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61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45篇
临床医学   106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70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91篇
预防医学   23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37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四肢骨折患者40例,其中有11例胫腓骨骨折,15例胫骨骨折,14例股骨骨折,所有患者均采取经皮微创固定术治疗,在治疗结束后进行随访观察。结果40例患者经过手术治疗之后,优27例,良8例,一般5例,优良率为87.5%,无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经皮微创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为患者保持良好的血运,创伤小,恢复快,提高了骨折的愈合率。  相似文献   
72.
三唑仑对失眠症患者睡眠脑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应用多导睡眠图(PSG)探讨三唑仑对失眠症患者睡眠脑电活动的影响.方法对28例失眠症患者连续进行4夜PSG描记,其中第3、4晚上睡前予0.5mg三唑仑,观察用药后PSG的变化.正常对照组33名,作2夜适应和基础PSG监测.结果失眠症患者服用三唑仑后夜间PSG显示睡眠效率提高[基线睡眠值(86±9)%,第3晚服药后(91±8)%,第4晚服药后(92±4)%,F值6.143,P<0.01],觉醒时间减少[同前,(39±17)min,(29±8)min,(23±7)min,F值13.211,P<0.01],S1减少[同前,(31±18)%,(23±11)%,(16±6)%,F值9.707,P<0.01],S2增加[同前,(45±17)%,(59±18)%,(60±6)%,F值10.104,P<0.01],睡眠潜伏期缩短[同前,(35±18)min,(28±17)min,(21±11)min,t值4.947,P<0.05].结论短半衰期催眠药三唑仑不仅能改善患者对睡眠的主观评价,还对夜间睡眠脑电有影响.  相似文献   
73.
目的 研究陌生和熟悉的人面照片与短声组成不同的刺激序列所诱发的条件负变化(CNV).方法 应用事件相关电位仪和反应时间技术,检测33例脑外伤伴有精神障碍患者与30例正常人的CNV.结果 患者的CNV波形不规则,CNV-Ⅱ型(延迟型)尤甚.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脑外伤伴有精神障碍患者的潜伏期A点延迟[分别(323±59)ms和(383±61)ms,P<0.05]、波幅B降低[分别(16±5)μV和(9±6)μV,P<0.01].结论 采用照片作为刺激的CNV,可用于脑外伤伴有精神障碍的司法鉴定.  相似文献   
74.
通过对《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两个期刊评估因子——“他引率”、“扩散因子”的统计、计算值的分析表明: 一种期刊实际的他引率为1是不合理的,它不能正确地诠释刊物引用参考文献的作用,他引率1也不应是办刊人追求的; 扩散因子的计算公式值得商榷,现用的计算公式尚不能正确反映一种刊物的影响力,特别是不能正确揭示影响力正比于他引率和被引用刊数的本质。  相似文献   
75.
76.
目的研究针对骨盆后环不稳定骨折采用微创钢板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19例骨盆后环不稳定骨折患者进行微创钢板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的治愈率、治疗前后骨折处神经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19例患者骨折处神经功能评分为(48.31±12.34)分,治疗后骨折处神经功能评分为(79.25±15.34)分;治疗前后患者骨折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9例患者经治疗,治愈17例,治愈率为89.47%;且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1例(5.26%)。结论针对骨盆后环不稳定骨折患者采用微创钢板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行性高。  相似文献   
77.
