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流式细胞术(FCM)测定细胞DNA含量已逐渐应用于肿瘤诊断、治疗及预后判定。我们用流式细胞仪测定1例肺癌脑膜转移患者脑脊液标本中细胞的DNA含量,并检测到肿瘤细胞的DNA异倍体。  相似文献   
112.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特异、定量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A、D的方法并探讨肠毒素在食物中毒引起腹泻中的意义。方法选择femB、SEA和SED基因分别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肠毒素A、肠毒素D的靶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和探针;收集食物中毒导致腹泻患者粪便标本487份,并对其进行检测分析。结果采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毒素A的灵敏度为1·0×102拷贝,而检测肠毒素D的灵敏度为1·0×103拷贝;487份粪便标本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72例(14·8%),检出产肠毒素A菌株为11例(15·3%,11/72),产肠毒素D菌株为9例(12·5%,9/72),同时产肠毒素A、D菌株1例(1·4%,1/72)。结论应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技术能够快速、准确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适合于大样本筛查;肠毒素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导致腹泻的重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3.
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急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和急性脑血管病(ACVD)的发病关系。方法 应用PCR方法检测150例ACVD患者和117名正常人ACE基因的缺失/插入多态性,同时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II(AngⅡ)水平。结果 ACVD患者的AC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脑卒中和高血压家族阳性患者的DD型及D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阴性家族史的患者,ACVD患者血浆AngⅡ水平  相似文献   
114.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与一氧化氮(NO)的关系及它们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测定45名健康体检者、20例动脉硬化患者和7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LDL及体外氧化获得的oxLDL对血小板聚集功能和NO水平的影响。结果动脉硬化和脑卒中患者血浆oxLDL值均明显升高,提示血浆LDL及oxLDL对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降低NO水平;血小板聚集的增强和oxLDL呈正相关,和NO呈负相关,而和LDL水平无相关性。结论脑卒中和动脉硬化患者LDL对氧化修饰的易感性增加,氧化修饰的LDL通过激活血小板、灭活NO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易致血栓形成。因此,抗氧化治疗在脑卒中和动脉硬化的防治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5.
目的 探讨高乳糜样品对透射比浊法测定结果的影响及相关分析.方法 以载脂蛋白B(ApoB)免疫透射比浊法为例,用两点终点法测定加入不同浓度脂肪乳剂的不同浓度混合血清,观察其结果变化.结果 本次实验中当空白吸光度<0.1A,对测定结果影响无统计学差异;当空白吸光度>0.1A时,测定结果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对高乳糜样品进行测定时,应对样品进行一定比例稀释,以消除脂浊影响,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6.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和原位杂交技术分别观察亚低温组、常温组脑缺血不同时间点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及Caspase-3的表达。结果 (1)常温组脑缺血后凋亡神经细胞主要分布于缺血周围区,随着时间的延长凋亡细胞数逐渐增加,至12h达高峰,24h后开始下降,7d时仍高于假手术组;(2)亚低温组脑缺血后,凋亡神经细胞也主要位于缺血周围区,数量相对较少,其变化规律与常温组相似,同一时间点相比较,亚低温组均显著低于常温组;(3)常温组脑缺血2h后,神经细胞Caspase-3开始表达,并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强,24h达高峰,其后逐渐下降,至7d略高于假手术组;(4)亚低温组脑缺血后,神经细胞Caspase-3的表达也主要位于缺血周围区,其变化规律与常温组相似,同一时间点相比较,亚低温组均显著低于常温组。结论 脑缺血后,缺血周围区神经细胞的凋亡是一个动态的渐进过程,Caspase-3基因在介导脑缺血损伤神经元凋亡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亚低温对短暂性脑缺血后的神经元凋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亚低温可能通过Caspase-3途径抵抗脑缺血损伤。  相似文献   
117.
血管内机械取栓是治疗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治疗方法。应结合病史、发 病形式及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病变性质;依据病变性质并参考手术路径,个性化选择支架取栓、 抽吸取栓、球囊/支架血管成形术、动脉溶栓任一种或多种方法联合取栓;并依据手术方式选择手 术材料,以快速高效地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118.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取得良好预后的基础是及时恢复缺血区脑组织的有效灌注, 即达到前向血流mTICI 2b/3级。当使用取栓支架取栓、抽吸导管取栓、球囊/支架成形术等方法开通 闭塞血管过程中,未能达到缺血区有效灌注时,应仔细分析原因,再度审视手术路径、病变性质、闭 塞血管特点、血栓性状及负荷量等因素,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操作,减少手术延误,适时转换手术方 式,更换手术材料,或辅以药物等可行的补救措施,尽快恢复缺血区有效灌注。  相似文献   
119.
吴巍  顾掌生  王贤军 《浙江医学》2007,29(9):911-912,918
目的评估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联合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对预测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患者的短期、中期死亡危险的价值。方法入选57例非酒精性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患者,分别根据随访6月及12月的存活情况分组,观察死亡者与存活者中血清HDL-C值、MELD评分。结果随访至6月及12月,死亡者血清HDL-C显著低于存活者,MELD评分显著高于存活者,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MELD评分与HDL-C密切相关(r=-0.96,P<0.01)。MELD评分联合血清HDL-C预测6个月死亡敏感性100.0%,特异性92.1%。结论MELD评分系统、血清HDL-C水平是预测非酒精性肝硬化患者6个月、12个月生存率的独立的较好预后指标。MELD评分联合血清HDL-C水平在预测非酒精性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患者短、中期死亡率方面具有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