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28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75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2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3篇
  2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右腋下小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对婴幼儿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0月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3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实验观察对象,其中房间隔缺损( ASD)8例,室间隔缺损22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实验组(右腋下小切口组,n=15,男10例,女5例),对照组(胸骨正中切口组,n=15,男8例,女7例)。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及术后无死亡病例。实验组清醒时间(3.49±1.83)h、拔管时间(10.81±7.33)h、ICU时间(25.84±11.78)h、体外循环时间(CPB时间)(78.07±23.61)min、阻断时间(51.53±16.16)min,对照组清醒时间(4.07±2.33)h、拔管时间(11.66±8.41)h、ICU时间(30.46±15.55)h、CPB时间(73.07±29.78)min、阻断时间(47.07±26.57)min。2组各变量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虽然数据统计未有显著差异,但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患儿术后清醒时间、呼吸机支持时间较对照组短,同时实验组可能由于小切口术野小、操作较复杂等原因, CPB时间、阻断时间较对照组相对较长。但24h胸腔引流实验组(85.13±19.09)ml,较对照组(116.67±31.47)ml显著减少(P<0.05)。结论右腋下小切口能取得与胸骨正中切口相同的治疗效果,并且具有创伤小、美观、长期较高的生活品质等优势。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骶骨定标法能否有效检测脑卒中偏瘫患者在静态站立及步行时的平衡功能。 方法共选取21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别采用骶骨定标法、身体节段法检测骶骨标记点和身体重心的平均摆动幅度(MSA)及平均摆动速度(MSV)。以身体节段法作为检测身体重心的金标准,采用Bland-Altman(BA)图示法评估骶骨定标法检测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信度与效度。 结果信度分析结果显示,入选患者站立位时X轴MSA 95%一致性区间为-4.42~5.14 mm,Y轴为-6.04~4.52 mm,Z轴为-1.75~1.31 mm;站立位时X轴MSV 95%一致性区间为-0.08~0.09 mm/s,Y轴为-0.10~0.08 mm/s,Z轴为-0.03~0.02 mm/s;步行状态时X轴MSA 95%一致性区间为-185.74~105.53 mm,Y轴为-22.57~2.76 mm,Z轴为2.76~4.43 mm;步行状态时X轴MSV 95%一致性区间为-3.10~1.76 mm/s,Y轴为-0.38~0.54 mm/s,Z轴为-0.07~0.02 mm/s。效度分析结果显示,站立位时X轴MSA 95%一致性区间为-3.62~2.55 mm,Y轴为-3.95~3.94 mm,Z轴为-7.35~19.43 mm;站立位时X轴MSV 95%一致性区间为-0.06~0.04 mm/s,Y轴为-0.07~0.07 mm/s,Z轴为-0.12~0.32 mm/s;步行状态时X轴MSA 95%一致性区间为-4.40~4.74 mm,Y轴为-17.35~4.14 mm,Z轴为-7.48~10.58 mm;步行状态时X轴MSV 95%一致性区间为-0.07~0.08 mm/s,Y轴为-0.29~0.07 mm/s,Z轴为-0.12~0.18 mm/s。上述结果表明各项信、效度检验指标其95%一致性区间均很小,均在临床允许范围内。 结论骶骨定标法可有效用于检测不同状态下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身体节段法三维运动分析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测试中的信度、效度和敏感度,为该检测方式的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20例有平衡障碍的脑卒中偏瘫患者(病例组或A组)和20例年龄、身高、体重与之相匹配的健康人(对照组或B组),在两天内分别接受身体节段法三维运动分析系统和Pro-KineLine平衡反馈仪的测试,每种测试进行2次。对三维运动分析系统的2次结果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检验其重测信度;对三维运动分析系统和平衡反馈仪的测试结果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以检验三维运动分析系统的效度;对两组受试者的三维运动分析系统测试结果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检测三维运动分析系统的敏感度。结果:①两组受试者坐位及立位下三维运动分析系统各参数的重测信度良好(坐位ICC:A组为0.621—0.979,B组为0.672—0.980;立位ICC:A组为0.653—0.934,B组为0.613—0.974)。②两组受试者的三维运动分析系统与平衡反馈仪相对应的参数之间均有中到高度的相关性(A组:坐位r=0.636—0.793,立位r=0.716—0.883;B组:坐位r=0.453—0.700,立位r=0.495—0.628);③A组的三维运动分析各项参数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身体节段法三维运动分析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敏感度,可以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检测。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运用下肢体感诱发电位在脊髓手术中的监测作用,以减少医源性脊髓功能损伤.方法:在手术中记录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及脊髓诱发电位来了解脊髓感觉传导通路在术是否存在损伤.结果:手术中报警提示的26例(86.6%),表现为叠加图像潜伏期延长,及时图像波幅高尖宽大或下降.结论:监测皮层及脊髓诱发电位较准确客观的反映脊髓传导功能状态,对术中患者的脊髓功能监护、预后评估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5.
