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2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40篇
药学   18篇
  1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王畅  祝清国 《医学信息》2018,(13):123-126,130
目的 统计分析国内肾移植尿路上皮癌患者的发病率、发病特点,提高临床工作中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方法 检索目前从2005~2017年的国内权威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和万方全文数据库,分别按照发病率、发病年龄、性别、发病部位、发病时间、马兜铃酸肾病的影响等方面收集统计数据,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文献统计肾移植术后尿路上皮癌的发病率约1.17~2.27%,高于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发病年龄45~56岁;女性发病率64.93%,高于男性35.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上尿路发病率50.81%,高于膀胱49.19%,,移植肾同侧发病率70.80%,高于对侧为29.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时间的分布主要在肾移植术后1~16.8个月内;相应文献报道马兜铃酸肾病是肾移植术后尿路上皮癌发病和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具有马兜铃酸肾病病史的女性患者是肾移植术后尿路上皮癌发生的高危人群,对高危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应该更加重视,改进治疗方案,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对人皮肤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b)增殖、凋亡的调控作用和信号机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取第4~6代人皮肤HSFb用于后续实验。将HSFb分别与终质量浓度1、1×10 -1、1×10 -2、1×10 -3、1×10 -4、1×10 -...  相似文献   
43.
李峥  李瑛  王畅  刘伏友  彭佑铭 《中国医师杂志》2010,12(2):177-177,181
患者,男,40岁,农民。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伴纳差20余天入院。患者于2008年3月10日中午饮自制药酒(主要成份为“过山龙”)约4两后出现恶心,呕吐伴腹痛,腹泻,并出现全身红色皮疹,直径约1cm大小,不高出皮面,压之退色。  相似文献   
44.
目的 应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服用伊马替尼与尼洛替尼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血浆代谢差异,探讨其对CML患者血浆内源性代谢物干预作用的差异性.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5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获得最佳疗效的CML慢性期患者34例,按服用药物分为伊马替尼组(19例)和尼洛替尼组(15例).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对两组患者血浆样本中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进行全面检测,采集代谢物指纹图谱,利用多变量数据分析及t检验筛选差异代谢物,并通过MetPA分析平台探讨差异代谢物相关的代谢通路.结果 应用GC-MS代谢组学方法可以区分伊马替尼与尼洛替尼.结合变量权重重要性(VIP)值及t检验筛选到差异代谢物,伊马替尼组中苯丙氨酸、吲哚丙酸、肉豆蔻酸、半乳糖、葡萄糖、软脂酸、色氨酸、硬脂酸、邻苯二甲酸及邻苯二甲酸酯含量较低,其VIP值分别为1.633(t=6.099,P<0.001)、1.338(t=4.367,P<0.001)、1.557(t=6.716,P<0.001)、1.154(t=3.056,P=0.005)、1.941(t=2.196,P=0.035)、1.207(t=3.785,P=0.001)、1.625(t=6.398,P<0.001)、1.555(t=6.553,P<0.001)、1.633(t=7.679,P<0.001)、1.633(t=8.374,P<0.001).主要涉及色氨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及半乳糖代谢通路.结论 应用代谢组学方法找到了CML患者伊马替尼与尼洛替尼的血浆内源性差异代谢物,这些差异可能与药物成分配比及药物体内代谢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45.
目的 观察电离辐射所致肠上皮细胞磷脂的变化,探讨放射性肠损伤的发生机制。方法 将大鼠小肠上皮细胞(IEC-6)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8 Gy X射线照射组和12 Gy X射线照射组。分别在照射后6和24 h,提取IEC-6细胞磷脂,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测定辐射所致细胞磷脂的变化。结果 辐射后6 h,8 Gy照射组细胞磷脂未发生显著变化;12 Gy照射组细胞磷脂变化明显,其中磷脂酰甘油(PG)、磷脂酰肌醇(PI)和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 PC)均显著性上调(F=5.37、9.60、9.88,P<0.05)。而照射后24 h,两个辐射剂量组中多种磷脂酰乙醇胺(PE)和PG分子显著下调(F=5.15~99.77,P<0.05),12 Gy照射组中多种神经鞘磷脂(SM)显著上调(F=4.35~7.92,P<0.05)。结论 电离辐射可导致大鼠肠上皮细胞(IEC-6)磷脂代谢紊乱,其紊乱程度与辐射剂量相关。  相似文献   
46.
