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
 目的 报告4例合并肺部曲霉菌病的急性白血病病例。方法 4例患者均接受外科手术切除病灶,手术标本行常规HE染色。3例患者手术后接受抗真菌药物的再发预防。结果 4例患者均成功切除肺部曲霉菌球,组织病理检查的结果证实为曲霉菌感染,预防治疗使得所有患者成功接受进一步的化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结论 手术治疗是合并肺部曲霉菌感染的急性白血病患者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积极的再发预防可以保护患者接受进一步的化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智谋理论的概念、分类、智谋相关评估工具的发展及影响因素,归纳了智谋理论在慢性疾病患者、肿瘤患者及特殊人群护理实践中的研究现状,以期为智谋理论在我国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对复发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疗效及治疗相关毒性.方法 观察并分析47例复发难治性ALL患者对allo-HSCT治疗的耐受情况、移植相关并发症、总生存率以及无病存活率.其中HLA相合同胞间移植(sib-HSCT)19例,HLA相合的无血缘关系移植(URD-HSCT)18例,单倍型移植(Hi-HSCT)10例.预处理方案:42例采用改良TBI+CY方案,5例采用改良BU/CY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环孢素(CsA)联合短程甲氨蝶呤(MTX)、Hi-HSCT和URD-HSCT加用霉酚酸酯(MMF)及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定期监测微量残留病变(MRD),明确有分子生物学或细胞遗传学复发趋势的患者接受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移植治疗,出现了不同程度黏膜炎;2例患者在应用CsA过程中有肾功能损害;1例患者发生药物性癫痢.移植后出现Ⅲ~Ⅳ度急性GVHD 7例;慢性GVHD22例;致命性肺部感染9例(包括间质性肺炎3例);出血性膀胱炎4例.有13例患者移植后再次复发.移植后造血重建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第17天.术后有19例接受DLI,6例疾病未再进展.中位随访期43(10~77)个月,预期5年总生存率为49.65%,无病存活率为46.55%.结论 统 allo-HSCT能有效治疗复发难治性ALL,改善其预后,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移植后复发,其次为致命性肺部感染和重度急性GVHD.DLI可能有助于减少移植后复发.  相似文献   
14.
MDS患者Treg细胞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患者CD4+调节性T细胞变化,探讨其在MD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CD3和侧向角设门,采用直接免疫三标法以流式细胞术检测38例初治MDS患者(RA 17例、RAS 1例、RAEB 14例、RAEB-t 6例)及11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D3+ CD4+细胞上CTLA-4、PD-1、CD25数量和比例变化,并探讨与疾病进展的关系。结果MDS组CTLA一4、PD I.1、CD25在CD3 4-CD4+表达率分别为2.14%±1.25%(RA 1.51%±0.80%、RAEB/RAEB-t 2.65%±1.33%),1.44%±0.88%(RA 0.93%±0.63%,RAEB/RAEB-t 2.02%±0.76%),3.18%±2.11%(RA 2.80%±1.38%、RAEB/RAEB-t 3.41%±2.46%),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11%±0.12%, 0.09%±0.14%,1.65%±1.14%(P<0.01)。随着疾病进展,负性调控因素CTLA-4、PD-L1、CD25在RAEB/RAEB-t组亦较RA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与正常人免疫系统比较,MDS患者CD4+调节性T细胞升高,免疫负调控增强,并在免疫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随着疾病进展,MDS患者免疫负调控亦相应增强,免疫监视功能低下,从而有助于恶性克隆扩张、逃逸。  相似文献   
15.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非造血成体干细胞,具有组织修复、支持造血、免疫调节等多种功能。实验及临床研究显示,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中,应用MSCs预防和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效果显著,安全可靠。本文就MSCs在治疗急、慢性GVHD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耳前瘘管是常见的先天性外耳畸形,瘘管多见分枝,如若引流不畅则很易继发感染,局部红肿,有的形成脓肿,破溃流脓,治疗方法以手术切除为主。由于长期感染,瘘管附近皮肤溃烂,结疤,创面经久不愈,无法手术切除,因此,控制感染是手术切除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人类白细胞抗原(KIR/HLA)受配体模式及移植后抑制性杀伤免疫球蛋白类受体(iKIR)的表达对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SSP-PCR)方法,对14对HLA半相合供/受者移植前进行KIR与HLA分型,同时分析KIR/HLA的受配体模式,用四色流式细胞技术对其中8例患者在移植后检测CD158a(KIR2DL1)、CD158b(KIR2DL2)、CD158e(KIR3DL1)的表达。结果 3例受者表达供者所有iKIR相应配体HLA-C2、C1、Bw4,此3对供受者即为KIR配体相合组;另外11对存在KIR配体缺失的供受者则为KIR配体迷失组。KIR配体迷失组患者移植后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重建时间较KIR配体相合组均较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IR配体迷失组患者移植后2年持续缓解率和2年总生存率高于KIR配体相合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监测iKIR发现受者均表达供者型iKIR,4例患者复发时监测NK细胞及iKIR表达明显降低。结论在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移植后动态监测iKIR的表达可预示复发,KIR/HLA受配体错配可能有助于提高移植后缓解率和总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钟德超  黄继卫  王荧 《四川医学》2009,30(8):1296-1297
目的 探讨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185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生起搏器并发症19例,其中囊袋血肿11例,电极导线脱位3例,电极导线断裂2例,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PMT)1例,起搏器综合征1例.结论 加强对起搏器常见并发症了解,术前认真准备、术中规范操作、术后密切观察、定期随访,早期发现并积极处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并发症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是粒缺患者的常见并发症,虽然近年来新型抗真菌药物的研究和推广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IPFI病死率仍居高不下〔1-3〕。我们对1例并发IPFI的重型再生障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