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目的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有无梗死前心绞痛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存活性和预后的近期影响.方法54例老年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平均年龄(68.1±3.7)岁,按心肌梗死前有无心绞痛史分为无心绞痛组(21例)、有心绞痛组(33例),所有患者均在发病6 h内行直接PCI术.术后1周、4周行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SPECT)测定心肌存活性;监测心肌酶谱变化;观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发生率和再梗死率.结果有心绞痛组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峰值低于无心绞痛组,有心绞痛组放射性缺损面积(MIA)小于无心绞痛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急性心肌梗死后4周与1周比较,有心绞痛组放射性缺损面积显著缩小,病变区放射性计数显著增加,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有心绞痛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和再梗死率有低于无心绞痛组的趋势(P>0.05).结论心肌梗死前心绞痛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心肌保护作用,而直接PCI可明显提高有梗死前心绞痛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存活性,并改善其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32.
急诊36例困难气管插管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管插管是抢救呼吸及心搏骤停、呼吸衰竭、窒息、呼吸肌麻痹和呼吸抑制疾病患者的重要手段,能否迅速成功地气管插管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我科2003—01~2007—03共收治36例困难气管插管患者,现将其困难气管插管原因及对策进行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3.
<正> 脑血栓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易致残或死亡。后遗症多且严重。我院近年收治脑血栓患者856例。采用复方脑栓Ⅱ号液颈动脉加压滴注的方法,较传统治疗效果显著,现就其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术后无再流现象的影响。方法  10 0例首次AMI患者 ,均在发病 12h内行PCI术。无再流现象定义为PCI术后IRA远端血流≤TIMIⅡ级 ,无有意义的残余狭窄。所有患者按照无再流现象的有无分为 2组 :无再流组 (15例 )和再流组 (85例 )。监测心肌酶谱变化 ;放射性核素测定心功能 ;观察室壁瘤发生率和住院病死率。结果 ①无再流组梗死前心绞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再流组 (2 0 %和 6 1% ,P <0 .0 1) ;而前壁梗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再流组(6 7%和 35 % ,P <0 .0 5 ) ;肌酸激酶同功酶峰值显著高于再流组 (4 0 3± 132和 2 77± 15 1,P <0 .0 1)。②无再流组放射性缺损面积显著大于再流组 (2 7.6± 9.1%和 2 0 .9± 9.4 % ,P <0 .0 1) ;左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再流组 (4 6± 8%和 5 3± 9% ,P <0 .0 1) ;室壁瘤发生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再流组 (2 0 %和 4 % ,P <0 .0 5 ;2 0 %和2 % ,P <0 .0 5 )。③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缺乏梗死前心绞痛是发生无再流现象的独立预测因素(OR =6 .12 ,P =0 .0 1)。结论 缺乏梗死前心绞痛是发生无再流现象的高危因素 ,而无再流现象与心功能衰竭和病死率增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5.
张晓雷  王荣英  田英平  牛丽伟  王艳芬 《临床荟萃》2012,27(12):1018-1020,1024
目的 通过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心电图QRS波群变化进行缺血分级,探讨缺血分级的临床意义.方法 STEMI患者105例,根据入院时心电图QRS波群变化进行缺血分级:2级缺血组(56例);3级缺血组(49倒).所有患者于梗死后2周行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SPECT)和99m锝-红细胞(99mTc-RBC)心血池显像,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和心功能;住院期间观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入院时心电图,3级缺血组ST段抬高的幅度(∑ST)显著大于2级缺血组(0.75±0.56)mV vs (0.50±0.32) mV,肌酸激酶同工酶(338±112) U/L vs(178±92)U/L和肌钙蛋白峰值(21.4±11.0)μg/L vs(9.2±5.4)μg/L显著高于2级缺血组(P<0.05),心肌梗死面积大于2级缺血组(18.82±8.76)%vs(14.75±6.24)%(P<0.05),而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2级缺血组(P<0.05);在住院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住院病死率、室壁瘤发生率方面,3级缺血组均显著高于2级缺血组(P<0.05);而再梗死发生率,3级缺血与2级缺血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入院时心电图呈3级缺血的急性STEMI患者心肌梗死面积大,心功能和预后差,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6.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慢性病患病率、病死率逐年升高。本文参阅了国内外有关慢性病管理的最新研究文献,对慢性病管理的概念、意义、对象及国内外慢性病管理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同时对我国未来慢性病管理模式进行了展望,提出:以社区为依托,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全科医疗科联合各专科及基层医院对慢性病进行持续、综合性的管理,有利于提高社区全科医生规范化管理慢性病的水平,有利于提高慢性病的知晓率和控制率。  相似文献   
37.