急性脑出血时机体中枢神经系统因突然出现严重损害而出现一系列应激反应,其中消化道出血为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病情严重,愈后差,病死率高。为掌握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预防诊治措施,对我科1998年8月至2006年8月因脑出血住院治疗并发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高压氧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113例有高压氧适应证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5例,仅常规卒中单元治疗;治疗组48例,在常规卒中单元治疗的基础上加高压氧治疗。结果治疗有效16例,占33%,显效22例,占46%;对照组有效31例,占48%,显效18例,占28%;治疗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程度好于对照组。结论脑梗死一旦发生,应该及早进行高压氧治疗,同时配合康复锻炼对减少脑梗死的残疾,提高生活质量有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47.
病人女,56岁。高血压5年,6个月来多次晕厥,加重1个月;晕厥发生与体位有关。查体:三尖瓣区可闻收缩期3/VI级杂音。二维超声心动图示右心房内56mm×25mm大小等回声团,其边界不规则,舒张期时进入右心室,收缩期返回右心房内。1997年11月在常规...  相似文献   
48.
板蓝根有效部位的抑菌解热药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考察板蓝根不同提取部位单独使用和组合使用后抑菌以及解热方面的活性.方法 采用体外抑菌圈法观察板蓝根不同有效部位的抑菌活性;采用干酵母及大肠杆菌内毒素致大鼠发热模型观察板蓝根不同有效部位的解热活性.结果 抑菌方面,板蓝根多个提取物组均有不同程度的药效,其中以中药提取物Ⅱ组效果最佳;解热方面,板蓝根各个提取物组均有不同程度的药效,其中以中药提取物Ⅱ组效果最佳,中药提取物Ⅲ组效果较差,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板蓝根作为常用清热解毒中药,其抑菌及解热作用较佳.  相似文献   
49.
目的:对城市社区不同血糖状态中老年女性体质类型进行调查研究。方法:所有调查对象均经过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两次血糖监测,血糖状态确定采用美国ADA2003标准,体质类型调查根据王琦等编制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结果:绝大多数被调查对象属于平和体质(47.7%),不符合任何一种体质类型占25.5%,符合两种及以上体质类型的占11.5%;三种不同血糖状态对象和9种体质类型的各具体分析结果均不具有统计学的显著性,每种体质类型的判定中均有一定程度的疑似情况(3.3%~11.5%)不能确定。结论: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判定的结果是否真实的反应了被调查对象的实际情况,需要进一步的证实。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临床连续分离的产气肠杆菌耐药性及耐碳青霉烯类药物菌株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方法 用Vitek2-Compact仪对临床连续分离的240株产气肠杆菌进行鉴定和常规药敏试验,并筛选出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菌株;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其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MIC值;用改良的三维试验方法分别检测耐药菌株的ESBLs与AmpC酶;改良Hodge试验法检测碳青霉烯酶;用PCR扩增法检测3种β-内酰胺酶的耐药基因;结果 240株产气肠杆菌对23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在3.8%~100%之间,最高为头孢西丁(100%)、最低为亚胺培南(3.8%);筛选出10株耐碳青霉烯类产气肠杆菌;三维试验10株菌ESBLs 及AmpC酶均为阳性,Hodge试验阳性7株。PCR结果示,携带blaKPC基因7株;携带blaCTX-M基因7株,携带blaSHV基因2株;携带blaDHA基因6株,携带blaACT/MIR型ampC基因4株; 16SrRNA基因定量确定ampC基因的表达增加的3株。结论 产气肠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其主要耐药机制为产碳青霉烯酶、ESBLs与AmpC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