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因其侵袭性而导致预后不良,miR-218可对多种肿瘤的进展起到抑制作用.本研究探讨miR-218-1-3p对NSCLC A549细胞侵袭和迁移影响.方法 使用LipofectamineTM 2000 Reagent将miR-218-1-3p mimic转染入NSCLC A549细胞中,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RT-qPCR)检测各组细胞中miR-218-1-3p的表达,Transwell小室法测定其侵袭及迁移能力,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迁移侵袭相关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MMP-2)、MMP-7、MMP-9、Rho A、Rho B和Rho C的变化.结果 同对照组相比,上调mir-218-1-3p明显抑制了A549细胞的侵袭(t=4.028,P=0.016)和迁移(t=8.911,P=0.001),其侵袭和迁移的抑制率分别为37.8%和53.6%.MMP-7降低至对照组的(0.68±0.19)倍,t=2.931,P=0.043;MMP-9降低至对照组的(0.58±0.15)倍,t=4.875,P=0.080.结论 miR-218-1-3p能够抑制NSCLC A549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相似文献   
22.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4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3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中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细胞角蛋白19(CK19)、间皮细胞(MC)及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的表达情况,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联合应用Galectin-3、CK19、MC及TPO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3.
巯甲丙脯酸在肾脏疾病的临床应用巯甲丙脯酸是一种口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类型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疾病。晚近发现该药在肾脏疾病的临床新用途,从而扩大了临床应用范围。1治疗肾综合征用巯甲丙脯酸12.5~25mg2~3次·d-1,p...  相似文献   
24.
目的 观察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在食管癌的表达,初步探讨其临床生物学意义。方法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原发性食管癌103例,其中鳞状细胞癌100例,腺癌3例,癌周正常粘膜组织32例TOPDⅡ的表达。结果 TOPOⅡ在食管癌的表达明显高于癌周组织,癌周鳞状上皮基底细胞可见少数核阳性表达。鳞状细胞癌高于腺癌的表达。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分化程度与TOPOⅡ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TOPOⅡ在食管腺癌的表达低,符合其比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差。对放疗,化疗不敏感的事实。TOPOⅡ在高,中分化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表达高于低分化者,提示食管鳞状细胞癌高分化者对拓扑异构酶抑制剂化疗药敏感,预后好。  相似文献   
25.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s,PCNSLs)是少见的仅局限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结外淋巴瘤类型,在所有脑肿瘤中所占比例不足1%,近年来发病率有不断增加的趋势,本文结合文献对该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病因、诊断与鉴别诊断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6.
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穴位称为背俞穴。背俞穴均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可以调理五脏六腑气血,改变人体的病理状态,恢复五脏六腑正常功能,使人体阴阳气血得以平衡。经络瘀阻引起的病症以刺血疗法治疗有效。有些疑难杂症常规治疗无效时,背俞穴刺血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肺结节、乳腺结节、肾囊肿、甲状腺结节等以背俞穴刺血治疗疗效迅速,且操作简单,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分析其与神经修复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6-02/05在兰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研究所完成。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6只,分为空白对照组(n=3)、假手术组(n=3)和损伤组(n=30)。损伤组采用Allen法制成急性外伤模型。