目的比较不同课程体系下农村订单定向医学本科生(简称"定向生")的教学满意度及其对全科医学专业的认知情况, 为定向生的培养提供对策和建议。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2020年9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 选取河北医科大学2019级与2020级全部定向生为研究对象, 于第一学年末进行问卷调查。两个年级第一学年采用了不同的课程体系, 2020级较2019级课程增加了全科医学、人文社科类课程。问卷内容包括定向生的基本情况、对课程设置的看法及满意度、对定向生政策及全科医学专业的了解情况及专业认同感4部分, 每个条目均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比较2个年级定向生的教学满意度及其对全科医学专业的认知情况。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173份, 回收有效问卷161份, 有效回收率为93.1%。161名定向生中, 2019级55人, 男性占27.3%(15/55);2020级106人, 男性占49.1%(52/106)。选择攻读定向生的原因主要均为就业有保障[2019级60.0%(33/55)、2020级58.5%(62/106)], 知晓定向生相关政策的主要途径均为通过网络[2019级54.5%(30/5...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梗死前心绞痛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术后心功能和预后的近期影响。方法  54例老年首次AMI患者 ,按梗死前有无心绞痛史分为无心绞痛组、有心绞痛组 ,所有患者均在发病 6h内行直接PCI术。术后 2w测定心功能 ;住院期间观察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梗死后心绞痛、再梗和死亡的发生率。结果  (1 )有心绞痛组肌酸肌酶MB同工酶峰值低于无心绞痛组 (P <0 0 5)。 (2 )有心绞痛组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峰射血率均高于无心绞痛组 (P <0 0 5) ,左室峰射血时间低于无心绞痛组 (P <0 0 5)。(3)有心绞痛组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生率低于无心绞痛组 (P <0 0 5) ;有心绞痛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再梗率和住院病死率均有低于有心绞痛组的趋势 ,但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梗死前心绞痛可明显改善老年AMI患者直接PCI术后的心功能和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梗死前心绞痛对首次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术后的近期影响。方法  10 0例首次 AMI患者 ,按梗死前有无心绞痛史分为 A(有心绞痛史 ,5 5例 )、B(无心绞痛史 ,4 5例 ) 2组 ,所有患者均在发病 12 h内行直接 PCI术。术前术后监测心肌酶变化 ;术后 2周行心血池显像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并观察住院期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及再梗死率、病死率。结果  (1) A组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低于 B组 (P<0 .0 5 )。 (2 ) A组自溶现象发生率高于 B组 (P<0 .0 5 ) ;A组无再流现象发生率低于 B组 (P<0 .0 5 )。 (3) A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 B组 (P<0 .0 5 )。 (4 ) A组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和再梗死率均低于B组 (P<0 .0 5 )。结论 梗死前心绞痛可促进 A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自溶现象的产生 ,并可减少直接 PCI术后无再流现象的发生 ,从而改善心室功能和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对有无梗死前心绞痛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心肌存活性和心室收缩同步性的近期影响。方法  87例首次AMI患者 ,按梗死前有无心绞痛分为 3组 :A组 :无心绞痛史 30例。B组 :梗死前 4 8h内有心绞痛史 39例。C组 :仅在梗死前 >4 8h有心绞痛史 18例。所有患者均在发病 6h内行直接PCI术。术后 1周、4周行99mTc 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 (SPECT)测定心肌存活性 ;术后 2周行99mTc心血池显像测定心室收缩同步性参数。结果 ①B组肌酸激酶MB同功酶 (CK MB)峰值显著低于A组 (P <0 .0 1)。②B组放射性缺损面积 (MIA)小于A组 (P <0 .0 5 ) ;AMI后 4周与 1周比较 ,B组MIA显著缩小 (P <0 .0 1) ,病变区放射性计数显著增加 (P <0 .0 1)。C组和A组前后比较均无显著差异③心功能 :B组左室射血分数 (LVEF)高于A组 (P <0 .0 1) ;左室收缩同步性 :B组左室相角程(LPS)低于A组 (P <0 .0 5 )。以上各参数 ,C组和A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①首次AMI前 4 8h内心绞痛发作可导致心肌缺血预适应 (IschemicpreconditioningIP)的产生 ,并可缩小心肌梗死面积 ,保护心功能。②直接PCI可显著提高有IP的AMI患者的近期心肌存活性和心室收缩同步性 ,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