广州地区2213名大学生手机依赖综合征的 现况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大学生手机依赖综合征(MPDs)的发生情况、分布特征及其危 险因素。方法采用统一调查问卷,以整群抽样方法对广州市6所高校231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 查,分别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群体MPDS的分布和大学生MPDS的危险因 素。结果收回有效问卷2213人(份),其中男生1149人(51.9%),女生1064人(48.1%),平均年龄 (21.33±1.72)岁。广州地区大学生MPDS发生率为23.3%(515/2213)。MPDS发生率在不同年 级、专业、独生子女、月生活费、性格和学习成绩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母 亲文化程度、母亲教养方式、父亲教养方式和自觉母亲关爱情况间的MPDS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专业为文学类和法学、月均生活费高、父亲专 制型和民主型教养方式、母亲专制型和溺爱型教养方式、自觉母亲一般关心和不关心/不清楚关心 自己是大学生发生MPDS的危险因素,性格不确定者较性格外向者少发生MPDS。结论广州地 区大学生MPDS发生率高,且无性别差异。应依据其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对子宫内膜样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2日至2016年9月7日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后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样癌10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合并子宫肌瘤组(457例)和未合并子宫肌瘤组(56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结果:(1)与未合并子宫肌瘤组相比,合并子宫肌瘤组的患者绝经年龄晚,合并糖尿病的比例低,既往有子宫肌瘤病史的患者比例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未合并子宫肌瘤组比较,合并子宫肌瘤组中肿瘤分期为Ⅰ期的比例较高、组织分级为G1级的比例较高、淋巴结转移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合并子宫肌瘤组患者的复发率低于未合并子宫肌瘤组(P<0.05),但两组的5年无病生存率、5年总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可能有利于减缓子宫内膜癌的进展,子宫肌瘤是否是子宫内膜样癌预后良好的保护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8.
目的:了解"5.12"地震后,绵阳地区运用中医药防治皮肤病方面发挥的作用。方法:根据回收的922名灾民回顾性调查表,用Excel录入相关数据后用SPSS17进行行×列X2检验。结果:491名服用中药预防的灾民的皮肤病发病率为3.87%,明显低于未运用中医药预防者(发病率为23.43%);发病前5位的皮肤病依次为:虫咬皮炎、真菌感染、日光性皮炎、湿疹、脓疱疮等,占总发病数的87.5%;治疗曾用中医药预防的患者总有效率为88.24%,明显高于未接受中医药预防者(总有效率为61%)。结论:地震后受气候、精神因素、居住环境等因素影响,皮肤病发病率高。中医药防治皮肤病可作为震后等自然灾害的重点防治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49.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分析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2001年4月-2005年3月在我院血液科就诊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 ic lymphocytic leukem ia,CLL)患者31例,其中男25例,女6例,年龄52~81岁(平均61.8岁)。患者起病缓慢。早期表现为乏力、疲倦,后期出现食欲减退、消瘦、低热、盗汗及贫血等症状。淋巴结肿大常  相似文献   
50.
目的:研究高压氧治疗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疗效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01~2017-12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10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对症支持治疗)和观察组(高压氧联合支持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症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细胞因子、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意识状态恢复时间(3.69±1.41)d、神经反射恢复时间(3.84±1.55)d及住院时间(15.77±5.01)d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核因子-κB(NF-κB)、血清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K-MB水平高于对照组,NSE、NF-κB、8-OHD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NBNA评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BNA评分(38.45±4.11)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