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目的:了解钩体病人病程不同时期血清中IFN-γ、IL-10、TNF-α动态变化特征。方法:通过MAT、钩体分离培养、PCR检查确定实验室诊断病例,再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IFN-γ、TNF-α、IL-10的水平。结果:实验室确诊病例24例。早、中、晚期IFN-γ水平均较正常人高(P<0.05),早、中、晚期IFN-γ水平无差别;早、中期TNF-α水平较正常人高(P<0.05),晚期TNF-α水平与正常人无差别(P>0.05),中期较早、晚期高(P<0.05),早期与晚期无差别(P>0.05);早、中、晚期IL-10水平均较正常人高(P<0.05),早期较中期高,中期较晚期高(P<0.05)。结论:三种细胞因子IFN-γ、TNF-α、IL-10水平在钩体病的病程中呈现出各自的变化规律,提示IFN-γ、IL-10和TNF-α可能在机体清除钩体及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49例流感伤寒型、黄疸出血型、肺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患者TNF-α、IL-6、IL-2的水平,分析这些细胞因子在钩体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钩体病患者血清TNF-α、IL-6、IL-2的水平,统计分析3种类型钩体病患者以及健康对照组血清中3种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性。结果钩体病患者血清TNF—a、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钩体病3种临床类型相比,肺出血型患者血清TNF-a水平显著高于流感伤寒型及黄疸出血型(P%0.05);IL-6在黄疸出血型、肺出血型患者血清中的水平也明显高于流感伤寒型(P〈0.01);钩体病患者血清IL-2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钩体病患者血清中TNF-α、IL-6水平明显增高,可能与钩体病发生发展及器官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分散片抗病毒48周的疗效.方法 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各30例,A组口服恩替卡韦片(进口)作为对照组,B组口服恩替卡韦分散片(国产)为试验组,均为0.5 mg/d,疗程48周,分别采用速率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电化学发光法及微粒子发光法检测基线和服药后12、24、48周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HBV DNA、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水平;数据符合参数分析条件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重复测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 抗病毒治疗48周ALT复常率分别为90.0%(27/30)和86.7%(26/30),(x2=1.172,P>0.05);A、B两组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同步快速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5.833,P>0.05),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561,P<0.05);治疗48周时,血清HBV DNA水平测不到率分别为60.0%(18/30)和56.7%(17/30),(X2=0.044,P>0.05);26例HBeAg(+)患者A、B组各13例,两组分别有2例vs 1例HBeAg阴转,1例vs1例产生抗-HB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至48周时,两组HBeAg(+)患者HBsAg水平同步缓慢下降,组间相比无明显差异(F=55.786,P>0.05),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32.241,P<0.05).A、B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恩替卡韦分散片为快速、强效、安全、低耐药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药物,和进口恩替卡韦片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山莨菪碱对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血小板参数、超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8年8月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山莨菪碱治疗,观察组运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山莨菪碱进行治疗,14 d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小板参数、超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以及肾功能的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4 d后,观察组患者的肾功能的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参数、超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山莨菪碱进行治疗,可控制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的病情发展,有利于从本质上根除患者的病症,改善患者的肾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补肾化瘀方对肾虚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伴胰岛素抵抗(IR)患者内分泌环境的影响.方法:36例患者服用补肾化瘀中药,3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内分泌性激素、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患者促黄体生成激素(LH)、BMI、服糖后2h胰岛素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补肾化瘀方能够调节PCOS伴IR患者的内分泌紊乱状态和改善胰岛素抵抗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补肾化瘀方治疗肾阳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患者根据临床症型采用补肾化瘀方加减治疗,1剂/d,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清促卵泡生长素(FSH)、促黄体生长素(LH)、LH/FSH、雄激素(T)的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本组42例患者经治疗显效30例(71.43%),有效10例(23.81%),无效2例(4.76%),总有效率为95.24%。FSH、LH、LH/FSH、T等观察指标治疗后均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化瘀方治疗肾阳虚型PCOS月经不调患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补肾化瘀方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内分泌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20只6周龄雌性SD大鼠,设立空白对照组20只,余100只大鼠采用来曲唑溶液对大鼠灌胃,并喂以高脂高糖饲料建立PCOS大鼠模型,成模大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对照组、二甲双胍组、中药低浓度组、中药中浓度组、中药高浓度组,每组20只。分别给予相应药物进行干预,干预14天后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雌醇(E_1)、双氢睾酮(DHT)、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 RH)、胰岛素(INS)水平,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卵巢形态学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血清E_1、DHT、INS水平明显增高(P0.05),卵泡呈囊性扩张,颗粒细胞层数减少,卵泡个数增多,卵母细胞消失;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血清E_1、DHT、INS水平显著降低(P0.05),卵巢HE染色镜下可见黄体以及不同阶段卵泡、颗粒细胞层数明显增多,卵泡内可见卵母细胞以及放射冠。结论:补肾化瘀方可有效改善PCOS大鼠血清激素水平,降低INS水平,改善E1过高引起的高雌酮血症,并且能够改善卵巢功能与排卵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熊果酸治疗酒精中毒型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酒精性肝病患者共40例,分为2组,熊果酸组20例,双环醇片组20例,均服药28 d,观察用药前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变化,并检测用药前后AST、ALT、ALP、TBil、GGT、MCV等肝功能指标,血清中SOD活性及MDA含量。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5.00%;DILI及ALD血清学肝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且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血清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结论熊果酸可降低酒精肝肝功能损伤指标;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氧化应激水平减轻肝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合并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患者血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蛋白聚糖-1(Syndecan-1)水平变化对患者病情和临床转归的预测能力。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临沂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30例SAP合并AKI患者,另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健康的70例健康志愿者。比较健康志愿者与不同AKI分期SAP患者血清SIRT1、Syndecan-1水平。SAP合并AKI患者均接受综合治疗,根据入院28 d临床转归结局将其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SAP合并AKI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曲线分析血清SIRT1、Syndecan-1对SAP合并AKI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SAP合并AKI患者血清Syndecan-1水平高于健康志愿者,血清S...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和血液透析滤过(HDF)对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的透析效果及其对患者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山东省临沂市沂水中心医院ESRD患者122例,分别采用HFHD(HFHD组,n=62)和HDF(HDF组,n=60)进行透析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各指标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血尿素氮(BUN)、血尿酸(BUA)、血肌酐(Scr)、血磷(P)、甲状旁腺素(PTH)、β2微球蛋白(β2-MG)及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等指标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HFHD组对P、PTH、Cys-C的清除率明显高于HDF组(t=2.479、1.834、1.512,P<0.05).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在平均随访(12.20±3.70)个月后存在显著性差异,HDF组的死亡率明显高于HFHD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HFHD是影响ESRD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HR=0.50,95%CI:0.33~0.84,P=0.009).结论 HFHD治疗ESRD患者对P、PTH、Cys-C的清除效果比HDF更加明显,且能降低ESRD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