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医学专业英语水平直接影响临床专业研究生的深造和发展。文章分析了目前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教学中应改进的问题,如利用网上资源等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 3 4例婴幼儿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全组 3 4例患儿 ,年龄 10个月~ 3 6个月 ,10例伴重度肺动脉高压 ,室间隔缺损位于膜周部 2 8例 ,漏斗部 6例 ,缺损直径 1.0~ 2 .5cm ;均在中度血液稀释、浅低温体外循环、温氧合血心脏停跳液连续灌注下施术 ;涤纶补片修补 2 4例 ,单向活瓣式补片修补 10例。结果 :全组患儿无住院死亡 ;术后发生并发症 7例 ,暂时性房室传导阻滞 1例 ,呼吸道感染 6例 ,并发心力衰竭 1例 ,经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 :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的婴幼儿应早期行手术治疗 ;正确把握手术时机 ,加强围手术期处理 ,提高手术技巧是治疗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患者心脏体外循环围手术期治疗方法.方法 以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在广西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中进行心脏手术的10例G6PD缺乏症确诊患者作为病例组观察对象.同期选取性别、年龄、体质量、所患心脏手术疾病相匹配的20例非G6PD缺乏症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对象.病例组患者围手术期治疗措施集中于避免药物引起的急性溶血反应,减少手术应激,采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加强血液保护等.观察指标包括患者围手术期呼吸机辅助时间、尿量、胸管引流量、输红细胞悬液量、输血浆量、术后第2天血红蛋白和血总胆红素水平,重症监护病房(ICU)停留时间等.结果 病例组呼吸机辅助时间[(8.6±5.7)h]、尿量[(1950±490)ml]、胸管引流量[(260±l20)ml]、输红细胞悬液量[(1.8±1.2)U]、输血浆量[(80±50)ml]、术后第2天血红蛋白[(99±12) g/L]和总胆红素水平[(27±11)μmol/L]与对照组比较[(9.3±4.5)h、(2100±670)ml、(253±146)ml、(1.3±1.0)U、(120±50)ml、(96±25)g/L、(24±8)μmol/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978、2.032、1.257、0.891、2.182、2.271、1.329,P均>0.05),但病例组ICU停留时间[(2.6±0.6)d]较对照组[(1.8±1.5)d]明显增长(t=2.704,P< 0.05).结论 G6PD缺乏症患者心脏体外循环手术时,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二尖瓣关闭不全是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二尖瓣关闭不全会引起二尖瓣反流症状,引起心脏一系列病变,一经确诊应及时治疗,手术被认为是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标准治疗方式,但传统的外科手术风险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不适合高危和老年患者。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人们研究出一系列经导管介入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的装置并逐渐应用于临床。本文就经导管介入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现状与发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强心颗粒通过调控Rac1蛋白磷酸化抑制慢性心力衰竭心气虚兼血瘀水肿证活性氧(ROS)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应用多柔比星联合丙硫氧嘧啶(PTU)法复制病证结合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强心颗粒组以及强心颗粒+Rac1过表达组。干预4周后检测各组大鼠心肌总Rac1、磷酸化Rac1(P-Rac1)以及下游蛋白NOX2、NOX4的表达情况,对比各组心肌ROS含量、8-OHdG核染(+)比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结果 正常组未死亡,模型组存活率为58.33%,强心颗粒组存活率为72.73%,强心颗粒+Rac1过表达组存活率为72.73%。ROS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心肌细胞ROS荧光强度为34.44±1.63,强心颗粒组为18.39±1.50,强心颗粒+Rac1过表达组为26.23±2.01,强心颗粒组低于模型组(t=20.32,P<0.001),强心颗粒+Rac1过表达组高于强心颗粒组,t=10.04,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心肌细胞8-OHdG核染(+)比率为19.21±2.33,强心颗粒组为11.78±1.26,强心颗粒+Rac1过表达组...  相似文献   
16.
调查发现西医院校医学实习生对中医知识认知程度较差。分析中医教学存在的原因。如教学课时少,学生兴趣不足,教学方式落后等。在临床实习中要加强中医教育,提出一些对策,如改进教学方式,结合临床实践,提高西医院校中医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检查中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分析3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接受64螺旋CT检查扫描的资料,并分析其检查前后护理过程。结果36例患儿均成功完成心脏64排CT扫描,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检查前的准备,检查中及检查后细致有效的护理是成功完成小儿心脏CT扫描检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与目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肺癌的诊断、疗效、预后判断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探讨血清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在肺癌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并与癌胚抗原(CEA)、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作比较。方法应用ELISA检测82例肺癌患者化疗前及部分患者化疗后4种标志物水平。结果肺癌患者TPs、CEA、Pro-GRP阳性率及水平显著高于肺部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广泛期SCLC患者TPS阳性率显著高于局限期患者。患者化疗后TPS、CEA、Pro—GRP阳性率及水平均显著下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TPS水平是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TPS在肺癌患者的辅助诊断、疗效观察有较好的临床意义。对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判断方面可能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背景:课题组的前期工作已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诱导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并证实所诱导的细胞和胶原包埋的聚乙醇酸支架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 目的:探讨利用动物皮下作为生物反应器构建小口径组织工程化血管的可行性。 方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血管平滑肌样细胞和血管内皮样细胞,分层种植于胶原包埋聚乙醇酸支架表面,然后将细胞-支架复合体种植于动物皮下,构建小口径组织工程化血管。 结果与结论:人工血管组织学观察见管壁结构清晰,其大体结构和天然血管相似,可承受26.6 kPa的血管腔内压力不破裂。皮下培养8周免疫荧光观察Brdu标记的部分细胞核呈现明亮的黄绿色荧光。结果说明利用动物的皮下作为生物反应器,采用静态培养的方式构建小口径组织工程化血管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完善临床专业研究生复试考核方法是医学研究生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复试环节中,在对考生全面考察的基础上,强化对专业素质、综合素质、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考核,择优录取。通过维护复试工作的权威性、严格复试工作的程序和完善复试工作的监督机制三个环节来保证复试的公平与公正。我校经过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