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83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在约旦安曼市附近一个三万居民的乡村,其用水被下水道所污染,饮水化验埃希氏大肠杆菌>16/100毫升。有五千人腹泻,74人患伤寒(血培养为沙门氏伤寒杆菌),30人患传染性肝炎。发生腹泻后第三周发现16名格林—巴利综合征,其中13人于轻度腹泻8~24天后产生周围神经病,迅速发生瘫痪。1~5天达到高潮,症状达到最重后3—7天开始恢复。有四名于一年后尚未恢复,血清及脑脊液病毒学检查(取二次标本,间隔十天)为阴性。文中指出,此综合征可能是由于对炎症、未知的抗原的变态反应及过敏。个别病例可能是由于一种未证实的病毒感染引起。既往所报导的病例的一半,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制定复方茵柏合剂中绿原酸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ZORBAXSB-C18柱(4.0 mm×250mm,5μm),乙腈-1%磷酸溶液(11∶89)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26 nm。结果绿原酸在10~140 mg/L的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差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9.9%,RSD为0.65%。结论本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准确,可用于复方茵柏合剂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3.
肝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王福根  孙静霞 《中国药房》2006,17(9):702-703
肝脏疾病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为此,研发抗肝脏疾病的有效药物显得尤为重要。动物实验是药物进入临床的必经之路,在研发抗肝脏疾病药物过程中,选择有科学性、实用性、重现性的肝损伤动物模型的意义十分重要。本即对国内、外肝损伤的动物模型作一综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4.
软组织疼痛理论与临床诊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软组织损害性疼痛是慢性颈背腰腿痛病中的主要病症。我国学者宣蛰人对人体软组织疼痛作了40余年系统研究,创立了脊柱椎管内外软组织无菌性炎症致痛学说,对传统的单纯机械性压迫致痛学说提出挑战。他通过多节段腰椎板切除术椎管内软组织松解手术中应用机械性压迫刺激腰神经根的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05.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机制探讨   总被引:20,自引:8,他引:20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作用机制:手法推拿能否使突出的椎间盘还纳复位?究竟是机械性压迫致痛还是无菌性炎症致痛?腰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是否存在于发病的全过程?方法 采用影像学、生物力学、不同治疗方法的药效比较分析、手术中观察神经根对机械性刺激的反应、椎管外软组织磷脂酶A2活性测定及临床肌电图追踪观察等综合手段,研究椎间盘突出的致痛机制。结果 (1)牵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脊髓造影治疗前后对照26例,CT扫描前后对照58例,MRI检查前后对照12例,结果提示突出的椎间盘影像大小形态及部位均无确认的明显变化。(2)模拟腰部牵板推拿手法时髓核内压的变化;L3-4 0.73kPa;L4-5 0.26kPa;L5-S1 0.11kPa。神经根位移的变化:同侧旋转位移距离(1.3&;#177;0.8)mm;对侧旋转位移距离(1.7&;#177;1.0)mm。(3)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骶椎板处棘肌的磷脂酶A3活性测定,结果提示实验组样本活性测定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电镜检查证实炎症反应的存在。结论 (1)腰椎间盘突出的手法推拿治疗机制是间盘突出物的“变位”作用达到神经根松解,而非髓核的复位还纳。(2)单纯机械性压迫正常神经根不引起疼痛,而是产生麻木或麻痹,神经根鞘膜外和硬膜外脂肪组织的无菌性炎症病变所产生的化学性刺激是疼痛的原因。(3)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存在椎管外软组织损害,其引起的炎症反应可能是引发腰腿疼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6.
