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对影响康复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肺一氧化碳弥散能力的因素进行计数和计量资料分析,观察性别、年龄、激素用量以及复检时特异性IgG抗体阳性与肺一氧化碳弥散能力的关系。方法:①选择2003-07/08在解放军总医院呼吸内科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随访门诊复诊的北京地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康复期患者208例,男79例,女129例。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根据肺一氧化碳弥散能力的结果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康复期患者分为肺一氧化碳弥散能力正常组115例(肺一氧化碳弥散能力以≥80%预计值)和肺一氧化碳弥散能力异常组53例(肺一氧化碳弥散能力以<80%预计值)。③每例复诊的康复者均进行常规肺功能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检查。首次就诊后1个月左右再次复诊,2次复诊时间间隔28~47d,平均(35±6)d。④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检查应用酶标记免疫吸附测定法进行检测。⑤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和肺一氧化碳弥散能力(异常或正常),并收集患病期间应用糖皮质激素用量数据(激素用量均换算为甲基强地松龙的累计用量)。⑥IgG抗体检测时,样本置酶标仪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A)值。阴、阳性对照和被检样本的A值即为计算值.临界值=0.11+阴性对照A均值,被检样本的A值大于临界值判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冠状病毒抗体IgG阳性反应。⑦计量和计数资料差异性测定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以肺一氧化碳弥散能力结果为因变量,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检测的A值、性别、年龄和糖皮质激素用量等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后退法,以pe(0.05)和pr(0.06)标准对上述自变量进行逐步logistic回归建立较为优化的回归方程。结果: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康复期患者208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女性所占比例、应用激素例数比例、激素用量:肺一氧化碳弥散能力异常组明显高于肺一氧化碳弥散能力正常组(χ2=4.039,10.160,t=6.992,P<0.05,0.01)。②特异性IgG抗体检测A值及年龄:肺一氧化碳弥散能力异常组与肺一氧化碳弥散能力正常组相近(P>0.05)。③患者预后肺一氧化碳弥散能力:异常者主要受糖皮质激素用量的影响(似然函数的对数-99.01,似然比统计量38.08,P<0.01),而与其性别、年龄及其康复期体内的特异性IgG抗体量的关系不明显(P>0.05)。④只有糖皮质激素用量项进入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的回归方程。结论:较大剂量的激素应用可对IgG抗体阳性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康复者的肺纤维化修复、肺功能恢复造成不良的影响。IgG抗体阳性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康复者肺功能恢复受其体内的IgG抗体表达量及患者年龄、性别的影响不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晚期肺癌初诊患者凝血功能状态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晚期肺癌初诊患者的血栓弹力图和常规凝血功能检测结果,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对凝血功能异常检出的差异。结果经TEG检测发现38例(42.2%)患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经常规凝血功能检测方法发现85例(94.4%)患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两种检测方法对晚期肺癌初诊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检出率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晚期肺癌患者经TEG检测存在高凝状态的比例低于常规凝血功能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73.
目的 评价布比卡因重比重液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高龄高危患者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45例ASAⅡ~Ⅳ级80岁以上患者行下肢及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用0.75%布比卡因0.3~1 ml行腰-硬联合麻醉,观察麻醉前、麻醉后5、10、15、20、30 min SBP、DBP、HR及SpO2变化及麻醉起效时间,最高麻醉平面及麻醉效果.结果 蛛网膜下隙注药完毕即感臀部及下肢发热,最高麻醉平面T10,麻醉效果完善,麻醉前、麻醉后5、10、15、20、30 min SBP、DBp、HR及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只要控制好麻醉平面,术中精心管理,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高龄高危患者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4.
田庆 《中国实用医药》2014,(28):164-165
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方法在胃寒型胃炎治疗效果中的作用。方法 50例胃寒型胃炎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2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76%,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按照中医分型对胃寒型胃炎进行辨证施治,治愈率高,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5.
目的通过对丙泊酚配伍不同浓度的舒芬太尼用于无痛胃肠镜诊疗的麻醉效果及副作用的观察,探讨其用于无痛胃肠镜诊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将240例ASAⅠ~Ⅱ级行胃肠镜诊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60例)。观察组(A、B、C组):丙泊酚分别复合0.05、0.1、0.15μg/kg舒芬太尼进行麻醉;对照组(D组):单纯应用丙泊酚进行麻醉。四组均待患者入睡后开始进行胃肠镜诊疗。术中根据患者的反应酌情追加丙泊酚10~50mg。记录用药前、用药后2min及手术结束时的MAP、HR、SpO2、丙泊酚的总用量,意识恢复和定向力恢复时间,术中呼吸抑制和术中肢动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A、B组和D组在用药后2min MAP、HR和SpO2均有下降,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与组内基础值比P<0.05;C组在用药后2min MAP、HR及SpO2均明显下降,组间组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丙泊酚总用量及意识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与D组比无显著性差异;B组与C组丙泊酚总用量及意识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低于D组(P<0.01);肢动反应:B、C组均为Ⅰ级.A组II级占6.6%;D组II级占13.3%。结论丙泊酚复合适当剂量的舒芬太尼(0.1μg/kg)用于无痛胃肠镜诊疗麻醉,不仅镇痛、镇静效果好、副作用少,且缩短离院时间,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76.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venousthrombosis,DVT)是临床上的常见病,是引起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的常见原因.炎性血栓是DVT的一种常见类型,治疗时应特别注意,处理不当易发生严重的并发症.2005年我科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7.
王娟  马进  田庆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23,(6):1021-1024+1029
目的 探讨血常规、D-二聚体(D-D)及降钙素原(PCT)与新生儿败血症继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9年8月至2022年9月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根据是否继发NEC分为NEC组(n=12)和非NEC组(n=88)。收集两组患儿及孕母围生期的临床资料及检测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D-D及PCT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败血症继发NEC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血常规、D-D及PCT对新生儿败血症继发NEC的预测价值。结果NEC组和非NEC组患儿的胎龄、喂养方式、脐静脉置管、WBC、MPV、D-D及PCT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79、5.114、5.634、5.357、4.951,χ2=7.181、13.145、4.495,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喂养方式、MPV、WBC、D-D及PCT均是新生儿败血症继发NEC的独立有关(P<0...  相似文献   
78.
2008年3月至2009年12月作者于陕西省中医医院皮肤科采用盐酸非索非那定片口服联合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73例,并进行远期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价,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9.
王金桂  祝宝华 《医学综述》2007,13(18):1361-1363
钙蛋白酶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细胞中,当心肌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激活的钙蛋白酶可以影响肌浆网、线粒体等亚细胞结构的功能,加重组织细胞的损伤。因此,通过有效的药物性预处理或者研究开发一种通透性好、副作用小、的特异性钙蛋白酶抑制剂来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时钙蛋白酶活性,将为缺血心肌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80.
目的观察保乳治疗早期乳腺癌的疗效,推广保乳手术加放疗的治疗方法。方法1999年1月-2003年12月,我科共收治23例Ⅰ、Ⅱ期原发性乳腺癌,行保乳手术加术后放射治疗和化疗。结果经随访12~69个月(中位随访期为31个月),除1例于术后27个月出现复发,行改良根治手术,目前无病生存外,其余病例均无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和死亡。所有患者于术后1年进行的外观效果评定,优良率为87.0%(20/23)。结论早期乳腺癌实施保乳治疗的近期疗效及美容效果满意,可进行广泛临床应用。其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长期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