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2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95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36篇
药学   35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3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舌下络脉瘀滞程度、pH值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度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全部急性脑梗死(发病时间在24h内的非溶栓治疗)患者120例,评测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分型,舌下络脉瘀滞程度分级,舌面pH值,进行三者相关性分析。结果:120例病例中,舌下络脉瘀滞111例,占92.5%,舌下络脉瘀滞程度分级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型有关(P<0.05),舌下络脉瘀滞程度分级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增高而增加的趋势;舌面pH均值5.55±0.91,舌面pH值随舌下络脉瘀滞程度分级增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型加重而差异显著(P<0.05),均呈现下降的趋势。结论:舌面pH值、舌下络脉瘀滞程度分级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型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对指导临床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分析2012~2018年我国内地甘露醇注射液严重不良反应(ADR)文献源病例的特点。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收集2012~2018年我国内地医药学学术期刊中甘露醇注射液严重ADR病例,统计患者性别年龄与原发病、甘露醇注射液用法用量与用药合理性、ADR发生时间、类型、临床表现与转归等。结果:共检索获得55篇文献,1 553例ADR病例,其中严重的ADR 1 166例。男性673例(57.72%),女性426例(36.54%),性别不详67例(5.74%)。患者年龄范围1~87岁,40~69岁占81.22%;脑出血、脑梗死及颅脑损伤3种原发病的病例数合计占病例总数的83.54%。静脉注射1 121例,口服用药45例,用法用量均符合规定。严重ADR主要表现为渗透性肾病363例(31.13%)、急性肾衰232例(19.9%)、水与电解质紊乱163例(13.98%)、神经系统损害191例(16.38%),口服给药导致肠梗阻45例(3.86%)。新的严重ADR为低颅压反应、过敏性哮喘。1 166例严重ADR病例中死亡51例,均由急性肾衰所致,其余病例均恢复正常。结论:甘露醇注射液的严重ADR仍然较多,应当加强临床合理用药及用药监护,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LADA与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特点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患者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临床特点的差异。方法:对社区筛检出的46例LADA患者和同期筛检出的452例T2DM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并采用t检验分析两组均数的差异,采用x^2检验分析两组构成比的差异。结果:LADA患者中仅注射胰岛素的比例高于T2DM患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LA—DA患者的平均收缩压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低于T2DM患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ADA与T2DM患者血压、血脂水平和注射胰岛素比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47例晚期胃癌患者采用多西他赛6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奥沙利铂85 mg/m~2,静脉滴注,第2天;卡培他滨2000 mg/m~2,bid,口服,服10 d停4 d,14 d为1周期。3周期后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全组47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CR 4例(8.5%),PR 24例(51.1%),SD 12例(25.5%),PD 7例(14.9%),总有效率59.6%,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51.1%。中位TTP为6.2个月(3.4~11.6个月),中位OS为11.3个月(5.9~14.6个月)。结论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癌有效率较高,血液学毒性低,近期疗效较好,用药方便、安全,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携带Smac基因的膀胱癌细胞特异性表达质粒peDNA3.1-UpIb promoter-Smac用脂质体包裹后注射到实验动物瘤体内的表达及促癌细胞凋亡的效应。方法:将人膀胱癌细胞株BIU-87注射到Balb/e-nu/nu雄性裸鼠的皮下,构建膀胱癌皮下移植瘤模型:当移植瘤长至直径约0.5era时,用脂质体将pcDNA3.1-Uplbpromoter-Smac包裹后隔天1次连续3次注射到瘤体内,间隔1天后,连续3天瘤体内注射适量丝裂霉素C诱导凋亡。设三组对照:单用脂质体质粒组、单用丝裂霉素C组和空白组。RT-PCR检测瘤组织Svaae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瘤组织Smac蛋白的表达,苏木素伊红染色镜检、DNALadder带凝胶电泳分析和TUNEL-荧光标记检测观察瘤组织癌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膀眈癌裸鼠移植瘤模型构建成功。瘤体内注射脂质体包裹的pcDNA3.1-Uplbpromoterm Smac后.与未注射脂质体质粒的对照组比较,Smac的表达增强约2.1倍:先注射脂质体质粒后丝裂霉素C处理和单用丝裂霉素C处理的瘤组织均可见典型的凋亡细胞,但前者的凋亡率为49.8%,显著高于后者的23.5%(P〈0.01)。结论:膀胱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瘤体内直接注射脂质体包裹的pcDNA3.1-Uplbpromoter-Smac后,所携带的Smac基因能够在癌组织中有效表达,并对丝裂霉素C诱手的瘤细胞凋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该质柱配合丝裂霉素C等凋亡诱导药物的应用,可望为膀胱癌的靶向基因治疗提供一新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16.
