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86篇
综合类   10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11.
目的 评价加兰他敏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50只,体重225 ~ 27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SH组)仅穿线不结扎;缺血再灌注组(IR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后再灌注120 min的方法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SH组和IR组于缺血前30 min股静脉缓慢注射生理盐水2 ml/kg;加兰他敏组(GAL组)于缺血前30 min股静脉缓慢注射加兰他敏4 mg/kg,余处理同IR组;加兰他敏复合M受体拮抗剂阿托品组(AT组)缺血前45 min给予阿托品4 mg/kg,余处理同GAL组.加兰他敏联合迷走神经切断组(VGT组)缺血前45 min切断双侧颈迷走神经,余处理同GAL组.于再灌注120 min时处死大鼠取心脏,采用TTC法测定心肌梗死范围,计算心肌梗死区质量百分比,检测心肌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与SH组比较,其余组心肌梗死区质量百分比、MPO活性及MD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P<0.05);与IR组比较,GAL组心肌梗死区重量百分比、MPO活性及MDA含量降低,心肌SOD活性升高(P<0.05);与GAL组比较,AT组和VGT组心肌梗死区重量百分比升高,心肌MPO活性及MDA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P<0.05).结论 加兰他敏预处理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外周迷走神经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2.
目的 探讨盐酸戊乙奎醚预先给药对脓毒症小鼠急性肺损伤时肺组织p抑制蛋白-2(β-arrestin-2)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雌性昆明小鼠30只,6周龄,体重18~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n=10):假手术组(S组)、脓毒症组(CLP组)和盐酸戊乙奎醚预先给药组(PHC组).CLP组和PHC组采用盲肠结扎并穿孔法制备脓毒症模型.PHC组于模型制备前1h时腹腔注射盐酸戊乙奎醚0.45 mg/kg,S组和CLP组于模型制备前1h时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模型制备后12h时,采血和收集肺泡灌洗液测定肺通透性指数,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肺组织MPO活性,采用ELISA法测定肺组织IL-6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肺组织β-arrestin-2蛋白表达,采用RT-PCR法测定肺组织β-arrestin-2 mRNA表达.结果 与S组比较,CLP组肺通透性指数、肺组织MPO活性和IL-6含量均升高,肺组织β-arrestin-2蛋白表达下调,β-arrestin-2 mRNA表达上调(p<0.05),PHC组肺通透性指数、肺组织MPO活性和IL-6含量均升高,肺组织β-arrestin-2蛋白表达上调,β-arrestin-2 mRNA表达下调(p<0.05).与CLP组比较,PHC组肺通透性指数、肺组织MPO活件和IL-6含量均降低,肺组织β-arrestin-2蛋白表达上调,β-arrestin-2 mRNA表达下调(P<0.05).结论 盐酸戊乙奎醚预先给药减轻脓毒症小鼠急性肺损伤的机制可能与上调肺组织β-arrestin-2的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3.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预先给药对脂多糖诱导乳鼠原代小胶质细胞炎性介质释放的影响.方法 培养乳鼠原代小胶质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对照组(C组)、脂多糖组(L组)和右美托咪定预先给药组(D组),每组10孔.C组去血清细胞培养液培养,L组加入脂多糖(终浓度1 μg/ml),D组加入右美托咪定(终浓度1 ng/ml),1h后加入脂多糖(终浓度1μg/ml).作用24h后采用Griess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一氧化氮(N0)浓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培养上清液前列腺素E2(PGE2)、IL-1β和TNF-α浓度,采用RT-PCR法测定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 mRNA的表达.结果 与C组比较,L组和D组细胞iNOS mRNA表达上调,上清液NO、PGE2、IL-1β和TNF-α浓度升高(P<0.01);与L组比较,D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预先给药对脂多糖诱导乳鼠原代小胶质细胞炎性介质释放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4.
目的比较小儿尿道下裂术后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吗啡硬膜外镇痛的镇痛效应和不良反应。方法择期行小儿尿道下裂手术患儿8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4组(C组、D1组、D2组、D3组),每组20例,双盲对照观察。各组手术结束前30 min给予负荷剂量:吗啡0.02 mg/kg,镇痛泵C组:罗哌卡因100 mg+吗啡2 mg+生理盐水至100 ml,D1组:罗哌卡因100 mg+吗啡2 mg+右美托咪定0.2μg/kg+生理盐水至100 ml;D2组:罗哌卡因100 mg+吗啡2 mg+右美托咪定0.4μg/kg+生理盐水至100 ml;D3组罗哌卡因100 mg+吗啡2 mg+右美托咪定0.6μg/kg+生理盐水至100 ml;持续输注吗啡2μg/(kg.h),PCA剂量2 ml,分别记录术后各时点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麻醉药物使用量,记录患儿及家长对镇痛效果满意度和不良反应。结果 4组患者术后吗啡用药量C组明显大于D2、D3组,D1、D2、D3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总体镇痛满意度明显高于C组;在术后各时点D1、D2、D3组镇静效果满意,术后镇痛期间不良反应恶心呕吐C组2例(10%),D1组1(5%)例,D2、D3组0例,皮肤瘙痒C组2例(10%)、D1、D2、D3组均为0例,过度镇静D3组2例(5%)4组均无呼吸抑制,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吗啡硬膜外镇痛可以减少硬膜外吗啡使用量,镇痛,镇静效果增强,不良反应少,其中右美托咪定剂量0.4μg/kg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5.
