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2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98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36篇
药学   35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3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输尿管结石原位停留时间超过2个月,或者结石与输尿管粘连紧密导丝不能通过即为嵌顿性结石,对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ESWL的疗效多不理想,需要腔镜碎石治疗。2006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本院采用输尿管镜取石术(URL)、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LU)共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107例。回顾性分析比较3种腔镜手术的疗效,探讨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最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2.
肛裂术后外用湿润烧伤膏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肛裂术后应用湿润烧伤膏(MEBO)的疗效.方法:将MEBO涂抹于肛裂术后切口处,每日涂药3次,直至痊愈.结果:156例患者使用MEBO治疗后疼痛明显减轻,手术切口逐渐变为新鲜红润,周围炎症逐渐消退,检查时触压痛减轻;本组156例患者经治疗后全部痊愈,愈合时间最短8天,最长21天,平均10.5天;愈合后创面黏膜呈淡红色,黏膜弹性好,肛门无狭窄,指诊柔软无硬结.结论:MEBO可减轻肛门疼痛,促进创面组织再生、修复,操作方法简便,疗程短,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73.
背景与目的 以厄洛替尼(Erlotinib)为代表的小分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已经取得很好的疗效.许多研究发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疗效密切相关.本研究目的是通过比较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和DNA测序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的一致性,建立适用于临床的EGFR基因突变检测方法.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及DNA测序法检测103例非小细胞肺癌标本的EGFR外显子19和21的基因突变,结果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两种方法对EGFR外显子19和21的基因突变的榆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且荧光定量PCR法比测序法更快捷和灵敏.结论 与测序法相比,荧光定量PCR更适用于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拟Smac多肽的合成及其对膀胱癌细胞的促凋亡生物活性。方法应用固相多肽合成技术,合成具有细胞膜穿透性SmacN7融合多肽,经RP-HPLC纯化、纯度分析,用质谱仪定性鉴定;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形态、细胞增殖抑制率测定及流式细胞仪分析,研究其对低剂量丝裂霉素C诱导的膀胱癌T24细胞的凋亡促进作用。结果 可穿透性融合多肽SmacN7产物峰纯度达95%以上,分子量为3278.08,质谱鉴定结果与合成预期结果完全一致;50-500 μg/L SmacN7作用12-48h,肿瘤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随着SmacN7浓度的增加或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增殖抑制率出现明显增加,药物作用12h、24h、48h后增殖抑制率分别为(9.62±1.07)%~(61.48±1.15)%、(24.17±1.02)%~(72.86±1.68)%、(43.24±1.15)%~(84.91±1.74)%;肿瘤细胞凋亡率也明显增加,分别为(6.12±1.16)%~(49.81±2.11)%、(13.47±1.15)%~(64.54±2.27)%、(28.91±1.08)%~(82.36±2.19)%。结论 固相合成的拟Smac融合多肽SmacN7为高纯度的目的肽,能够稳定地转入细胞内且利用率高,并有明显促进低剂量丝裂霉素C诱导的膀胱癌T24细胞凋亡的生物活性,为进一步研究膀胱肿瘤的生物治疗积累了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75.
目的 观察石膏外固定与夹板外固定治疗克雷氏骨折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选择2018年6月—2020年6月于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的86例克雷氏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石膏组(43例)、夹板组(43例)。2组均采用手法整复治疗,石膏组采用石膏外固定,夹板组采用夹板外固定。比较2组腕关节功能、尺偏角、掌倾角、骨痂X射线评分、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结果 石膏组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86.05%)高于夹板组(67.44%),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尺偏角及掌倾角大于夹板组,Gartland-Werley评分低于夹板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石膏组治疗后14 d、30 d时骨痂X射线评分高于夹板组,治疗6个月时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高于夹板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4.65%)低于夹板组(18.60%),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克雷氏骨折采用石膏外固定治疗有利于维持骨折端稳定,提高骨痂X射线评分,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恢复腕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治疗克雷氏骨折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6.
