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2篇 |
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7篇 |
临床医学 | 69篇 |
内科学 | 3篇 |
神经病学 | 7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综合类 | 22篇 |
预防医学 | 1篇 |
药学 | 4篇 |
中国医学 | 9篇 |
出版年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1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变频体表电刺激促使慢性痛患者脊髓中释放强啡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工作将皮肤电极置于人体穴位表面,用不同频率的方波脉冲进行电刺激,观察脑脊液中甲啡肽(MEK)代谢片段MEK1-4和MEK2-4以及强啡肽A(Dyn-A)含量的变化。观察结果如下:(1)急性和慢性疼痛患者脑脊液中MEK1-4含量与正常组相比均无明显变化,但急性痛患者脑脊液中MEK2-4及Dyn-A的含量显著低于正常人;(2)对照刺激或2/15Hz变频刺激对患者脑脊液中上述神经肽片段的含量无明显影响,但2/100Hz变频刺激后,慢性痛患者脑脊液中Dyn-A含量显著增加。韩济生实验室的动物实验结果表明,高、低频电针刺激可分别使大鼠脊髓释放Dyn-A和MEK,并参与电针镇痛过程。本工作在疼痛患者身上也观察到不同频率的电刺激确可引起不同种类阿片肽的释放。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解释特定参数的电刺激对特定癌症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2.
大鼠脊髓5—羟色胺1A受体和1C/2受体亚型参与高频电针镇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脊髓蛛网膜下腔慢性埋植导管分别注射5-HT受体的多种拮抗剂,分析了大鼠脊髓5-HT受体的三个主要类型5-HT1、5-HT2和5-HT3受体在高频电针镇痛中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i.t.注射5-HT1A受体拮抗剂spiperone 25μg不影响100HZ电针的平均针数(P〉0.05),但可阻断电针后效应(P〈0.01);i.t.注射5-HT1C/2受体拮抗剂mianserin50μg可阻断10 相似文献
63.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氯胺酮抑制大鼠吗啡戒断症状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拮抗剂氯胺酮(ketamine)在不影响运动功能的条件下,是否能抑制吗啡依赖大鼠的戒断症状.方法:给大鼠连续注射递增剂量吗啡5 d,造成其对吗啡的依赖,用纳洛酮催促戒断症状的出现.应用行为药理学的研究方法,经腹腔(2~16 mg*kg-1)、侧脑室(4~100 μg)及相关核团(0.4~10 μg)给予不同剂量的氯胺酮.结果:反复4次(1)腹腔注射8 mg*kg-1,最后一次注射3 h后,能显著抑制2种戒断症状;16 mg*kg-1能显著抑制3种戒断症状.(2)反复4次脑室注射100 μg 氯胺酮,能显著抑制2种戒断症状.(3)伏核内注入0.4~10 μg的氯胺酮可显著抑制4种戒断症状,但注入杏仁核则无效.结论:在不影响大鼠运动功能的条件下,氯胺酮对吗啡戒断症状有明显抑制作用,伏核可能是其中枢作用部位. 相似文献
64.
阿片诱发的痛觉过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锦琰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8,14(3):129-130
在使用阿片类药物治疗疼痛的过程中,疗效的下降往往用药理学上的耐受机制来解释(或原有病情的加重),必须加大剂量才能维持原有疗效。最近的研究证实,阿片类药物除了产生镇痛作用之外,还能够激活体内的促伤害机制,导致机体对疼痛的敏感性增高,即阿片诱发的痛觉过敏(opioid-induc 相似文献
65.
通过心理干预治疗儿童急、慢性疼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锦琰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7,13(1):2-3
近20年来,儿童的疼痛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针对其疼痛性质以及诊断和治疗方法的研究也日益增多。对于年幼的疼痛患者,虽已开发出多种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并已应用于临床,但忽视儿童疼痛和治疗不足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本期临床动态将就儿童急、慢性疼痛的心理治疗展开讨论,文中 相似文献
66.
慢性痛患者的认知损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锦琰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8,14(2):65-66
如果将"疼痛"和"认知"两个词组合起来在Medline或PsychInfo文献库中搜索,分别可以找到多达1200篇的文献.这表明很多研究者和临床工作者正在将兴趣集中在这两个领域的相关性上. 相似文献
67.
王锦琰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6,12(1):2-3
从发现DNA结构到人类基因组测序完成,其间相距了近50年.如今,对疼痛的遗传学研究才刚刚起步.我们对于事物的感受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个体的遗传特征、先前的经历、即时的生理状态以及情绪和社会文化背景等,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了个体间在痛感受和痛耐受方面的差异.本期临床动态将讨论遗传学因素对临床疼痛及镇痛干预的影响. 相似文献
68.
内脏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锦琰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6,12(3):130-131
1.问题的严重性,内脏痛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流行病学资料证实,多种疾病都伴有内脏痛,表现为急性、慢性、复发性等多种形式,并且支配不同内脏器官的传入纤维之间存在交互作用,致使有多脏器病变的患者其疼痛愈加强烈.更为重要的是,内脏痛可能传达了生命正面临死亡威胁的讯息,例如心肌梗塞、肠梗阻、急性胰腺炎或腹膜炎等。 相似文献
69.
急性痛与免疫抑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锦琰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5,11(5):257-258
无论人类还是动物,在其生命过程中都会经历疼痛。疼痛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是由John Liebe-skind于20年前提出的,他发现足底电击能够抑制大鼠NK细胞的活性并促进肿瘤细胞扩散。NK细胞是淋巴细胞的一个亚群,它能够识别和杀伤各种病毒、肿瘤细胞以及细菌病原体,在细胞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期临床动态将总结当前关于急性痛和阿片类药物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认识。 相似文献
70.
抑郁与疼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锦琰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4,10(5):258-258
临床上,慢性痛常常会引发精神症状如抑郁,而抑郁患者也会发生躯体各部位的疼痛,那么疼痛和抑郁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本期的临床动态栏目将就此话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