目的从病理学角度寻找证据,研究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探讨其发病机制中病毒病因之可能。方法收集行血管手术的15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外周动脉标本,制作石蜡切片,采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定性及定位检测外周动脉中人巨细胞病毒核酸及抗原的表达情况。结果原位杂交结果为人巨细胞病毒核酸在15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外周动脉中均为阴性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为人巨细胞病毒抗原pp65在15例标本中14例为阳性表达,1例为阴性表达;人巨细胞病毒抗原IE1 72在15例标本中为阴性表达。结论动脉粥样硬化动脉标本中存在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证据。  相似文献   
116.
目的 探讨盐酸戊乙奎醚(PHC)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及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的影响.方法 (1)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吗啡依赖组(MOR组),纳洛酮促戒断组(NAL组),PHC治疗组(PHCl,2,3组),对照组(NS组),每组8只.剂量递增法连续5 d皮下注射吗啡(10~50mg/kg,每日2次)及纳洛酮催促戒断(5 mg/kg),建立吗啡躯体依赖大鼠模型.实验第6天上午,纳络酮催促戒断前30min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PHC(0.5,1.0,1.5 mg/kg).观察各组大鼠在20 min内的体质量丧失情况及戒断症状.(2)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吗啡诱导组(MOR组),PHC治疗组(PHC1,2,3组),对照组(NS组),每组8只.连续7d交替皮下注射吗啡(10mg/kg,每天1次)或生理盐水,诱导大鼠的吗啡位置偏爱效应.实验第8天停用吗啡,NS组与MOR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PHC治疗组则分别腹腔注射PHC 0.5,1.0,1.5 mg/kg.各组大鼠行CPP测试.结果 (1)PHC治疗组能明显缓解吗啡依赖大鼠的催促戒断症状,其体质量丧失[(8.53±1.20)g、(7.36±1.06)g、(5.40±1.79)g,(12.63±2.22)g,F=83.16,P<0.01]和戒断症状评分[(25.36±3.11)分、(21.38±3.50)分、(17.06±1.78)分,(31.69±2.76)分,F=256.56,P<0.01)]明显低于NAL组,且呈剂量依赖性.(2)PHC治疗组的灰区停留时间与MOR组比较显著缩短[(529±83)s、(460±107)s、(418±97)s,(643±111)s,F=13.22,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PHC急性治疗能剂量依赖的抑制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和条件性位置偏爱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7.
目的:探讨氢吗啡酮对脓毒症性脑病的影响,以及氢吗啡酮对脓毒症性脑病的神经保护与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介导的自噬的关系。方法:无特定病原体(SPF)级健康雄性C57BL/6小鼠160只,8~10周龄,体重20~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40):假手术组(Sham)、脓毒症性脑病组(...  相似文献   
118.
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酯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SPF级雄性健康成年SD大鼠60只,体重250 ~ 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n=20):假手术组(S组)、肺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氟比洛芬酯组(FA组).采用阻断左肺门60 min再灌注120 min的方法制备肺缺血再灌注模型.FA组开胸前15 min经股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0 mg/kg.于左肺门再灌注120 min时处死大鼠,取肺组织,计算肺湿干重比和凋亡指数,检测肺组织NF-κB活性、Bcl-2和Bax蛋白表达,计算Bcl-2/Bax比,并观察病理学结果.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和FA组肺组织湿干重比、凋亡指数和NF-κB活性增强,Bcl-2和Bax蛋白表达上调,IR组Bcl-2/Bax比降低,FA组Bcl-2/Bax比升高(P<0.01);与IR组比较,FA组肺组织湿干重比、凋亡指数和NF-κB活性降低,Bax蛋白表达下调,Bcl-2蛋白表达上调,Bcl-2/Bax比升高(P<0.05).FA组肺组织病理学损伤较IR组减轻.结论 氟比洛芬酯可减轻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抑制NF-κB活化,改善Bcl-2和Bax平衡,从而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19.
目的 评价补体C1q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180 ~ 200 g,3~4月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假手术组(S组,n=12),肝脏缺血再灌注组(I/R组,n=48).于再灌注1、3、6、24 h时取肝组织,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比色法测定肝组织SOD活性和MDA含量,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肝组织补体C1q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补体C1q表达.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肝组织SOD活性逐渐降低,MDA含量逐渐升高,补体C1q及其mRNA表达上调,于再灌注3h时达峰值(P<0.05).I/R组病理学损伤程度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加重.结论 补体C1q活化参与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20.
目的 通过长期毒性研究来评价乳化异氟烷的溶血性.方法 健康SD大鼠100只,雌雄各半,体重100~160 g,6周龄,随机分为5组(n=20):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3 ml/kg;溶媒组静脉注射30%脂肪乳3 ml/kg;乳化异氟烷高、中、低剂量组分别静脉注射乳化异氟烷132、108和84mg/kg;健康Beagle犬18只,雌雄各半,体重7.4~8.8 ks,7月龄,随机分为3组(n=6):对照组经前臂头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kg;溶媒组静脉注射30%脂肪乳2 ml/kg;乳化异氟烷组静脉注射乳化异氟烷135 mg/kg.所有动物每天给药1次,连续30 d(给药期).给药期结束时各组随机取半数动物,计数全血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测定血红蛋白和总胆红素浓度,观察脾和肾组织病理学结果,Beagle犬行骨髓细胞学检查,各组剩余动物继续观察2周后(恢复期结束后)重复上述实验.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乳化异氟烷高剂量组SD大鼠恢复期结束后全血红细胞计数降低(P<0.05),其余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Beagle犬给药期和恢复期结束后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D大鼠和Beagle犬脾和肾组织病理学结果未见异常,Beagle犬骨髓细胞学检查未见异常.结论 长期毒性研究时乳化异氧烷未引起大鼠和犬溶血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