目的 评估可吸收泪小管塞栓联合人工泪液治疗中重度干眼的有效性及对视觉相关生存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择干眼患者32例(64眼),所有患者分为两组,使用人工泪液治疗16例患者为对照组,使用泪小管塞栓联合人工泪液治疗16例患者为试验组,对比评价两组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5个月的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角膜荧光染色评分、主观症状评分及视觉相关生存质量(VRQOL)评分。 结果 治疗前泪膜破裂时间(P=0.803)、泪液分泌试验(P=0.758)、角膜荧光染色评分(P=0.735)、主观症状评分(P=0.385)及视觉相关生存质量(VRQOL)评分(P=0.883),两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治疗后五项指标1个月(P<0.001)、3个月(P<0.001)及5个月(P<0.001),两组间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试验组的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除治疗后5个月的泪液分泌试验(P=0.141)无统计学意义,其他指标治疗后1个月(P<0.001)(<0.001)(<0.001)(0.014)(<0.001)、3个月(P<0.001)(0.007)(<0.001)(<0.001)(<0.001)、5个月(P<0.001)(0.141)(<0.001)(<0.001)(<0.001)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可吸收泪小管塞栓联合人工泪液治疗可以明显改善中重度干眼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视觉相关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大鼠远端运动神经元继发性损害的变化特点。 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40只,采用改良Allen’s撞击法制作T10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模型。分别在损伤前、损伤后第1周、2周、3周、4周、5周时采用斜板试验、改良Tarlov评分、BBB评分进行运动功能评定;在各时间点取5只大鼠用4%多聚甲醛心脏灌注,取损伤局部T10节段及损伤远端L5节段脊髓进行形态学检测。损伤前时间点检测结果作为正常对照。 结果①损伤远端运动神经元病理变化:损伤后第1周时,损伤远端前角运动神经元突起和尼氏体有所减少,胞核和核仁无明显改变;损伤后第2周时,损伤远端前角运动神经元突起和尼氏体进一步减少,核仁模糊、偏位;损伤后第3周时,损伤远端前角运动神经元突起和尼氏体较前无进一步减少,组织内可见萎缩及凋亡神经元;损伤后第4周时,损伤远端前角运动神经元突起和尼氏体较第3周时有所增加,仍可见少数凋亡神经元存留;损伤后第5周时,损伤远端前角运动神经元突起和尼氏体较前明显增多。②损伤局部病理变化:损伤后第1周时,损伤局部灰、白质界限不清,可见出血、炎症反应,灰质部分神经纤维及组织坏死、液化,白质空泡化;损伤后第2周时,损伤局部出血、血肿及炎症反应减退,可见胶质细胞、神经纤维增生和血管新生;损伤后第3周时,损伤局部胶质细胞增生显著,神经纤维增生较多;损伤后第4周、第5周时,损伤局部胶质细胞、神经纤维较前无明显增生。 ③运动功能变化:损伤后第1周、2周、3周、4周、5周时的斜板角度、改良Tarlov评分、BBB评分均较损伤前显著降低(P<0.05);损伤后第2周、3周、4周、5周时各项评分均较第1周时显著增加(P<0.05);损伤后第3周、4周、5周时呈增加趋势,但与第2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脊髓损伤后早期远端脊髓运动神经元即会发生继发性损害,包括突起和尼氏体减少、细胞萎缩与凋亡,并且与损伤局部病理变化及损伤时程相关。  相似文献   
79.
<正>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造成残疾的重要原因,改善和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是SCI患者康复治疗的首要目标。虽然大量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不同运动训练方式均能有效促进SCI后运动功能恢复,有研究对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几种步行训练方式进行的Meta分析[1],指出减重步行训练、功能性电刺激等疗效比较肯定,但对其明确的生物学效应及机制尚不清楚。采用脊髓损伤实验动物研究运动训练的生物学效应及机制成为脊髓损伤研究的重要手段和内容。  相似文献   
80.
目的:分析听觉脑干反应(ABR)、感觉门控电位P50(P50)、听觉诱发电位(AEP)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P300)在辅助诊断精神分裂症中的作用。方法:对5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08名正常成人应用美国Nicolet Brovo脑诱发电位仪进行P50、ABR、AEP和P300检测,并随访3个月。结果:①K-means聚类分析发现,S1-S2、S2/S1、100(1-S2/S1)、靶P3潜伏期、靶P3波幅等5个指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4.83%、84.26%和79.09%)。②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对S1-S2、S2/S1比值、100(1-S2/S1)、靶P3潜伏期、靶P3波幅等5个指标得到的2个主成分,其中在第一主成分上能区分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成人。③一次判别分析显示,P50中的3个指标有100(1-S2/S1)、S2/S1比值和S1-P50潜伏期(S1-P50 lat)能有效地从正常成人中判别出精神分裂症患者。④二次判别分析结果显示,能够完全把判别集中的正常成人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区别出来。⑤分别应用一次判别分析和二次判别分析得到的判别方程式对随访3个月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判别,结果显示均能完全把患者准确地判别出来。结论:指标P50具有辅助诊断精神分裂症的价值,诊断价值高于指标AEP和P3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