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62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王海莲 《首都医药》1999,6(5):30-31
本文通过介绍目前市场上普遍使用的钙制剂和钙调节剂,研究钙剂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补钙的重要性,以达到防治骨质疏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白内障摘除手术中由于切口的位置、大小和手术器械的机械损伤等原因,常出现角膜后弹力层脱离。临床上对于脱离范围大者,需及时行手术复位,否则可造成角膜持续性水肿、大泡性角膜病变和视力下降。本文就近年来我科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有发生角膜后弹力层脱离28例(28眼)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将处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我院2001~2007年神经内科门诊脑血管病药物的应用情况,了解脑血管药物的应用现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以《北京地区医院处方分析》课题抽样日期为准,每月随机抽取3—4d,每年各40d,将处方的一般项目、诊断、用药情况等分别输入计算机,采用FoxPro6.0编程,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脑血管病的处方数占神经内科总处方数的比例、平均处方费用呈逐年上升趋势,平均患病年龄在65岁左右,男性就诊比例明显高于女性,治疗药物以蚓激酶、阿司匹林、银杏叶制剂为主。结论:开展脑血管病患者用药趋势研究,为临床用药提供可靠的依据,促进脑血管病治疗用药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4.
15.
16.
糖尿病足是1956年由Oskly首先提出,1972年Callerall定义为: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和因缺血而失去活力,合并感染的足称为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所特有的临床表现。糖尿病足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美国,所有下肢截肢术中50oA~70oA是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的可能性,并观察其动态变化。方法:实验于2005-09/2007-03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完成。①标本来源:骨髓标本15例来自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成人骨髓检查结果正常者,均签署捐献同意书。②实验方法:无菌条件下取骨髓2.0~5.0mL,采用percoll分离液和贴壁法获得纯化的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③实验评估:流式细胞仪行细胞表面抗原检测,在适当的条件下诱导其分化为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采用两步法向胰岛素分泌细胞诱导,观察其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活化素A、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尼克酰胺等因子刺激下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的动态变化。双硫踪染色鉴定胰岛样细胞团,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情况,RT-PCR检测胰岛细胞特异基因的表达。结果: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特性及免疫表型:分离培养获得的贴壁细胞,呈形态均一的梭形,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CD45表达阴性,CD29、CD44表达阳性。②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的诱导分化:此类细胞经茜素红染色、油红O染色均呈阳性,可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③向胰岛素分泌细胞的诱导分化:第1步诱导后出现细胞簇,双硫腙染色不着色,胰岛素分泌量少,仅检测到PDX-1基因的表达,证实其为胰岛前体细胞。第2步诱导后细胞簇数目逐渐上升,至诱导14d大部分细胞簇经双硫腙染色都呈红色。④诱导后培养上清中胰岛素含量:诱导第3,7,14,21天的胰岛素分泌量分别为(15.3±4.9),(34.1±5.6),(40.4±5.3),(39.8±5.1)mU/L。⑤胰岛细胞特异基因的表达:诱导7d仅检测到PDX-1基因的表达,insulin1、insulin2和Glut2基因均不表达。诱导14,21d检测到insulin2、PDX-1基因表达,insulin1基因弱表达,Glut2基因不表达。结论:体外分离、纯化得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7d可分化出胰岛前体细胞,不具功能性;诱导14d后可成功地分化出成熟的具有功能性的胰岛素分泌细胞。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女童血浆kisspeptin,神经激肽B(NKB)及强啡肽浓度的变化,探索其在ICP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确诊为ICPP并未经治疗的女童50例,观察并比较ICPP女童与正常健康女童以及ICPP女童治疗前后性发育状况和血浆kisspeptin、神经激肽B、强啡肽浓度的变化。结果 未行治疗的ICPP女童的骨龄、骨龄/年龄、身高标准差单位(SDS)、黄体生成素基础值(B-LH)、卵泡刺激素基础值(B-FSH)、雌二醇(E2)、kisspeptin、NKB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6个月后,其B-LH、黄体生成素峰值(P-LH)、B-FSH、卵泡刺激素峰值(P-FSH)、P-LH/P-FSH、E2、kisspeptin、NKB较治疗之前均显著下降(P<0.01),治疗12个月后上述指标与治疗6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啡肽在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PP女童接受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治疗后,其性发育在3个月之内均得到明显控制,持续观察至12月,性发育均未再明显进展。Kisspeptin和NKB、P-LH、P-LH/P-FSH、E2均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P<0.05),NKB和kisspeptin、P-LH、P-LH/P-FSH、E2也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Kisspeptin和NKB在ICPP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有可能成为监测儿童性发育及评价ICPP治疗效果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KISS-1和GPR54基因在雌性性早熟大鼠下丘脑中的表达,探讨其在性早熟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将雌性26日龄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实验1组、实验2组、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3组。实验组皮下注射N-甲基-D,L-天冬氨酸(NMA)每天2次直至阴道开放,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观察大鼠阴道开放时间及性周期,测量子宫指数、卵巢指数、卵巢黄体出现率、子宫壁厚度、黄体生成素(LH)浓度。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KISS-1和GPR54基因在雌性性早熟大鼠下丘脑中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大鼠阴道开放及首次发情间期出现的时间较对照组提前(P<0.05)。随着青春期发育,各项观测指标均逐渐升高(P<0.05),在相同的性发育阶段,实验组和对照组各项观测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KISS-1和GPR54基因的表达与性发育阶段密切相关,提示KISS-1与GPR54基因在真性性早熟的启动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4.12月儿童气质的影响因素,为儿童气质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使用美国Carey等编制并经标准化的中国4~12个月儿童气质调查问卷家庭环境调查表,对4~12个月儿童气质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结果婴儿气质类型分布为:易养型气质(E)型20.60%、难养型气质(D)型9.90%、启动缓慢型气质(S)型13.90%、中间型气质(I)型55.60%:母亲孕龄≥35岁与〈35岁组、有先兆流产与无先兆流产组、婴儿有高热病史组与无高热病史组、父母文化程度大专和大学及以上与中学和中专及以下组、父母经常与孩子一起玩耍与不经常与孩子一起玩耍组之间婴儿之间气质维度得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种家庭环境因素影响儿童气质维度。我们可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干预,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增进亲子关系,以促使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