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3例经历了长短周期现象诱发电风暴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植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并开启ICD心室率稳定功能。随访3~6个月,3例未再发作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结论 :开启ICD心室率稳定功能,同时结合药物治疗能有效预防电风暴的发生,减少ICD放电。  相似文献   
22.
长QT综合征以严重心律失常如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心室颤动(室颤)为主要表现,严重时可导致猝死,是心脏性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故及时诊断和治疗极为重要.现报道两例长QT综合征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ICD)预防恶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经验.  相似文献   
23.
目的 对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应用于缺血性或非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性猝死(SCD)一级预防价值进行长期随访观察.方法 2002年3月至2011年10月入选56例缺血性或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Ⅱ~Ⅲ级(NYHA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16 ~0.35(0.29±0.05),接受规范化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植入ICD并进行ICD参数初步设置.术后1、3、6个月,以后每6个月随访1次.结果 所有患者非开胸经锁骨下静脉植入ICD均成功.全部病例随访了1~115(44.05±35.16)个月.其中11例患者发生心室颤动26次(19.6%),ICD均电除颤成功;17例患者发生室性心动过速39次(30.4%),ICD治疗成功率94.8%.8例患者发生误放电,6例患者发生电风暴.16例患者ICD电池耗竭,10例患者更换了ICD.8例患者死亡.结论 缺血性或非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是心脏性猝死的高危人群,应用ICD可降低这类患者的猝死风险.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心脏再同步化(CRT)加药物控制心室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伴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分析该类患者对CRT产生反应的关键原因。方法 选择26例心衰合并房颤的患者接受最佳药物及CRT手术治疗。 CRT加药物控制心室率16例(药物组),CRT加房室结消融10例(消融组)。随访1. 2±0. 2年后观察药物组临床参数(NYHA心功能分级,6 min步行距离),QRS波及超声心动图参数[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变化。结果 药物组治疗后心功能分级降低(2. 0±0. 1 vs 3. 0±0. 2级),6 min步行距离增加(418. 9±81. 3 m vs 311. 5±65. 2 m),QRS波时限缩短(138. 1±5. 6 ms vs 169. 6±4. 4 ms)及LVEF增加(0. 40±0. 01 vs 0. 23±0. 01)、LVEDD减少(61. 9±1. 6 mm vs 69. 0±1. 2 mm),药物组起搏比例为0. 90±0. 04。其疗效与消融组无差异。结论 对于心衰伴房颤患者,CRT加药物控制心室率与加房室结消融一样有效。该类患者对CRT产生反应的关键原因是药物良好的控制心室率及较高的双心室起搏比例。  相似文献   
25.
目的:总结和探讨预激综合征导管消融术后有关的特殊心电现象。方法:对36例心电图示预激综合征患者进行导管消融术后的心电图特征和有关的特殊心电现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患者进行导管消融术后出现短暂的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IRBBB)的心电图表现。结论:预激综合征导管消融术后出现短暂的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IRBBB)的心电图表现可能与隐匿性传导形成的蝉联现象有关。  相似文献   
26.
电风暴(electrical storm,ES)是由于心室电活动极度不稳定所导致的最危重的恶性心律失常,是心脏性猝死的重要原因。本文旨在观察QT间期(QTc)延长患者发作ES的临床特点,B受体阻滞剂防治Es的疗效,并探讨微伏级T波电交替(MTWA)做为一种预警性心电图,对QTc延长伴Es患者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miR-199-3p与心房纤维化的关系及其对心房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心房颤动(AF)患者100例,以基线资料相匹配的非AF患者50例作为对照,利用qRT-PCR检测2组患者外周血中miR-199-3p的表达差异;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miR-199-3p对AF的诊断价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miR-199-3p和左房纤维化的相关性;利用CCK-8测定miR-199-3p对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qRT-PCR检测细胞周期调控因子Ki67和Cyclin D1及CollagenⅠ和CollagenⅢ表达变化;最后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确定miR-199-3p的靶基因。结果:miR-199-3p在AF患者外周血[(0.38±0.31)∶(1.25±0.89),P<0.01]和心房组织中[(0.48±0.03)∶(1.00±0.12),P<0.01)]表达都下调,且在持续性AF患者中表达低于阵发性AF[(0.42±0.20∶(1.08±0.48),P<0.01];...  相似文献   
28.
29.
原发性高血压 ( EH)患者临床上常有心前区疼痛 ,心电图有心肌缺血表现 ,活动平板试验阳性等似冠心病的临床症侯群。但用扩冠药物效果不佳。为此 ,我们将 72例 EH组患者和 92例非 EH对照组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和左心室重量指数进行对比分析 ,旨在探讨 EH患者出现上述症状的机制 ,以指导临床治疗。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选择 1 995~ 1 998年有胸痛 ,静息心电图有心肌缺血或平板试验阳性住院患者 1 64例。根据 1 978年 WHO诊断标准分成两组。 EH组 :72例 ,男 42例 ,女 30例 ,年龄 40~ 72 ( 51 .6± 8.2 1 )岁 ;对照组 :92例 ,…  相似文献   
30.
高血压引起的左心室肥厚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左心室肥厚(LVH)的发生、发展,猝死、室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力衰竭等心血事件的发生率增6~10倍[1].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发生除与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外,可能与一些细胞因子的作用有关.本文将高血压伴不同程度左心室肥厚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的含量进行对比分析,以了解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形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