分别于术后1,3,5,7,10d麻醉下处死。假手术组仅实施手术不行打击,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均在实验初处死。对各组大鼠在处死前以改良的Tarlov评分检测行为及肢体运动功能,观察伤后各时相点大鼠后肢的活动、肌力等,以此评定损伤后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测量各组各时间点脊髓灰质中阳性反应细胞并测其灰度值,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测定脊髓片神经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结果:纳入动物数量为36只,损伤组死亡4只,最终进入结果分析32只。①损伤组脊髓损伤后1d改良的Tarlov评分低于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1),损伤后10d高于损伤后1d(P<0.01),但评分仍低于假手术组(P<0.01)。②损伤后1d肉眼可见脊髓组织肿胀明显,软脊膜紧绷。光镜下可见中心灰质血管破裂。白质神经纤维水肿,轴突与髓鞘之间间隙增大,1d后肿胀逐渐加重。损伤5d后脊髓肿胀逐渐消退,10d后轴突及髓鞘已退变成空泡。③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脊髓灰质神经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甚少,损伤组1,3,5,7,10d表达增加,与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75.38±4.51),(163.15±5.98),(196.28±6.57),(217.42±2.36),(228.36±2.62),(248.31±3.47)(245.28±3.87),P<0.01]。结论: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增加,提示神经细胞黏附分子可能参与损伤后神经的修复。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脱细胞关节软骨支架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软骨理想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方法:实验于2005-12/2006-08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骨科研究所实验室完成。实验方法:利用冷冻干燥、化学去污剂等方法制备脱细胞的兔关节软骨。在无菌状态下取青紫蓝兔的新鲜兔关节软骨,剪成3.5mm×3.5mm,厚度0.2~2.0mm,在冷冻干燥器中冻干12h。在10g/L Triton X-100、Tris-HCl液内加入蛋白酶抑制剂-苯甲基黄酰氟,持续振荡48h后标本以双蒸馏水连续冲洗后置于DNase I酶和RNase A酶混合液中消化。置于10g/L Triton X-100、Tris-HCl液中洗脱。实验评估:①大体观察:肉眼观察脱细胞后关节软骨的外观形态。②组织学观察:将制备的脱细胞关节软骨行石蜡包埋切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ion三色染色并在光镜下观察。③扫描电镜观察:将制备的脱细胞关节软骨以戊二醛-锇酸双固定后,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①脱细胞后关节软骨外观形态:肉眼下可见正常关节软骨呈白色或淡黄色,脱细胞后关节软骨色呈灰白,半透明状,无光泽,外形与软骨相似并且仍维持了关节软骨的结构。②脱细胞后关节软骨的组织学变化: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软骨细胞消失,软骨巢分辨不清,在巢内没有蓝染的核物质,核细胞碎屑,只有红染为残留的细胞外基质。Massion三色染色显示,脱细胞后关节软骨内主要含有胶原纤维。③脱细胞后关节软骨的超微结构:扫描电镜下显示,脱细胞后关节软骨陷窝呈蜂窝状,未见到残余的细胞核、细胞器,残余的空穴高低不平。结论:经冷冻干燥、化学去污剂等方法可完整去除软骨中的细胞成分,保留胶原纤维等细胞外基质。  相似文献   
29.
<正>"三维一体疗法"是笔者在临床治疗中总结出来的治疗眼部疾病的一种综合治疗方法。"三维"指的是外通经络、内调脏腑、改善体质,"一体"指整体治疗。外通经络,主要是后背刺血加针刺腧穴,后背刺血是在后背肩胛部膀胱经附近寻找淡红色突出皮肤的病变反应点,皮肤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挑刺放血;内调脏腑,主要是通过药物调理五脏六腑的功能;改善体质,即根据天人相应理论,通过调整患者的饮食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抗环胍氨酸(CCP)抗体、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4基因与进展性类风湿关节炎(RA)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记录73例类风湿关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并采用细胞毒法检测全部病例的HLA-DR4基因携带情况,比较HLA-DR4阳性组与阴性组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X线表现及关节功能分级.结果 HLA-DR4阳性者27例,基因频率为37%.HLA-DR4阳性组关节肿胀指数、疼痛指数较高,晨僵持续时间较长,关节功能分级为Ⅲ~Ⅳ级的比例较高,出现骨质破坏比例也较高,抗CCP抗体、类风湿因子、血沉、C反应蛋白值均高于阴性组.结论 HLA-DR4和抗CCP抗体阳性的RA患者与HLA-DR4阴性组的RA患者比较炎症活动严重,且进展较快,应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