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106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85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27篇
预防医学   3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5篇
  1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患者 ,男 ,61岁。因胸闷、咳嗽 ,发热 10天而入院。入院胸片检查右侧中等量胸腔积液 ,诊为结核性胸膜炎。经抗结核治疗 1个月 ,胸水已基本吸收 ,正位胸片发现右下肺有一卵圆形病灶。胸部CT平扫见右下肺后基底段有一 7cm× 6cm× 5cm大小的肿块 ,并右侧胸腔少量积液、胸膜肥厚 ,肿块内侧、外侧边缘清晰锐利 ,前部可见有条索状肺血管影及支气管影弯向肿块 ,肿块后部与胸膜成锐角且有粘连 ,以至于前后缘较模糊 ;肿块周边密度较高 ,内可见含气支气管 ,邻近肿块的肺组织呈过度膨胀 (图 1、2 )。诊为右下肺圆形肺不张可能。经B超引导下经…  相似文献   
102.
目的了解南京市儿童过敏性鼻炎流行病特征患儿生活质量相关问题及家长对过敏性鼻炎认知程度.方法 2004年3~4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选择南京市区7所小学的三年级学生(9~10岁)为研究对象,设计"南京市儿童呼吸道疾病问卷调查表",问卷内容包括基线指标(年龄、性别、病程、家族史、基础疾病、诱因、居住环境、治疗情况、上年度学习成绩)及生活质量相关问题(睡眠、性格、记忆等).结果 (1)实际调查总数为1087份,应答989份,有效问卷942份.(2)南京市9~10岁儿童过敏性鼻炎现患率为5.1%(48/942),男、女无统计学差异.持续性占45.8%(22/48),其中轻度10例(20.8%)、中~重度12例(25.0%);间歇性占54.2%(26/48),其中轻度22例(45.8%)、中~重度4例(8.3%).(3)鼻塞273例(273/942),其中影响睡眠94例(34.5%);鼻塞程度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4)过敏性鼻炎对睡眠状态、性格、记忆影响有统计学意义.(5)有家族史27.1%(13/48).(6)发病诱因粉尘或刺激性气体33.4%(16/48)、花粉37.5%(18/48)、宠物21%(10/48).(7)仅4%(2/48)患儿家长了解鼻用糖皮质激素使用的个性化原则,无一位家长了解WHO-ARIA指南中阶梯治疗方案.结论鼻塞对学习成绩影响有显著意义,过敏性鼻炎对睡眠状态、性格、记忆等影响有显著意义.遗传和环境因素在过敏性鼻炎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家长对过敏性鼻炎认知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103.
鼻内镜术中额窦微钻应用的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额窦微钻在鼻内镜额窦手术中使用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03/2008-01因术前估计开放额窦困难或术中开放额窦困难,使用额窦微钻辅助定位额窦开口的鼻内镜手术病例,评价额窦微钻操作使用的的安全性。结果:共完成额窦微钻钻孔45例61侧,单侧钻孔29例,双侧钻孔16例。额窦微钻操作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对未遗留明显面部疤痕满意,1例因穿透对侧额窦后重新钻孔后定位成功。结论:额窦微钻是鼻内镜额窦手术中辅助定位额窦开口的有效方法,额窦微钻的操作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4.
目的与方法 用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 (SCE)试验以及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对重质芳烃进行了致突变性研究。结果 重质芳烃无移码突变和碱基置换效应 ;微核试验显示在316~ 15 80mg kg剂量范围内 ,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显著增加 (6 2 5‰~ 10 0 0‰ ,与阴性对照组的 2 38‰比较 ,P <0 .0 1) ;SCE试验结果显示在活化系统 (S9混合液 )存在的条件下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SCE频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在0 5mg ml及 5mg ml剂量组分别为 3 48及 4 84,对照组为1 …  相似文献   
105.
