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2篇
  免费   239篇
  国内免费   134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21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134篇
口腔科学   19篇
临床医学   647篇
内科学   206篇
皮肤病学   35篇
神经病学   89篇
特种医学   74篇
外科学   135篇
综合类   889篇
预防医学   349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417篇
  11篇
中国医学   439篇
肿瘤学   78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140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149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196篇
  2013年   219篇
  2012年   224篇
  2011年   213篇
  2010年   177篇
  2009年   193篇
  2008年   217篇
  2007年   194篇
  2006年   183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补肾益髓法治疗β-地中海贫血分子基础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β-地中海贫血症(简称β-地贫)是一种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它广泛的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各国、东南亚各国,在泰国北部发病率达9%,我国南方各省发病率较高,其中广西、云贵发病率最高(广西2.9%,云贵少数民族聚居区达4.5%)。β-地贫发病的分子基础是β-基因突变或缺失,β-珠蛋白不能合成,导致早期造血障碍,对于它的治疗至今  相似文献   
32.
石欢  封燮  常雅晴  张丹  王蕾  郑玉光  郑倩  郭龙 《中草药》2023,54(11):3676-3684
目的 采用指纹图谱、多成分含量测定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和比较不同基原白芷药材(白芷Angelica dahurica和杭白芷Angelica dahurica var. formosana)的化学成分,为白芷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技术方法及数据支撑。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白芷和杭白芷药材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建立不同基原白芷药材化学指纹图谱;在此基础上,对白芷和杭白芷药材中的花椒毒酚、水合氧化前胡内酯、白当归素、花椒毒素、佛手柑内酯、氧化前胡素、欧前胡素、珊瑚菜素和异欧前胡素9种香豆素类成分进行含量测定;进一步应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对白芷与杭白芷进行区分与比较,寻找差异化合物。结果 建立了不同基原白芷药材的化学指纹图谱,共标定了11个共有峰,所建立的化学指纹图谱专属性良好,可用于白芷药材的质量评价;多成分含量测定和化学计量学结果表明,白芷和杭白芷药材中所含香豆素类成分种类无差异,但香豆素类成分含量有明显差异;佛手柑内酯、珊瑚菜素、异欧前胡素、氧化前胡素和花椒毒素为白芷和杭白芷药材间的差异性化合物,可以作为区分和鉴别二者的质量标志物。结论 基于指纹图谱...  相似文献   
33.
张真  鹿振辉  邱磊  方庆亮  黄星  王蕾 《新中医》2023,55(15):28-34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医药治疗放射性肺损伤(RILI)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 1989 年 1 月— 2021 年 12 月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 统(CBM)、PubMed 收录的有关中医药治疗 RILI 的临床文献。建立处方数据库,运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 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纳入处方 248 首,涉及中药 233 味。临床常见证型有气阴两虚证、热 毒炽盛证、痰瘀互结证等。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有麦冬、甘草、生地黄、苦杏仁等;治疗药物以补气、补阴、 清热药为主;主要归经有肺经、肝经、胃经,以苦、甘、辛味药多见,药性以寒性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发现常 用药物组合有麦冬-生地黄、甘草-苦杏仁、麦冬-北沙参、玄参-生地黄-麦冬、麦冬-桔梗-甘草等;聚类分析 得到核心处方有桔梗-百合-生地黄-玄参-白芍-川贝母-牡丹皮、丹参-赤芍-当归-川芎-桃仁-瓜蒌、党参-白 术-茯苓-黄芪等。结论:中医药治疗 RILI 多以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治则,注重护阴扶正,临床 常采用参苓白术散、沙参麦冬汤等类方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34.
目的 了解抑郁症患者家庭照顾者的连带病耻感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180例抑郁症患者的家庭照顾者,采用一般资料问卷、连带病耻感量表、7项广泛性焦虑障碍(GAD-7)量表及9项患者健康问卷(PHQ-9)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家庭照顾者连带病耻感量表总分为(38.51±10.74)分。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月收入水平的家庭照顾者连带病耻感量表总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家庭照顾者的GAD-7量表得分、PHQ-9得分均与连带病耻感量表总分呈正相关(均P<0.05)。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家庭照顾者的职业、受教育程度及PHQ-9得分是其连带病耻感量表总分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抑郁症患者家庭照顾者的连带病耻感总体处于中度水平,家庭照顾者的职业、受教育程度及抑郁情绪是其连带病耻感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5.
