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中国医学   2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感染性疾病一直是临床医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其中、西医认知模式各有不同,如何将二者结合提高临床诊治水平应是当前感染性疾病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以中西医结合为切入点,从感染性疾病的定义、发病原因、发生机制及治疗原则等方面,对其中西医认知模式逐一比对。本文不仅阐述分析了感染性疾病的中西医诊治特点,还系统评价了感染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认知模式的特色和优势,为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2.
目的通过对309例不同中医证型的早中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回顾性研究,探讨不同中医证型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所有患者均在中医辨证基础上进行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包括保肝、退黄、抗病毒、对症支持及辨证中药治疗,对其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09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65.0%,无效率35.0%;不同中医证型组间疗效不同,湿热发黄证组与瘀热发黄证组疗效较好,优于气虚瘀黄证组与复合证型组(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预后不同,以中医证型预测患者预后有一定科学性。  相似文献   
33.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对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入组乙型肝炎相关慢性肝衰竭(HBV-related acute on 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患者51例及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related acute on 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患者52例.HBV-CLF对照组24例,治疗组27例;HBV-ACLF 对照组26例,治疗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抗病毒、对症支持等治疗,疗程4 周.治疗组在对照组相同治疗基础上给予辨证中药治疗.结果 HBV-CLF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63.0%,对照组为54.2%(P>0.05);治疗组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恢复情况更好,肝性脑病发生率有所降低(P<0.05).HBV-ACLF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80.8%,对照组为53.8%(P<0.05);治疗组总胆红素(TBil)、PTA、胆碱酯酶(CHE)、白蛋白(ALB)恢复情况更好,腹水、肝性脑病发生率有所降低(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HBV-ACLF 临床疗效;对HBV-CLF未见明显优势,但在部分改善指标及降低并发症方面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4.
周双男  张宁  王立福  李筠 《肝脏》2012,17(1):36-38
肝功能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脏损伤,以凝血机制障碍和黄疽、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治疗难度大,病死率高.在我国,引起肝功能衰竭的主要病因是乙型肝炎病毒(HBV),其中发生在慢性肝病基础上的慢加急性肝衰竭及发生在肝硬化基础上的慢性肝衰竭尤为多见[1-2].本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慢性肝衰竭患者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中医症状改善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设计,将纳入对象随机分配入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中西医结合和内科综合治疗。结果经χ2检验,在治疗第8周、第12周、第24周和第48周,2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存分析表明试验组的生存率略低于对照组,但经Log-rank检验,2组生存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5周、第6周、第7周及第24周4个时间点试验组腹水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第48周试验组的肝性脑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乏力、腹胀、水肿等中医临床症状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个体化复杂干预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与单纯西医治疗比较,在降低慢性肝衰竭病死率方面未显示出优势,但在控制腹水、肝性脑病等并发症方面有一定作用,特别是在改善中医症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36.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重度乙型黄疸型肝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重度乙型肝炎多见于慢性肝炎活动期,病情较重,如不能及时控制病情,有发展至重型肝炎的可能。我们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重度乙型黄疸型肝炎,并通过分析肝功恢复时间与肝功各指标的相关性,探讨反映肝损害程度指标及其预后关系,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69例均为我院2003年1月~12月住院患者。其中男62例,女7例;年龄17~61岁,平均35岁;病程3天~30年,平均46个月。均符合2000年9月西安会议制订“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临床诊断及病原学诊断标准[1]。HB-sAg、HBcAb阳性,其中合并HBeAg阳性36例,合并HBeAb阳性18例,HBV-DNA定量检测>104…  相似文献   
37.
目的:通过对154例早中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分析,探讨有关治疗方案及选择使用不同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所有病例均采用常规中西医结合保肝、退黄、抗病毒、支持、对症等治疗,部分病例应用人工肝治疗。结果:154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总有效率64.3%,在院病死率1.3%,无效率34.4%;治疗前后自身对比,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胆碱酯酶(Che)、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抗病毒药物当中恩替卡韦及拉米夫定组有效率较高。结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早期、中期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选择单一快速起效的恩替卡韦或拉米夫定可能会提高有效率。  相似文献   
38.
于海波  杨慧银  王立福 《中医杂志》2003,44(11):850-850,874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41岁,已婚。因“发现HBsAg阳性4年余,乏力、纳差1月余”于2002年2月19日入院。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基因型与慢性乙型肝炎(CHB)中医辨证的相关性。方法采取开放平行对照法对177例CHB患者在中医辨证基础上,测定外周血HBVDNA基因型,观察其与辨证分型、肝炎诊断分度等指标的关联性。结果 (1)HBVDNA基因型分布特点:B型31例(17.51%),C型131例(74.01%),B/C型11例(6.21%),D型1例(0.56%),未测出3例(1.69%);C基因型明显高于其他基因型(P0.01)。(2)中医证型分布特点:肝郁脾虚型98例(55.37%),肝肾阴虚型6例(3.39%),脾肾阳虚型2例(1.13%),湿热中阻型12例(6.78%),瘀血阻络型59例(33.33%)。诊断为重度的32例CHB患者中,瘀血阻络型16例(50.00%),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瘀血阻络型患者HBeAg阴性率为62.71%(37/59)明显高于其他证型(P=0.00),提示有血瘀表现的患者肝脏炎症损害较重,炎症反应同时清除了部分病毒。(3)瘀血阻络型有CHB家族史者42.37%(25/59),与肝郁脾虚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国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基因C型明显高于其他型;瘀血阻络型的CHB患者肝脏损伤较重;HBV基因型与CHB中医证型无明显相关性,但瘀血阻络型有CHB家族史者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40.
目的比较射频消融、氩氦刀冷冻治疗早期肝癌对近期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月解放军第302医院射频消融、氩氦刀冷冻治疗早期肝癌患者各40例,治疗前肝功能正常,肝癌消融范围相等,观察治疗后第2天的肝功能变化。结果射频消融、氩氦刀冷冻治疗均可导致ALT、AST升高、CHE下降,氩氦刀冷冻治疗还可导致TBiL、ALP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氩氦刀冷冻治疗能显著升高ALT、ALP,与射频消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在消融范围相等情况下,氩氦刀冷冻治疗对近期肝功能的影响比射频消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