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6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与IL-6、IL-10及相关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110例脑梗死患者CIMT,根据CIMT值分为CIMT正常组(CIMT〈1.0mm)54例,和CIMT增厚组(CIMT≥1.0mm)56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血清中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及IL-10,IL-6等指标。结果 CIMT增厚组动脉血栓形成性脑梗死所占比例明显高于CIMT正常组(P=0.003);CIMT增厚组患者年龄、男性比例、LDL-C、HCY、IL-6、IL-6/IL-10水平明显高于CIMT正常组(P〈0.05);而两组TCH、TG、HDL-C、UA、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IMT增厚与动脉血栓形成性脑梗死密切相关,脑梗死患者CIMT增厚受多种因素影响,尤其与年龄、性别、LDL-C、HCY水平密切相关,IL-6、IL-6/IL-10升高,可能参与了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是CIMT增厚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2.
健康一字诀     
皮脂分泌旺盛,头发就易出油,一天不洗,发丝就粘到了一起,不仅影响美观,还会影响头发、头皮的新陈代谢。尤其是对于处在生理期或月子里的女性们来说,洗头成了日常生活中的一道难关。教大家一个不用洗头去油的小方法:将一滴黄豆大小的洗发水滴在半脸盆的热水里,打出泡沫,将干净的毛巾蘸湿,轻轻地擦头发,然后再蘸清水擦干、晾干即可。注意不要用力擦头皮,那样非但不能更好地去油,反而会让头皮发炎,损伤发根。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对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肝功能及HBV DNA含量的影响。方法将70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取护肝+抗结核治疗,治疗组在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观察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及HBV DNA含量。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血清ALT、AST、TBIL水平及HBV DN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可明显改善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肝功能,并降低HBV DNA含量。  相似文献   
54.
_目的:探讨双源 CT 双能量腹部虚拟平扫对脂肪肝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双源 CT 行腹部双能量增强扫描诊断为脂肪肝的77例患者的平扫期(120 kV)及虚拟平扫(VNC)图像。虚拟平扫图像运用门脉期双能量(100及140 kV)图像重建而来。选择肝门层面测量真实平扫(TNC)与 VNC 图像上肝右叶、肝左叶、脾脏、下腔静脉的 CT 值及噪声,并在肝门层面测量上腹部前后径及左右径。记录整个扫描和平扫期对应的剂量长度乘积(DLP)。评价 TNC 与VNC 图像间各 CT 值及噪声的差异,分析两组图像上肝右叶噪声与前后径、左右径及平均径的关系。分别用肝/脾 CT 值比<0.8、肝/下腔静脉 CT 值比<1.0,做为诊断中重度脂肪肝的标准,比较 TNC 和 VNC 图像诊断中重度脂肪肝的一致性。结果:VNC 图像上肝左叶、右叶及脾脏的 CT 值均高于 TNC(P<0.01),差异小于10 HU。VNC 图像上各部位噪声均低于 TNC。TNC 图像上,肝右叶噪声与前后径、左右径、平均径均有中等相关性(r=0.562,0.608,P<0.01);在 VNC图像上,肝右叶噪声与上述径线值相关性弱。用肝/脾 CT 值比<0.8作为诊断重度脂肪肝的标准,VNC 与 TNC 图像诊断重度脂肪肝一致性的 kappa 值为0.591;用肝/静脉 CT 值比<1.0作为诊断标准,两种图像一致性的 kappa 值为0.458。用 VNC 代替 TNC 图像,可降低24.2%的总扫描剂量。结论:VNC 图像与 TNC 图像在诊断中重度脂肪肝上具有中等的一致性,推荐运用肝/脾 CT 值比<0.8这一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55.
56.