大鼠视交叉上核内主要的三种肽能神经元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视交叉上核内主要肽能神经元的分布情况,选用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5只,以免疫组化双重及三重标记技术。对大鼠视交叉上核(SCN)内血管活性肠多肽(VIP),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VP)及生长抑素(SOM)样三类神经细胞群的分布进行了观察。免疫染色以ABC法进行,呈色底物采用DAB、TMB及4-氯-1-萘酚,结果显示:在SCN头中尾三段,三种肽能神经元的数量及分布均存在差异,VIP与AVP样细胞群之  相似文献   
36.
尿毒清是以大黄、黄芪为主要成分的中药粉剂。我们用于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 (CRF) ,获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1993年 1月~ 9月收入院的CRF患者共 10例 ,女性 6例 ,男性 4例。年龄 2 6~ 72岁 ,平均年龄 4 7岁。病因分别为慢性肾炎 6例 ,肾结核、多囊肾、慢性肾盂肾炎及高血压肾病各 1例。1.2 给药方法 :每日早、午、晚各服尿毒清 5g ,睡前服10 g ,给药间隔不超过 8小时。用药期间病人一律采用优质低蛋白饮食 ,每日进食蛋白量为 0 6g/kg。有高血压者给降压药物治疗。根据血压情况分别给心痛定和 …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腔隙综合征(LS)的病因。方法对218例典型的LS作常规头部CT检查,必要时作增强CT、磁共振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或其他特殊检查。结果腔隙性梗死(LI)192例(88%),非腔隙性梗死26例(12%)。后者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脑肿瘤、多发性硬化、脑囊虫病、硬膜下血肿等。结论具有LS特征的病人必须作适时的CT检查,以免误诊。LI是LS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38.
半枝莲及其混淆品的鉴别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半枝莲系民间较常用中草药 ,其药用始见于陈其功的《外科正宗》。主治痈疽肿痛、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等。还有用于治疗肿瘤 ,也有一定近期疗效。因半枝莲在民间使用广泛 ,历史久远 ,故以半枝莲为名使用的同名异物甚多 ,品种相当混杂。据载已有 8科 17种以上 [1 ] 。故《百草镜》中说 :“各种半枝莲有七十二种。”《中国药典》2 0 0 0年版收载的半枝莲为唇形科植物半枝莲 Scutellariabarbata D.Don的干燥全草 [2 ] 。近年来 ,发现有 3种混淆品 ,经鉴定为 :1唇形科植物直萼黄芩 S.orthocarlyx H and- Mazz.的干燥全草 ,本品系云南省地区习用…  相似文献   
39.
复方丹参滴丸基础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复方丹参滴丸上市 8年 ,已成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药物 ,许多科研工作者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 ,其中 ,在复方丹参滴丸对脂质代谢及流变学的影响、清除自由基抗氧化作用、对心肌细胞的保护等作用机制方面 ,科研人员在细胞及分子水平进行了阐述。最近 ,复方丹参滴丸的基础研究已获得了新的进展。1 复方丹参滴丸改善微循环障碍的机制  缺血 -再灌注 ( I/R)产生的过氧化物可损伤微血管内皮和微血管基膜 ,促使白蛋白外漏 ,而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的血管活性物质 ,更是加剧了白蛋白的外漏。白蛋白外漏和肥大细胞脱颗粒是微循环障碍的…  相似文献   
40.
乙醇对大鼠杏仁核点燃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波  方选  苏延友  王蕾  邵伯芹  岳旺 《医药导报》2003,22(3):145-146
目的:研究并测定乙醇对大鼠杏仁核点燃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大鼠杏仁核点燃模型,观察乙醇对点燃发展及发作的影响,并通过联合用药探讨乙醇对点燃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结果:乙醇0.5~1.5 g&#8226;kg 1皮下注射均能升高杏仁核点燃后放电阈值,降低Racine发作强度和全身发作的百分率,抑制点燃发展进程(P<0.01)和点燃发作(P<0.05).在对点燃均无明显影响的低剂量下,乙醇与地西泮或苯巴比妥合用对后放电时程和Racine分级无明显影响.结论:乙醇对大鼠杏仁核点燃发作及其发展有抑制作用,但低剂量乙醇与苯巴比妥或地西泮并无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