线粒体促凋亡蛋白(the second mitochondrial activator of caspase/direct IAP binding protein with low PI Smac/DIABLO)的结构特征与其功能密切相关,在诱导泌尿系统肿瘤细胞凋亡,增加肿瘤细胞的化疗敏感性及增强免疫力等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以Smac/DIABLO蛋白及其类似物为基础的药物或生物制品将为泌尿系统肿瘤的治疗开辟一个新领域.  相似文献   
77.
目的 观察通络解痉汤联合强化降脂抗凝药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12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6例。两组患者入组后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强化降脂抗凝药质量,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通络解痉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患者大脑前动脉(ACA)、中动脉(MCA)及后动脉(P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 P<0.05),FMA、ADL评分均显著增加( P<0.05),且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FMA、AD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MMSE、MoCA量表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 P<0.05),观察组MMSE、MoCA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47例晚期胃癌患者采用多西他赛6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奥沙利铂85 mg/m~2,静脉滴注,第2天;卡培他滨2000 mg/m~2,bid,口服,服10 d停4 d,14 d为1周期。3周期后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全组47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CR 4例(8.5%),PR 24例(51.1%),SD 12例(25.5%),PD 7例(14.9%),总有效率59.6%,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51.1%。中位TTP为6.2个月(3.4~11.6个月),中位OS为11.3个月(5.9~14.6个月)。结论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癌有效率较高,血液学毒性低,近期疗效较好,用药方便、安全,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9.
背景与目的 现有的研究表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相关信号通路在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是目前针对EGFR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重要分子靶向药物.EGFR的不同存在状态(基因突变和基因扩增)与TKIs的疗效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EGFR的存在状态及其临床意义,从而为肺癌病人"个体化分子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研究对象为187例NSCLC病例.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EGFR基因19、21外显子的突变状态;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EGFR基因的扩增情况,并进一步分析EGFR基因的突变和扩增与患者临床病理生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FISH结果显示,47.6%(98/187)的肺癌患者存在EGFR基因的扩增,而EGFR基因的扩增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吸烟状态及是否存在转移无关(P>0.05);Real-time PCR结果显示:20.3%(38/187)的肺癌患者存在EGFR外显子19、21的突变.EGFR基因突变率在女性(32.3%vs14.4%男性)、腺癌(35.5%vs9.9%非腺癌)、不吸烟(38.2%vs10.1%吸烟)患者中明显高(P<0.05).EGFR基因扩增与基因突变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早期肺癌、腺癌及非吸烟的女性患者中,EGFR基因外显子突变常同时伴有EGFR基因的扩增.有EGFR基因突变或/和基因扩增的患者生存期均高于无EGFR基因异常者,但是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有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易对TKIs治疗有效.结论 EGFR基因突变率在不同的NSCLC患者中不同,其中,在女性、腺癌和不吸烟患者中突变率高;层GFR基因扩增与患者的性别、组织类型、吸烟状态等临床特征无明显关系,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0.
背景与目的 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4(echinoderm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4,EML4)与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atic tumor kinase,ALK)重排形成的融合基因存在于大约5%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中,是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K-ras之后又一新型靶点基因.有数据显示携带EML4-ALK融合基因的NSCLC患者接受ALK抑制剂治疗后,其疾病控制的有效率可达80%,探索和建立能够准确快速检测出NSCLC患者EML4-ALK融合突变的方法,是筛选出适合治疗的优势人群的关键.本研究分析免疫组化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EML4-ALK融合基因突变的敏感度与特异度,评价该方法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从而为肺癌患者“个体化分子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Pubmed数据库检索所有符合检索条件的文献,末次检索日期为2015年2月25日,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进一步筛选,采用诊断试验meta分析方法,比较特异性抗体免疫组化法与“金标准”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法的敏感度、特异度,以明确特异性抗体IHC作为筛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 本文11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EML4-ALK融合基因免疫组化累计病例3,234例,诊断比值比(diagnositic odds ratio,DOR)为1,135.00(95%CI:337.10-3,821.46);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ummary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ROC)下面积为0.992,3(SEAUC=0.003,2),Q*统计量为0.964,4(SEQ*=0.008,7).结论 特异性抗体IHC法检测EML4-ALK融合基因的方法可行,具有高特异度和敏感度,可作为一种简单快速的筛查方法,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