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71.
目的 :探讨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术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87例首次AMI患者 ,按梗死前有无心绞痛分为 3组 :A组 :无心绞痛史 30例 ;B组 :梗死前 4 8h内有心绞痛史 39例 ;C组 :仅在梗死前 >4 8h有心绞痛史 18例。所有患者均在发病 6h内行直接PCI术。术前术后动态监测心肌酶谱变化 ;术后 2周行99mTc心血池显像测定心功能和心室收缩同步性。比较 3组患者心功能和心室收缩同步性的差异。结果 :①B组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显著低于A组 (P <0 .0 1)。②B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峰射血率和左室峰射血时间均显著好于A组 (P <0 .0 1) ;左室舒张功能 :B组左室峰充盈率和左室峰充盈时间均好于A组 (P <0 .0 5 )。③B组左室相角程、左室半高宽和峰相位标准差均低于A组 (P <0 .0 5 )。以上各参数 ,C组和A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首次AMI前 4 8h内心绞痛发作可导致心肌缺血预适应 (Ischemicpre conditioning ,IP)的产生 ,并可保护有IP的AMI患者直接PCI术后的心功能和心室收缩同步性  相似文献   
72.
目的 了解无水茶碱控释片(葆乐辉)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肺功能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公开分组对照法,前瞻性比较口服葆乐辉与不服用葆乐辉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疗效。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1例)及对照组(31例)。服药组采用葆乐辉400mg/d进行2个月的连续口服治疗;对照组31例不服药。服药前及服药后第2个月末,分别测定肺功能。结果 服葆乐辉组肺功能的主要指标FVC、FEV1、及FEV  相似文献   
73.
目的 分析不明原因发热(FUO)的病因分布,旨在提高临床对FUO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 选取2009—2016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符合FUO诊断标准的4 24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查阅患者病历资料,记录患者基本信息(性别、年龄)、就诊科室、诊断方法、病因分类、预后情况。结果 4 243例FUO患者主要就诊于呼吸内科(1 431例,33.73%)、全科医疗科(1 184例,27.90%)、免疫风湿科(501例,11.81%)、感染性疾病科(403例,9.50%)。3 823例患者最终明确诊断,确诊率达90.10%。病因分别为:感染性疾病(3 207例,75.58%)、免疫性疾病(320例,7.54%)、肿瘤性疾病(116例,2.74%)、其他原因(180例,4.24%)、病因不明(420例,9.90%)。15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病死率为0.35%。结论 FUO病因繁多,在充分评估患者病情,合理运用各种临床诊查手段的基础上,大多数FUO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4.
梗死前心绞痛对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目的 探讨梗死前心绞痛对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 216例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梗死前48h内有无心绞痛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在发病6h内行溶栓或直接PCI术。动态监测血浆坏死炎症标记物的变化;住院期间观察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 结果 ①B组肌酸激酶MB同功酶(CK-MB)峰值和脑钠素、肌钙蛋白I、白介素-8峰值浓度均低于A组(p<0.05)。②B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均低于A组(p<0.05)。结论 梗死前心绞痛通过抑制糖尿病AMI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和细胞因子的过度激活,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5.

目的  研究炎性指标与免疫学指标在糖尿病患者肾脏病变诊断与预后判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0年3月-2014年6月收治的10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糖尿病组(A组)和糖尿病肾病组(B组),糖尿病肾病组又分为预后较好组(C组)和预后不良组(D组)。对各组患者的炎性指标和免疫指标进行测定。结果  B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测定(HbAlc)、三酰甘油(TC)、总胆固醇(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均较A组明显偏高(P <0.05);D组患者HbAlc、TC、TG和LDL-C水平均较C组明显偏高(P <0.05);A组患者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水平显著高于B组(t =2.620,P =0.010);B组患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显著高于A组(P <0.05);C组患者CD4、NK细胞水平显著高于D组患者(P <0.05);C组患者CD8、IgA和IgM水平显著低于D组患者(P <0.05);B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显著高于A组(P <0.05);B组患者IL-6水平显著低于A组(t =5.425,P =0.000);D组患者hs-CRP、TNF-α、IL-1水平显著高于C组(P <0.05);B组患者IL-6水平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783,P =0.483)。结论  监测体内免疫指标NK细胞,IgA、IgM和炎性指标hs-CRP、IL-1、-IL-6和TNF-α水平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6.
近年来,笔者采用冰片、抗菌优、地塞米松片研粉外敷治疗Ⅰ°、Ⅱ°烧伤32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56岁;Ⅰ°烧伤6例,浅Ⅱ°烧伤14例,深Ⅱ°烧伤12例;烧伤面积1~21%;单纯无感染者1...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小剂量(50mg)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30min、60min与90min等3种给药方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对心电图ST段变化的影响。方法244例AMI患者随机分为rt-PA50mg、30min方案组49例(A组),60min方案组76例(B组)与90min方案组119例(C组)。比较3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的ST段回降率。结果溶栓60min时,A组ST段回降率均高于B组(P〈0.05)和C组(P〈0.01);90min时,B组ST段回降率均高于A组和C组(P〈0.05);120min时,C组ST段回降率均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小剂量rt-PA30min、60min给药法可使心电图抬高的ST段早期回落,促进心肌早期再灌注。  相似文献   
78.
本文通过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时心电图表现进行缺血分级,采用溶栓进行早期再灌注治疗,观察心电图变化、左心室功能和住院并发症,探讨心肌缺血分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小剂量(50mg)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30min、60min和90min三种给药方法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心功能和预后的比较。方法244例AMI患者随机分为rt-PA50mg30min方案组(A组,49例)、60min方案组(B组,76例)和90min方案组(C组,119例)。比较三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的ST段回降率、心功能和住院并发症。结果溶栓60min时A组ST段回降率均高于B组(P<0.05)和C组(P<0.01);90min时B组ST段回降率均高于A组和C组(P<0.05);120min时C组ST段回降率均高于A组和B组(P<0.05)。A组冠脉再通率高于C组(P<0.05)。C组CK-MB峰值高于A组(P<0.05),心肌梗死面积大于A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低于A组(P<0.05)。三组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和住院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有高于A组的趋势。结论小剂量rt-PA30min给药法较60min和90min给药法明显促进ST段早期回降,提高冠脉再通率,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功能和预后,是值得推荐的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80.
山莨菪碱对小型猪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山莨菪碱对小型猪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12头小型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6头)和山莨菪碱组(6头),球囊闭塞左前降支(LAD)造成心肌缺血,撤除球囊恢复冠脉再灌注,同时冠脉内注入药物后,测定血管内皮功能相关因子的变化。监测血压(MBP)、心率、平均冠脉内压(MICP),并在完成上述测定后,测量缺血和梗死心肌范围。结果①小型猪缺血/再灌注后,生理盐水组一氧化氮(NO)降低、内皮素(ET-1)和血小板聚集率(PagT)升高(P(0.05);山莨菪碱组N0降低、ET-1和PagT升高(P〈0.05)。但升高的峰值变化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幅度均明显减小,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在冠脉内注射生理盐水后,MBP、MICP及心率均无明显变化(P〉0.05);但在冠脉内注射山莨菪碱后,出现MBP、MICP及心率的升高,其最大变化发生在30min时(P〈0.05),并且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冠脉内压明显升高(P〈0.05)。③山莨菪碱组缺血面积和梗死面积均显著小于生理盐水组(P〈0.01)。结论小型猪冠脉内注射山莨菪碱在缺血/再灌注后可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积聚,增加冠脉灌注压,从而减少心肌的缺血和坏死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