  目的  探讨非良性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 IPMN)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 CT)典型影像学表现, 分析IPMN影像与病理表现的一致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1年2月本院收治的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交界性胰腺IPMN或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癌(intraducted papillary mucinous carcinoma, IPMC)患者的术前CT影像(腹平扫+增强+三维重建), 并与其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  结果  术后病理证实的12例非良性胰腺IPMN患者中4例为交界性IPMN, 2例为非浸润性IPMC, 6例为浸润性IPMC。IPMN患者临床表现腹痛无特异性, 而体重减轻、黄疸和糖尿病主要见于浸润性IPMC。恶性IPMN的CT分型多为主胰管型(3例)或混合型(4例), 分支胰管型较少(1例)。IPMN患者常见CT表现包括胰腺内囊性病变形成、胰管扩张、胰腺钙化、实质萎缩等, 其中囊内密度增高和壁结节等在交界性病变和恶性病变中均存在, 胰管扩张程度与病变恶性程度呈正相关, 而壁结节直径与病变恶性程度无明显相关性。恶性病变囊内容物的CT值一般高于交界性病变, 且多表现为不均匀高密度。浸润性IPMC患者中50%有周围组织受累, 其CT表现和病理结果完全吻合。CT显示胆总管明显增宽的病变仅见于浸润性IPMC患者。  结论  多排螺旋CT对非良性胰腺IPMN的术前诊断价值较高, 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较好, 对于IPMN病变恶性程度预测及周围组织受累判断的准确度较高, 可为临床诊断和手术方式选择提供良好的支持。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MSCT)静脉成像显示双侧肾上腺静脉的图像质量, 并对肾上腺静脉解剖及变异进行形态学观察。  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双侧肾上腺形态大致正常的患者腹部增强CT图像, 用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MIP)或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 MPR)显示双侧肾上腺静脉, 评价图像质量, 并分别描述肾上腺静脉解剖位置、变异及与左肾静脉和下腔静脉的关系。  结果  以MIP或MPR技术评价图像质量, 左肾上腺静脉97例(97%)为1级, 1例(1%)为2级, 2例(2%)为3级; 右肾上腺静脉52例(52%)为1级, 19例(19%)为2级, 29(29%)例为3级。左肾上腺静脉均为1支; 91%与膈下静脉汇合后汇入左肾静脉; 左肾上腺静脉平均直径(3.6±0.6)mm(2.4~4.5 mm); 左肾上腺静脉与左肾静脉形成交角, 平均为(121.9±16.0)°(150~58°)。2例发现右侧双支肾上腺静脉; 67例(94%)右肾上腺静脉汇入下腔静脉, 4例(6%)汇入右副肝静脉; 右肾上腺静脉平均直径(3.2±0.5)mm(1.9~4.0 mm); 右肾上腺静脉与下腔静脉形成交角, 平均为(75.3±16.6)°(90~35°)。  结论  多排螺旋CT双侧肾上腺静脉成像结合MIP和MPR技术可清晰显示大部分肾上腺静脉, 尤其是左肾上腺静脉。  相似文献   
58.
黄斑水肿以气机功能失调为本,且与肝、脾、肾关系密切,血瘀与水湿贯穿疾病发展始终。故以气血水同治为治则,针对血瘀、水湿滞留,以活血、利水、渗湿等为法;针对病变所在辨证施治,治以疏肝、健脾、补肾,可取得较好疗效。附医案二则加以佐证。  相似文献   
59.
目的通过比较80 k Vp与120 k Vp管电压下双下肢CT血管成像(CTA)扫描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评价低管电压下腹主动脉及下肢动脉CTA扫描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研究4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人,分别使用80 k Vp或120 k Vp管电压进行腹主动脉及双下肢动脉CTA扫描,通过定性和定量评价轴位、三维重建图像,并进行Shapiro-Wilk Normal分布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通过测量腹主动脉、双侧髂总动脉、股总动脉、股浅动脉、腘动脉和胫腓干的CT值并计算对比噪声比(CNR),并评价图像质量。结果 80 k Vp管电压组的血管CT值在538 HU至605 HU,高于120 k Vp管电压组。两组之间的CNR和定性评价没有差异。80 k Vp管电压组的DLP为(203±22)m Gy·cm,120 k Vp管电压组为(780±85)m Gy·cm,有效剂量下降了74%。结论低管电压联合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进行腹主动脉及双下肢动脉CTA扫描时可以在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保证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60.
目的:超声显微扫描是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原理获得标本的声阻抗信息。介绍超声显微技术在松质骨生物力学测试中的应用。方法:本文以大鼠股骨头有机玻璃包埋标本作为测试件,通过超声显微镜扫描采集骨标本的灰度图并对其分析。结果:对灰度图的计算分析可以得出骨标本的声阻抗值。结论:该方法的应用可以更好地解释骨组织显微结构上的生物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