王予川  王秋萍 《贵州医药》2001,25(6):515-516
小儿急性偏瘫是一种儿童时期的神经系统综合征,可由多种病因引起。我院1990年10月~2000年10月共收治患儿39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儿39例,男24例,女15例。其中3个月~1岁4例,1~3岁12例,3~6岁10例,6~9岁7例,9~14岁6例。住院天数5~ 98天。平均26.2天。1.2临床特点急性起病者34例,亚急性起病者5例,发病至偏瘫出现时间最短7小时,多在1周内起病。偏瘫前有发热及呼吸道感染症状者20例,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者7例,患青紫型先心病3例,肾…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观察视神经损伤动物模型在损伤后和不同时期视神经管减压后视觉诱发电位的变化,了解创伤性视神经损伤的手术时机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5-03/05在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①实验分组:3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术后2d减压组、术后7d减压组、术后14d减压组、术后不减压组,每组6只。②造模: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在视神经孔中塞入一细端为2mm直径的圆锥软硅胶,阻塞视神经孔,造成视神经的挤压伤。③指标检测:采用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检测损伤前、损伤后1h、减压前1h、减压后2周视功能变化,记录NPN曲线主波(P波)的绝对潜伏期、绝对波幅。正常对照组仅采集一组数据作为对照。结果:30只实验动物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正常对照组家兔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检查均引出典型NPN波型曲线,视神经挤压伤后1hNPN波形低阔扁平,P波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②P波潜伏期:术后2d减压组减压后短于减压前[(71.25±8.51),(86.47±14.28)ms,P<0.05];术后7d减压组减压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4d减压组减压后明显长于减压前[(158.73±15.16),(116.35±17.13)ms,P<0.05]。术后2d减压组和术后7d减压组短于术后不减压组(P<0.01)。术后7,14d减压组和术后不减压组明显长于正常对照组(P<0.01)。③P波波幅:术后2d减压组减压后高于减压前[(5.25±0.78),(4.42±0.42)μV,P<0.05]。术后2d减压组减压后低于术后7d减压组、术后14d减压组(P<0.01),术后14d减压组低于术后7d减压组(P<0.05);术后7d减压组、术后14d减压组、术后不减压组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神经元继发性损伤是视功能进行性下降的重要原因,视神经减压术有利于减轻视神经间接损伤,较早期(损伤后48h以内)减压可阻止轴突继发性损伤,避免视功能进一步下降,并在一定程度上逆转视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07.
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和皮质激素使用增多,鼻真菌病患者有所增加。但是侵袭型全鼻腔、鼻旁窦真菌病向颅内、眶内扩散者报道较少,一旦发生,临床进展迅速,预后不佳。我科于1998至2000年间收治了急性胰腺炎真菌侵袭全鼻腔、鼻旁窦,并向颅内扩散和糖尿病并发真菌侵袭鼻旁窦向眶内扩展患者各1例,应用鼻内镜手术为主的综合疗法取得成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索EB病毒特异性DNA酶 (EBV DNase)可靠实用的制备方法 ,为建立一种新的鼻咽癌 (NPC)血清学诊断方法———血清EBV DNase抗体检测奠定基础。 方法 :采用TPA +正丁酸联合化学诱导的方法诱导处理P3 HR 1细胞株 4 8h ,超声破碎 ,离心收集上清液即得EBV DNase粗提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 PAGE)及放免酶活性检测法测定粗提物中的EBV DNase。 结果 :①在SDS PAGE凝胶上 ,与未经诱导的粗提物相比 ,诱导后的粗提物有多条增强表达的蛋白质带 ,尤以相对分子质量为 5 2 0 0 0的蛋白质更加明显。②用放免法酶活性测定时 ,经诱导的粗提物CPM值及根据公式计算的每毫升酶单位 (U/ml)分别 >170 0 0和 4 0 ,而对照物则≤ 2 0 0 0和4 .0。 结论 :联合化学诱导方法能成功地使EBV DNase在P3 HR 1细胞株中增强表达 ,是一种制备EBV DNase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9.
迄今为止,动脉粥样硬化(A.S)的病因及发病机理仍不很清楚,众多研究发现,A·S具有较高的遗传倾向,其发病与免疫失衡有关,由于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HLA)系统的免疫遗传、免疫调控上的特殊性及其在区别疾病易感基因方面的重要性,预示其在A·S中可能存...  相似文献   
110.
1临床资料病人,男,63岁。因左侧鼻背部皮肤渐大性肿物1个月以鼻背部新生物(左)收治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8年,5年前因右侧上颌窦纤维瘤曾行右上颌窦根治术。本次发病前1个月内曾局部涂抹阿昔洛韦抗病毒软膏,肿物仍渐增大,且表面有破溃结痂。查体:一般情况好,左侧鼻背部有10mm×8mm×5mm大小的新生物,质中,无压痛,边界清楚,活动度差,表面呈火山口样溃疡,有干痂,双侧鼻腔未见异常。鼻窦CT(水平位)示右侧上颌窦术后改变,左侧鼻背部软组织影。局麻下行左侧鼻背部肿物切除术,术中见瘤组织血供丰富,无明显界限。术后病理报告为:鼻背部角化棘皮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