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评价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TCL-U)预后指数(PIT)在PTCL-U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分析2005年5月-2008年5月间61例经免疫组化方法复检确诊的PTCL-U患者的临床资料,按PIT的预后不良因素个数将61例患者分成4组,分析各组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及其预后的差异.结果 预后不良因素等级与首程化疗的疗效有关(χ~2=8.154,P=0.043),4组总的生存率经Log-rank检验差异显著(P=0.0498).4组的中位生存时间(MST)分别为:36~+、16.61、13.16、11.98个月.4组的1年总生存(OS)分别为85.66%、68.44%、44.62%、33.25%;2年OS分别为53.75%、39.11%、29.75%、16.62%.影响预后的不良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PIT评分(P=0.043)可以作为PTCL-U的独立预后因素,而PIT中单一指标尚不能作为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 PIT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PTCL-U对治疗的反应性和预后.  相似文献   
52.
53.
激活素结合蛋白在ConA诱导小鼠肝损伤时的表达及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激活素结合蛋白(Follistatin,FS)在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 A,ConA)诱导肝损伤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尾静脉注射ConA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实时定量PCR检测FS mRNA表达,ELISA法检测FS及激活素A(Activin A)蛋白水平.结果:注射ConA后肝脏组织中FS mRNA表达水平在第三天明显下降,FS蛋白水平在第三天也呈下降趋势;而Activin A水平明显增高.注射FS中和内源性激活素 A作用后,肝脏病理损伤程度明显减轻,血清转氨酶水平也显著低于ConA单纯诱导组.结论:在ConA诱导的急性肝损伤过程中激活素A-FS系统失平衡,应用FS阻断内源激活素A可以减轻ConA诱导的肝脏损伤,因此FS有可能成为治疗肝损伤性疾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54.
蒽环类药物具有较广的抗瘤谱 ,在许多恶性肿瘤的化疗方案中 ,以用该类药物较多 ,如阿霉素、表阿霉素、吡柔比星等。但因这类药物具有较为明显的心脏毒性 ,许多患者不能耐受此方案的化疗 ,而不能达到较好的疗效。参麦注射液益气固脱 ,养心复脉 ,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我院 2 0 0 0年 2月—2 0 0 2年 2月对 77例恶性肿瘤在化疗的同时加用参麦注射液 ,观察参麦注射液对应用蒽环类药物化疗的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恶性肿瘤患者 77例 ,男 33例 ,女 44例 ,年龄 43~ 80岁 ,平均 5 6岁。非霍奇金淋巴瘤 18例 ,肺…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PUFA)单药或联合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DEX)诱导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凋亡及抗增殖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的两种ω-3PUFA单药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或与DEX联合处理DEX耐药细胞系MM1R 24 h或48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相关凋亡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不同浓度EPA或DHA(10、20、50、100 μM),及50 μM EPA或DHA单药与10 μM DEX联合均能够抑制MM1R细胞的增殖,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联合加药组抑制效果均较单药组明显(P<0.05);不同浓度EPA或DHA作用MM1R细胞48 h后,随着药物浓度增加,G0/G1期细胞逐渐增加,S期和G2期细胞逐渐减少,细胞阻滞在G0/G1期,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而联合加药组较单药组细胞阻滞和细胞凋亡增加更明显(P<0.05)。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Bax)水平逐渐增加,Pro-caspase-3、BCL-2蛋白水平逐渐减少,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ω-3PUFA能够抑制DEX耐药MM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与DEX联合应用对MM细胞具有协同作用,是一种新型的、有效的逆转MM耐药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56.
目的:比较FOLFOX4方案和ECF方案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56例经病理确诊的老年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9例,采用FOLFOX4方案化疗:草酸铂75mg/m^2,静脉滴注2h,d1;亚叶酸钙200rag/m^2,静脉滴注2h,d1-2;氟尿嘧啶400mg/m^2,静脉推注,d1、d2,氟尿嘧啶600mg/m^2,持续静脉泵输注22h,d1-2。每2周为1周期。B组27例,采用ECF方案化疗:表柔比星45mg/m^2,静脉推注,d1;氟尿嘧啶675mg/m^2,持续静脉泵输注120h;顺铂20mg/m^2,静脉滴注,d1-3。每3周为1周期。对两组的近期疗效、疾病进展时间、总生存期、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A组和B组的有效率分别为41.4%(12/29)和44.4%(12/27),无显著性差异(P=0.8168)。A组和B组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4.6月(1—15月),4.8个月(1—14月)(P=0.8899);中位生存时间7月(2—16月),6.9月(2—16月)(P=0.2905)。A组和B组的生活质量改善为65.5%(19/29)和37.0%(10/27)有显著性差异(P=0.0331);两组主要不良反应白细胞减少、腹泻、口腔炎、神经毒性、脱发、心脏毒性等指标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FOLFOX4方案和ECF方案治疗老年晚期胃癌近期疗效较好,在生活质量改善以及不良反应方面,FOL-FOX4方案优于ECF方案,具有更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57.
【摘 要】 目的:通过对外周T细胞淋巴瘤 非特指型(PTCL-U)患者病理组织蜡块细胞毒分子(CM)T细胞内抗原(TIA-1)和颗粒酶B(GB)的免疫组化检测,探讨CM在PTCL-U进一步分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2005年1月~2008年1月51例经病理确诊的PTCL-U患者的TIA-1和GB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Ki-67、临床特征和治疗意义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组51例患者中有333%(17/51)表达至少1个细胞毒分子。在CM阳性与阴性表达中,Ki-67高表达比例为88.2% vs.50.0%(P=0.0078),LDH升高比例为82.4% vs.52.9%(P=0.0406),出现B症状比例为70.6%vs.35.3%(P=0.0173),一般行为状态差(PS>2分)比例为64.7% vs.32.4%(P=0.0279);总的生存率经Log-rank检验CM阳性显著低于阴性(P=0.0015)。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CM、一般行为状态差(PS>2分)和Ki-67高表达可以做为PTCL-U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细胞毒分子的表达不仅和PTCL-U预后差相关,而且作为细胞毒细胞的特异性标记在原发于结内的PTCL-U进一步分型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原发结内的非特指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U)核转录因子(NF-κB p50)的表达与其复杂的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1例经病理确诊的原发结内PTCL-U患者病理组织的NF-κB p50、p170糖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特征、治疗效果、预后的关系。结果 51例患者中NF-κB p50和p170糖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1.6 %(11/51)和60.8 %(31/51)。NF-κB p50和p170糖蛋白的表达和一般行为状态差(PS>2分)及首程治疗不能完全缓解显著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0.459、0.313、0.284;P=0.001、0.025、0.044)。NF-κB p50表达阳性组总的生存率经Log-Rank检验显著低于阴性组(P=0.0451)。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一般行为状态差(PS>2分)、Ki-67高表达为PTCL-U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 NF-κB p50尚不能作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NF-κB p50的表达和原发于结内的PTCL-U的耐药性和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59.
60.
目的了解漯河市某医专在校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为学校制订健康教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参照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编制的“2009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设计调查问卷,以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某医专499名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向其发放调查问卷,收回后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某医专在校大学生健康素养平均得分是42.48分;男、女生在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理念及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在健康技能和健康素养总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大学生在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技能、健康素养总分4个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漯河市某医专在校大学生健康素养总体水平较低,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明显低于其他两方面水平。学校应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促使其改善不良生活方式与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