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 毫秒
31.
甲强龙鼓室注射治疗难治性突发性耳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鼓室内注射甲强龙治疗难治性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41例经"序贯疗法"治疗无效突发性耳聋的患者,分为甲强龙组和对照组,其中20例行鼓室注射注入40g/L甲强龙0.5~0.7ml,隔日注射1次,10d为1个疗程。21例为对照组,给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10d,比较2周后4个频率(0.5、1、2、4kHz)气导纯音听阈均值(PTA),下降15dB以上为有效。结果2周后20例鼓室内注射甲强龙前后PTA分别(70.41±16.66)dBHL和(54.23±24.56)dBHL,差异有显著性(P<0.05),总的有效率为40%。甲强龙组和对照组的PTA分别(54.27±24.56)dBHL和(62.50±16.31)dBHL,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例未出现鼓室内感染、鼓膜穿孔和听力下降。结论鼓室内注射甲强龙为治疗难治性突发性耳聋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2.
INTRODUCTION It is reported that increased carotid arterial intima- me- dia thickness (IMT) was the sign of early atherosclerosis and associated with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ge itself was an important risk factor for the increased IMT(1). Shi(2) found that the p- revalence of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increased with advancing age, but the increased carotid IMT was not in relation to clinically diagnose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erebral infarction, hyper…  相似文献   
33.
C-反应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有关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14  
为探讨C -反应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它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 ,以高分辨率B型超声法测定91例受检者的颈动脉内膜 -中膜厚度 ,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指标 ;以生物化学方法测定血清C -反应蛋白、血脂水平和血浆凝血纤溶活性。结果发现 ,颈动脉内膜 -中膜厚度≥ 0 .8mm组的血清C -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内膜 -中膜厚度 <0 .8mm组 (4 .4± 4.3mg L比 2 .7± 1.3mg L) ,但差异的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71)。 6例血清C -反应蛋白水平≥ 8.0mg L者颈动脉内膜 -中膜厚度明显高于其余 85例血清C -反应蛋白 <8.0mg L者 (1.0 33± 0 .2 94mm比 0 .812± 0 .2 2 2mm ,P <0 .0 5 )。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 -反应蛋白水平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 (β=0 .5 33,P =0 .0 0 2 ) ,及血浆凝血因子VII (β =0 .40 6 ,P =0 .0 17)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 1(β =0 .312 ,P =0 .0 5 )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因此 ,C -反应蛋白作为某些炎症的反应蛋白 ,与颈动脉内膜 -中膜厚度及其某些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有关 ,提示炎症因素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34.
前瞻性临床筛查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therosclerotic renal artery stenosis,ARAS)临床提示线索的诊断预测意义.方法:根据ARAS的临床提示线索前瞻性筛查阳性患者.以肾动脉造影(PRA)、肾动脉核磁共振成像(MRA)联合多普勒超声诊断或螺旋CT肾动脉成像(CTA) 联合多普勒超声诊断为诊断金标准.结果:(1)54.83%临床提示线索阳性患者经金标准确诊ARAS.(2)具有诊断预测意义的临床提示线索是加速性高血压、不明原因低血钾、腹部连续性血管杂音(P<0.05),提示线索双肾大小不对称接近于有统计学意义(P=0.0518),有关缺血性肾损害的各项临床提示线索未达统计学意义,心脏紊乱综合征的提示线索未有结论.结论:临床提示线索可筛查54.83%的ARAS患者;已知的临床提示线索的诊断意义不一,其各项内容和临床意义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5.
1病例摘要 患者男性,67岁,主因“发现双下肢水肿3d”于2008年2月10日入院治疗。患者2008年2月7日出现双下肢水肿,为凹陷性,同时伴有尿量减少,600~800ml/d,无发热、心慌、气短、腰痛,无肉眼血尿,不伴有下肢皮温下降、皮肤颜色改变等其他不适。为进一步治疗收入院。患者去年4月因胃贲门癌伴肝脏多发转移,曾先后进行3次选择性肝动脉栓塞化疗及胃左动脉灌注化疗,2次行全身静脉化疗。复查肝脏MRI提示肝脏部分病灶缩小。但贲门处肿瘤原发病灶有所增大、且有出血倾向,遂于同年9月27日行姑息性近端胃切除术。  相似文献   
36.
