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本文补充描述北方蚋 Simulium ( Simulium) septentrionale( Tan et Chow,1 976)的蛹和幼虫 ,并报告贝氏蚋 Simulium ( Simulium) behningi Enderlein,1 92 6为一新纪录。  相似文献   
112.
陈某,男59岁,农民.1997年12月20日初诊;进行性四肢无力三年,加重伴心慌、胸闷,气短一月.患者素体体健,三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肢乏力,抬举不能,遂到西京医院就诊.诊断为神经纤维损伤,予口服肌注药物治疗(具体药物不详),效不佳.二年前出现右上肢无力,伴肌肉萎缩,并累及左侧肢体.  相似文献   
113.
背景与目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已广泛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二、三线治疗,但其在一线治疗中的作用尚未明确。本文旨在探讨EGFR-TKI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77例一线使用EGFR-TKI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生存时间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药物副作用与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EGFR-TKI一线治疗总有效率为33.8%,疾病控制率为68.8%。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6.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8.9个月,1年生存率为61.4%。统计学分析显示:病理类型、PS评分、皮疹情况、吸烟史、EGFR突变和血清CEA变化与疗效相关;病理类型和皮疹为影响生存的独立因素。药物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疹和轻度腹泻。患者服用EGFR-TKI后,疾病相关症状得到缓解,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EGFR-TKI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4.
田庆 《现代中医药》2006,26(5):29-29
=目的研究愈肠汤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以口服愈肠汤,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42例观察疗效。结果痊愈率76.2%,有效率16.7%,总有效率92.7%。结论愈肠汤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5.
资讯     
吉非替尼对恶性间皮瘤无效,EGFR激酶结构域的再突变与肺癌对吉非替尼或埃罗替尼的继发耐药有关,小细胞肺癌表达EGFR且其酪氨酸磷酸化可被吉非替尼抑制,中国大陆肺腺癌患者可能会从吉非替尼,急性肺损伤是吉非替尼的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6.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影响严重胰瘘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寿光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行胃癌根治术患者460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是否发生严重胰瘘将患者分为严重胰瘘组(n=24例)与非严重胰瘘组(n=436例), 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手术资料及术后早期腹腔引流液淀粉酶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预测胃癌术后严重胰瘘发生的第1、3天腹腔引流液淀粉酶水平的截断值, 并比较不同淀粉酶分组的胰瘘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严重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腹腔引流液淀粉酶、术后第3天腹腔引流液淀粉酶、脾切除例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术后预测严重胰瘘发生的第1、3天腹腔引流液淀粉酶浓度(D-AMY)截断值分别为2 156 IU/L、596 IU/L, 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胃癌术后第1、3天, 高淀粉酶组胰瘘发生率为26.2%(16/61), 明显高于低淀粉酶组的0.8%(3/33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82, P < 0.05)。多因素...  相似文献   
117.
三向瓣膜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回顾性分析85例乳癌化疗患者行三向瓣膜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其主要原因为穿刺部位压迫时间过短,机械性刺激、感染、药物刺激及患者免疫功能下降所致.提出置管前护理人员客观正确评估患者血管状况,熟练掌握操作技术,密切观察病情,针对性地采取中药外敷、半导体激光照射,做好基础护理和患者健康知识宣教等综合措施,是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