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4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AF)引起双心房扩大的临床特征. 方法对20例AF伴双心房扩大病例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本组年龄52~93岁(平均75.5岁).20例AF患者安静时HR均<85次/分钟,双心房扩大与AF相关,系AF致心房解剖重构.20例中,左心房内径4.2~5.7cm(平均4.9cm),右心房内径4.6~6.8cm(平均5.5cm).3例AF经药物复律后在随访中双心房恢复正常或明显缩小接近正常. 结论少数持续性AF可引起双心房扩大(解剖重构),成为心房心肌病,认识该病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多数开始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和冠状动脉 (冠脉 )内血栓形成 ,无冠脉固定狭窄基础者少见。自 2 0 0 2年 ,我们行冠脉造影 (CAG)发现无冠脉固定狭窄的ACS 7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7例中男 5例 ,女 2例 ,年龄 2 2~ 6 1岁 ,平均 ( 34.4± 6 .3)岁。其中 1例有高血压病史 3年。均无高脂血症、糖尿病史。发病前 1个月内均无病毒感染症状。有明显诱因 6例 ,3例为过度劳累 ,1例过量吸烟 ,2例精神压力过大。胸痛时间30min~ 4 .5h ,均在静滴硝酸甘油后症状缓解或消失。2 方法与结果2 .1. 入选标准 ①缺血性胸…  相似文献   
33.
34.
心房纤维颤动致双心房扩大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房纤维颤动 (AF)引起双心房扩大的临床特征 ,提高对心动过速 (快速房律 )诱发心房心肌病 (TACMP)的认识。方法 经综合分析排除其它器质性心脏病 ,就 8例原因不明的AF伴双心房扩大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中 5例进行了随访。结合复习文献报告的关于心动过速所致心房重构及诱发TACMP的动物实验研究结果 ,分析 8例双心房扩大与AF的相关性。结果 表明 8例无其它器质性因素的双心房扩大可为AF所致心房解剖重构的特征。 8例中 5例临床症状较轻 ,有心悸及 (或 )下肢水肿 ,2例在合并肺部感染和快速AF后并发急性左心衰竭 ,1例在感冒后并发较重右心衰。 8例症状控制均较快。 2例AF经药物复律后在随访中双心房恢复正常或明显缩小接近正常。另 2例在随访中双心房随AF的持续而进一步扩大。结论 少数持续性慢AF可引起双心房扩大 (解剖重构 )成为TACMP ,认识该病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5.
我们对一例长Q-T 间期综合征(LQTS)患者家族中3名无症状且静息心电图(ECG)正常者进行了下蹲运动试验,其中2例在运动后的ECG 中发生了一系列有意义的动态变化。今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36.
目的 观察单部位右房起搏防治心房颤动 (AF)的效果。方法  2 0 0 0 - 0 2~ 2 0 0 3- 0 4吴江市第一医院选择阵发性房颤 (PAF) 9例 ,另 1例为风心病。通过 2 4h动态心电图 (Holter)等记录和分析起搏器植入前、后 6个月内PAF发作情况。结果 起搏器植入后AF发作次数比植入前明显减少 (18 6± 6 9)和 (1 6± 2 5 ) ,P <0 0 0 1;无AF间隔时间明显延长 (12 3 9± 5 6 3)和 (30 12 5± 112 0 1)h ,P <0 0 0 1;AF持续时间比植入前明显减少 (4 6± 2 1)和 (0 7± 0 5 ) ,P <0 0 1。结论 单部位右房起搏对AF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37.
心动过速性心房心肌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快速心房起搏以及由此诱发的心房纤维颤动,在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情况下,可单独引起心房的代谢、电、收缩及解剖重构,引起心动过速性心房心肌病。认识该病有很大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8.
例1:患者女,20岁。因畏寒发热12小时,突发右上腹剧烈疼痛伴呼吸困难7小时,于1990年1月10日入院。平素健康,否认有痢疾史。体检:体温38.6℃,呼吸32次/分,脉搏110次/分,血压16.0/10.2kPa,神志清,口唇轻度紫绀,气管向左移,颈静脉不怒张。右侧胸廓饱满,叩诊浊音、语颤减弱,右侧肺底部呼吸音消失,心、肝,脾未见异常。腹部移动性浊音(一)。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10g/L,白细胞8.2×10~9/L,中性0.85,淋巴0.15,血沉80mm/h,  相似文献   
39.
例1男,65岁。因咳喘加重一周于1991年9月6日入院,诊断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经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满意,于9月20日改用头孢三嗪噻肟(菌必治).2g/日稀释静滴.用至第7天.肺部感染明显好转,气急缓解;但患出现性格、行为改变、多言、欣快、易怒、不服从医嘱。动脉血气测定正常,肺性脑病可以除外。否认精神病史。考虑系菌必治引起的精神症.逐停药.2周后,性格行为恢复正常出院。随访2年,类似现象未再出现。  相似文献   
40.
1985年笔者曾报告1例长Q-T间期综合征(LQTS)患者的一子、一女下蹲运动后U_V_3明显异常、Q-T(U)_c显著延长,当时无室性心律失常及昏厥史,而称之为“隐性LQTS”或潜在发病者。经8年随访,其女于1991年发病。现报告如下。患者女性,47岁。无耳聋。因劳累后阵发性心悸、昏厥2天于1991年5月3日入院。体检:BP135/90mmHg(18/12kPa),心率88次/min,律不齐,未闻杂音。X线胸片及心脏二维超声检查无殊。ECG示窦性心律频发并行心律性房早,偶发室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