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1篇
肿瘤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81.
冠状动脉64排螺旋CT成像中前瞻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比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比较64排螺旋CT前瞻性心电门控(prospective ECG-gating)技术与回顾性心电门控(retrospective ECG-gating)技术进行冠状动脉CTA(CCTA)检查的扫描时间、血管可评估率、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 133例疑似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分为两组:①实验组68例: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成像;②对照组65例: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成像.计算扫描时间、各段冠状动脉可评估率,同时进行图像质量评价,记录辐射剂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平均扫描时间实验组为7.12 s,对照组为9.43 s;血管可评估率实验组为94.93%,对照组为94.46%;平均有效辐射剂量实验组(3.69 mSv)比对照组(15.86 mSv)降低77%;两组各段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相比,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保证血管可评估率及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可降低77%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82.
胃癌的MDCT诊断进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多层螺旋CT的不断发展、薄层容积扫描的大信息量数据采集及后处理三维重建技术的日益完善,多层螺旋CT在胃癌的诊断和术前分期评估中显示了越来越多的优势,已成为胃癌的诊断必备和首选的检查方法.本文就胃癌流行病学调查、口服对比剂的使用、CT扫描体位、技术参数、胃癌的病理分期、一般表现、术前TNM分期、CT图像后处理技术应用及价值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83.
MRI动态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 评价MRI动态增强扫描探查垂体微腺瘤的效果。方法 研究38例垂体微腺瘤的平扫、Gd-DTPA动态增强扫描及延迟的常规增强扫描的效果。结果 动态和常规增强扫描比较,有9例显示相同;23例动态比常规增强效果好;6例常规比动态增强效果好。11例只有动态增强能显著;2例只有常规增强显示。结论 动态增强扫描可以提高垂体腺瘤的检出率,和常规增强扫描结合可以提高诊断敏感性。  相似文献   
84.
目的通过与IVUS比较,研究64层螺旋CT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05年8月-2006年4月于我院接受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血管内超声检查(IVUS)的6位患者的影像资料。以IVUS为参考标准,评估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及支架诊断的准确性,在64层螺旋CT影像上测量不同类型斑块的CT值。结果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50%狭窄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3.3%。不同类型斑块的CT值不同。结论64层螺旋CT可以准确诊断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64层螺旋CT可依据CT值的不同判断斑块的性质。  相似文献   
85.
心电图编辑软件在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Philips Brilliance64ECG编辑软件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8例经ECG编辑软件处理前后的冠状动脉CTA影像进行分析,对直径≥2mm的冠状动脉数据带进行评估。影像质量按3级评分法判定,运用配对样本t检验及Spearman秩相关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8例中,心律失常22例,扫描时心电图基线不稳6例。共有38个数据带出现运动伪影,36个为Ⅲ级严重伪影,2个为Ⅱ级。经ECG编辑处理后,心电编辑后1个数据带为Ⅲ级;9个数据带为Ⅱ级;28个数据带为Ⅰ级无任何伪影。配对样本t检验P<0.001;Spearman秩相关检验显示心电编辑后影像的质量与患者扫描时心率呈负相关,r=-0.485(P=0.009)。结论ECG编辑软件可以明显地减轻或消除心律失常或心电图异常导致的冠状动脉CTA伪影,提高影像的质量及检查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6.
患者,男,50岁.因体检发现右肾占位性病变10 d于2009年6月17日入院.入院前无发热、腰痛和肉眼血尿.既往有高血压病史4年.查体双肾区叩击痛,右侧精索静脉曲张.B超检查示右肾上极直径5.2 cm低回声肿物,向肾外突出,回声不均匀,考虑右肾癌.CT检查示右肾上极背侧实质内可见5.1 cm×4.7 cm× 4.5 cm类圆形肿块,边缘清楚,密度不均匀,大部分为低密度区.增强后可见环状及分隔样强化,平扫及增强皮质期、实质期、分泌期CT值分别为35、82、103、100 HU,  相似文献   
87.
睡眠剥夺对大鼠胃排空及胃肠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睡眠剥夺对大鼠胃排空及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接随机数字法将SD大鼠分为:单独笼养组,睡眠剥夺1d组,3d组,5d组,7d组和对照组,各组8只。采用小站台水环境法建立大鼠睡眠剥夺模型。用放射性核素^99Tc^m灌胃测定大鼠胃液体排空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胃黏膜中胃泌素、胃动素、生长抑素水平。结果:睡眠剥夺条件下可导致胃排空障碍,大鼠睡眠剥夺3d,5d,7d组胃排空率分别为(72&;#177;4)%,(71&;#177;5)%,(70&;#177;6)%。分别与单独笼养组、对照组及睡眠剥夺1d组比较均明显降低(t=2.763-3.684,P均&;lt;0.01)。同时胃肠激素水平发生改变,在睡眠剥夺3d,5d,7d大鼠胃黏膜中胃泌素含量分别为(268&;#177;118),(306&;#177;151),(405&;#177;164)ng/L分别与单独笼养组、对照组及睡眠剥夺1d组比较均明显升高(t=2.104-4.787,P&;lt;0.05-0.01)。胃动素含量分别为(51&;#177;32),(43&;#177;28),(36&;#177;20)ng/L,分别与单独笼养组、对照组及睡眠剥夺1d组比较均明显降低(t=2.054-3.062,P&;lt;0.05—0.01)。生长抑素水平分别为(219&;#177;110),(260&;#177;78),(236&;#177;88)ng/L,分别与单独笼养组、对照组及睡眠剥夺1d组比较均明显升高(t=2.023-3.120,P&;lt;0.05-0.01)。结论:睡眠剥夺可导致胃排空障碍和胃粘膜中胃泌素、胃动素、生长抑素含量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88.
右大腿肌包虫1例武警海南总队医院外科王继琛,鲍缦夕(海口570203)关键词包虫,肌包虫病,诊断患者,女,21岁,右大腿发生包块2a,不影响行走,包块生长缓慢,无发热、疼痛。近半a包块触压后稍感疼痛,于1991年3月入院,既往有农牧区生活史。体检:T...  相似文献   
89.
目的 研究前瞻性心电门控触发(prospective ECG-triggering)与回顾性心电门控(retrosp-ective ECG gating)两种技术方法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时,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比较.方法 33名疑似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分两组进行对比研究.前瞻组16例为前瞻性心电门控成像,心率小于65次/min;回顾组17例为回顾性心电门控成像,心率小于75次/min.记录两组的辐射剂量并统计分析,同时进行图像质量评价.结果 两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平均DLP 234.4 mGy·cm,占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平均DLP 974.4 mGy·cm的24.1%.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患者的平均有效剂量为3.2 mSy,回顾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患者的为13.6 mSv,降低76.47%.结论 64排螺旋CT在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比较可以获得相似的图像质量,可大幅降低患者的有效剂量对于不能接受高辐射剂量且心率较低的受检人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0.
王继琛 《微创医学》2002,21(1):47-48
股骨干骨折是四肢常见骨折,近几年国内外采用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很普遍,内固定使用得当有很多优越性,能使病人早期起床避免卧床引起的合并症,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引起骨折不愈合.我院自1996年以来收治股骨干骨折内固定不愈合30例进行分析,探讨内固定失败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