职业流行病学调查和动物毒理学实验表明,2-乙氧基乙醇(EE)可引起生殖发育毒性、血液毒性和神经毒性。其毒代动力学特征表现为经呼吸道、皮肝同时吸收,且以后者为主,半衰期较长。EE的主要代谢产物为2-乙氧基乙酸(EAA),是导致生殖/发育毒笥的最终物质。EE的化学结构与甘氨酸类似,可选择性地竞争一碳单位合成,干扰了代谢旺盛的细胞组织系统,如性腺、血液、骨髓和神经等。本综述为我国开展安全性评价及健康危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咪达唑仑在清醒镇静胃镜下的效果、安全性,并与异丙酚联合芬太尼的镇静效果作出对比。方法:对本院消化内科门诊接受清醒镇静胃镜检查患者249名,随机分为两组,咪达唑仑组(A组)及异丙酚联合芬太尼组(B组),以检查期间MAP、HR、SpO2、苏醒时间及检查后患者满意情况进行评价,分析应用效果、患者满意度及费用对比。结果:A、B两组检查中MAP、HR、SpO2均有下降,但B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A、B组患者中分别有71.8%及81.6%患者表示有意接受再次检查;A组患者较B组苏醒时间长,组间比较有差异;A组检查费用明显低于B组。结论:清醒镇静内镜检查对医患双方均有益处,咪达唑仑在清醒镇静胃镜中安全易操作,且费用低廉。  相似文献   
18.
用Y型迷宫箱测试小鼠空间分辨能力,结果:po -硒化卡拉胶( -selenocarragee-nan, -SeC)180mg/kg及108mg/kg(qd×14d)能增强正常小鼠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成绩;po -SeC180、108及64mg/kg(qd×14)对东莨菪碱(ip4mg/kg)所致小鼠学习障碍均有拮抗作用;po -SeC180mg/kg(qd×14)对东莨菪碱(ip5mg/kg)所致小鼠记忆保持障碍有改善作用。以上表明 -SeC对脑的学习功能有促进作用,并能拮抗药物引起的学习与记忆功能的损害,改善大脑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一般认为较低水平的眼压增高所招致的损害较以往人们所担忧的为小。在仅有眼压增高的患者中,其视野丧失的发生率在随访期间每年大约仅0.5—1%;在眼压增高较多和老年组的发生率则较高。除眼压以外,还有其他因素能更易于发生视野的损害。作者认为在一眼有青光眼性损害的患者其对侧眼在这一点上特别值得注  相似文献   
20.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是将一定浓度的荧光素钠溶液注入血管中,在兰色光波的激发下,使眼底血管及某些病灶显示出荧光,用荧光眼底照相机连续摄影或通过眼底镜、裂隙灯进行检查。1961年Novotny和Alvis倡导以此法研究视网膜、脉络膜疾病,10多年来已取得很大进展,成为诊断和研究眼底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许多国家已将其列为眼底疾病的常规检查。开展荧光素眼底血管摄影(简称荧光眼底摄影),需要有专门的眼底照相机,摄影所需费用也高,在我国要普遍推广,目前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