银质针肌肉导热疗法临床研究   总被引:44,自引:5,他引:44  
我国软组织疼痛研究工作者自20世纪60年代起,经过40年的不懈努力,对由软组织引起的慢性疼痛,从病因、病理、临床流行病学、症侯与诊断学、治疗学和预防等六个方面做了系统性研究,由宣蛰人首先创立了软组织外科学理论。其主要概念包括:(1)提出了椎管内外软组织无菌性炎症致痛学说,作为软组织外科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三维正脊疗法与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互补作用及机制。方法:于2002-02/2005-08选择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诊治的均由CT扫描或MRI检查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4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三维正脊组,银质针导热组,三维正脊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每组80例。三维正脊组采用三维正脊疗法,对间盘突出节段施行该疗法,1次/周,共做2次;银质针导热组采用银质针导热疗法对腰部和臀部软组织病变部位施行银质针导热疗法,1次/周,共2次;三维正脊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先后采用三维正脊疗法和银质针导热疗法,各2次。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疼痛数字评分及治疗后1个月的临床体征改善情况及疗效结果。疗效评定标准:①痊愈。腰腿疼痛消失,临床体征均转为阴性,可恢复工作。②有效。腰腿疼痛基本消失,临床体征两三项转为阴性,可作轻微工作。③好转。腰腿疼痛减轻,临床体征有1项转为阴性,尚需继续治疗。④无效。治疗前后疼痛与体征无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和指标评定,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后3个月三维正脊组、银质针导热组、三维正脊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疼痛数字评分值与治疗前相比均有降低,而三维正脊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更为明显(χ2=2.51,P<0.01)。治疗后6个月,各组病例的疼痛症状大多数获得控制,以三维正脊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更为明显(χ2=4.03,P<0.01)。其中银质针导热组和三维正脊组、三维正脊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与银质针导热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χ2=8.288.03,P<0.05)。②治疗后1个月各组临床体征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尤其是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率,治疗1个月后三维正脊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与银质针导热组,三维正脊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与三维正脊组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9.26,9.03,P<0.01),而银质针导热组与三维正脊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11.50,P>0.05)。③银质针导热组、三维正脊组和三维正脊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的有效率(痊愈及有效)分别为71%、72%和85%,三维正脊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与银质针导热组、三维正脊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与三维正脊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6.30,6.12,P<0.01)。结论:三维正脊疗法具有解除肌肉痉挛,松解神经根粘连;银质针导热疗法则有消除椎管内外软组织无菌性炎症、改善血液供应和松解肌肉的作用。两种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具有互补性。  相似文献   
108.
1999~2001年运用银针松解术治疗13例跖底总神经卡压综合征,结果如下。1对象与方法患者中男1例,女12例;年龄30~49岁;病程0.5~3年。患者都有跖骨头间疼痛,站立和行走一段时疼痛加重,特别是夜间起夜下床时痛甚,经过休息后或走一段时间后疼痛略能缓解。穿高跟鞋疼痛加剧,穿宽松鞋能够缓解。跖骨头间皮肤肿胀,压痛,伴趾尖放射痛。足趾过伸、横弓挤压诱发疼痛。其中6例行走时有趾尖的放射痛,3例有足趾远端皮肤感觉减退,1例消失,2例皮肤干燥无汗,1例Tinel征阳性。实验室、X线检查均无异常,9例患者…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比较硬膜外隙注药与脊柱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探讨两种疗法组合的可能性。方法选择2002-02/2004-06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150例。注药组应用硬膜外隙注射利多卡因、胞二磷胆碱、维生素B12、地塞米松及生理盐水混合液,每5天注药1次,共4次;手法组采用脊柱牵扳手法,间隔1周施行1次,共两次;联合组为上述两种方法并用,每注药2次后行手法1次。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3个月的疼痛数字评分及治疗1个月后临床体征改善率。结果进入结果分析每组50例。治疗后3个月疼痛数字评分注药组低于手法组(2.06±2.51,3.53±3.72),联合组(1.12±2.83)低于注药组(χ2=1.61,P<0.05)。治疗1个月后联合组的优良率高于注药组、手法组[88%,78%,74%,(χ2=6.254,P<0.01)]。结论硬膜外隙注药、脊柱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较高疗效,两者组合应用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研究芹菜素纳米乳对肝纤维化大鼠的治疗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采用四氯化碳(CCl4)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90只SD大鼠经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6组,每组15只.正常组以2 mL/kg橄榄油皮下注射;模型组以25%CCl4橄榄油为造模剂,按2 mL/kg皮下注射;治疗组分3组,在皮下注射25%CCl4橄榄油的同时灌胃给予芹菜素纳米乳25、50、100 mg/kg,1次/d;阳性对照组给予造模剂的同时给予水飞蓟宾100 mg/kg.每周造模2次(间隔2d),连续8周.末次给药后24 h,取大鼠血清和肝脏,观察芹菜素纳米乳对大鼠血清肝功能指标ALT和AST,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和肝组织中丙二醛(MDA)、羟脯氨酸(Hy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转化因子-β1(TGF-β1)、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结果 芹菜素纳米乳能显著降低ALT、AST、LN、PCⅢ、Ⅳ-C水平(F=13.851、6.877、5.352、7.469、20.874,P均<0.01),升高SOD和GSH-PX活性,降低Hyp含量(F=5.470、20.734、195.76,P均<0.01),显著降低TIMP-1、TGF-β1和α-SMA的表达(F=82.281、72.359和91.226,P<0.01).结论 芹菜素纳米乳对CC14致肝纤维化大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反应、影响TGF-β1、TIMP-1、α-SM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