
目的:观察揉髌手法对兔膝关节软骨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进而探讨揉髌手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新西兰兔50只,随机分为手法组、针剂组、模型对照组、假模组和正常组各10只。前3组通过手术结扎并切断右侧臀下静脉、股静脉和大隐静脉造模,假模组显露相应血管但不结扎,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造模1周后手法组采用揉髌手法分别施术于兔右下肢5周共17次;针剂组右膝关节内每周注射1次玻璃酸钠注射液,连用5周。其余3组不做任何处理。造模后8周末处死所有动物,取右膝关节内侧胫骨平台软骨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软骨细胞增殖率,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模型组软骨细胞减少,增殖率为(13.25±2.66)%;手法组软骨细胞增多,增殖率为(17.90±2.80)%;针剂组软骨细胞增多,增殖率为(17.13±4.09)%;假模组软骨细胞增多,增殖率为(12.63±2.92)%;正常组软骨细胞正常,增殖率为(7.75±1.39)%;与模型组比较,手法组、针剂组和正常组P<0.01,或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揉髌手法可促进兔膝关节软骨细胞增殖,降低软骨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90.
背景:虽然实验中使用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动物模型众多,但研究中医手法作用机制所采用的动物模型应能承受"动"的作用并发挥出正常"动"产生的效应。目的:确定建立骨内高压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动物模型的效果。方法:无菌条件下显露新西兰兔右侧臀部的臀下静脉,右下腹部的股静脉和大隐静脉,结扎并切断;以同样手术显露相应血管但不结扎切断血管的动物及正常组动物作为对照。术后8周末处死所有动物,取动物右膝内侧胫骨平台软骨组织通过大体观察及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观察软骨组织的结构变化,评估动物模型的造模效果。结果与结论:模型组关节面粗糙、灰黄色,可见明显缺损及骨赘形成,达到初中期变化。假模组关节面粗糙,灰白色无光泽,处于早期变化。正常组关节面光滑,边缘规整,软骨半透明有光泽,无变化。结果提示,通过结扎动物臀下静脉、股静脉及大隐静脉8周后,可形成早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