青光眼球后血流动力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青光眼球后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表现。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34名青光眼患者的61眼进行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动脉和眼动脉血流频谱测量。34名健康自愿者的68眼作为对照。结果开角型青光眼球后动脉与正常对照比较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和时间平均最大流速明显降低,阻力指数明显增高(P<0.01~0.001)。低眼压青光眼与慢性单纯性青光眼球后动脉阻力指数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青光眼球后动脉血流呈低流速高阻力状态。  相似文献   
37.
目的:评估多功能周围血管检查仪诊断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2005-04/07连续3个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内分泌科住院的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40例。其中伴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者23例,高血压者31例,血脂异常者14例;脑血管病者4例;吸烟及既往有吸烟史者21例,有间歇跛行症状者6例,有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减弱26例,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消失者8例。先后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及多功能周围血管检查仪检查评估有无下肢血管病变。以彩超为诊断标准,评价踝肱指数及多功能周围血管检查仪诊断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诊断指标。 结果:4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彩超诊断有动脉粥样硬化改变的肢体占90%,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突起及管腔狭窄≥50%的肢体占40%。②多功能周围血管检查仪诊断有下肢血管病变的肢体占35%,其中踝肱指数≤1.0的肢体占27.5%,踝肱指数≤0.9的肢体占22,5%。③以彩超诊断下肢血管病变为标准。多功能周围血管检查仪的敏感性81.25%,特异性95.83%,阳性预测值92.86%,阴性预测值88.46%,诊断符合率90%。④彩超诊断下肢血管病变组踝肱指数值明显低于非病变组。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结论:彩超对下肢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价值较高。以彩超相应标准为下肢血管病变诊断依据,多功能周围血管检查仪确诊率高。多功能周围血管检查仪综合分析较单独应用踝肱指数诊断下肢血管病变的准确性高。  相似文献   
38.
王节  纪东  桂晓钟 《安徽医药》2018,22(8):1496-1498
目的 研究新生儿的脐血IgE水平在幼儿不同过敏性疾病预测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新生儿的脐血标本,测定脐血IgE结果,随访至3~4岁,完善过敏相关症状的问卷调查.将过敏相关症状分成4组:无症状组、皮肤症状组、呼吸症状组和多症状组,观察脐血IgE水平在不同过敏症状组中的分布有无差别.结果 过敏相关问卷调查结果如下:无症状组46例、皮肤症状组30例、呼吸症状组50例和多症状组79例.脐血IgE水平在不同过敏症状组中的分布经秩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生儿脐血IgE水平可作为致敏指标,预测过敏性疾病的发生,但不能预测过敏相关的具体皮肤、呼吸等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9.
目的:评估多功能周围血管检查仪诊断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5-04/07连续3个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内分泌科住院的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40例。其中伴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者23例,高血压者31例,血脂异常者14例;脑血管病者4例;吸烟及既往有吸烟史者21例,有间歇跛行症状者6例,有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减弱26例,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消失者8例。先后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及多功能周围血管检查仪检查评估有无下肢血管病变。以彩超为诊断标准,评价踝肱指数及多功能周围血管检查仪诊断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诊断指标。结果:4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彩超诊断有动脉粥样硬化改变的肢体占90%,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突起及管腔狭窄≥50%的肢体占40%。②多功能周围血管检查仪诊断有下肢血管病变的肢体占35%,其中踝肱指数≤1.0的肢体占27.5%,踝肱指数≤0.9的肢体占22.5%。③以彩超诊断下肢血管病变为标准,多功能周围血管检查仪的敏感性81.25%,特异性95.83%,阳性预测值92.86%,阴性预测值88.46%,诊断符合率90%。④彩超诊断下肢血管病变组踝肱指数值明显低于非病变组,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彩超对下肢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价值较高。以彩超相应标准为下肢血管病变诊断依据,多功能周围血管检查仪确诊率高。多功能周围血管检查仪综合分析较单独应用踝肱指数诊断下肢血管病变的准确性高。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