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癌性发热是指肿瘤患者在排除感染等情况下出现的肿瘤本身引起的或因治疗引起的发热,目前现代医学对于癌性发热并无特殊治疗方法,一般会选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或激素类药物,但这两类药物易出现水钠潴留、胃肠道反应等,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不宜长期使用。应用中医辨证的方式治疗癌性发热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另一个思路。中医将癌性发热归为“内伤发热”的范畴,早在《黄帝内经》中已有关于内伤发热的记载,且其中明确提出了“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的治疗原则。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也创立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治疗内伤发热的经典方剂,仍被广泛使用。中医可将癌性发热分为虚实两方面,虚证患者可分为气虚发热、阴虚发热、阳虚发热和复合证型导致虚证发热,因正气亏虚,所以在治疗上要以补虚为主,兼以益气、滋阴、补阳,顾护脾胃。实证患者热势较盛,可适当应用寒凉药物清热泻火。临床上可将实证癌性发热患者分为热毒炽盛证、痰湿内蕴证、血瘀发热证等证型,在治疗上应以清热为主,兼以泻火解毒、燥湿化痰、活血化瘀等。癌性发热患者临床上并不少见,如何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需要我们在临床上不断总结、归纳。  相似文献   
22.
物理型和混合型人工肝对慢性重型肝炎支持效果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型病毒性肝炎所致肝功能衰竭的治疗一直是临床棘手的问题,早期的非生物型人工肝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疗效不一[1 3 ] 。为客观比较评价非生物人工肝的疗效,我们比较观察了物理型(血液灌流吸附)、混合型(血浆置换 血液灌流吸附)人工肝对重型肝炎肝功能衰竭的支持效果及安全性。材料与方法一、病例资料5 8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均为我科1998年1月~2 0 0 2年2月住院患者,男4 9例,女9例,年龄2 3~6 6岁,平均4 1.6岁。诊断符合2 0 0 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定的重型病毒性肝炎标准[4] 。接受物理型人工肝治疗2 4例,接受混合型人工肝治疗34例,治疗…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比较中间型 (血浆置换 )和混合型 (血浆置换加血液灌流吸附 )人工肝支持方法对肝衰竭患者肝功能的支持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999- 0 1~ 2 0 0 2 - 0 2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住院的 5 1例重型病毒性肝炎肝衰竭患者分别进行血浆置换 (17例 )和血浆置换加血液灌流吸附 (34例 )治疗 ,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变化 ,比较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变化。结果 血浆置换和血浆置换加血液灌流吸附治疗后 ,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两种方法治疗后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总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的改善程度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但两种治疗方法间比较各项指标变化程度均差异无显著性。两种方法治疗的不良反应均较轻。结论 中间型、混合型人工肝对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肝功能均有肯定的支持效果。  相似文献   
24.
随着国家科技成果奖励法规制度的进一步健全完善,网络信息建设的飞速发展,科技人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进一步提高,越来越要求科研管理机构实现成果管理全程透明化、公平公开化。针对这些新情况,部分高校已经开始逐步试行推动成果公示制度的建立,现就成果公示制度作一些探讨。1成果公示制度有利于加强科研管理1 1建立成果公示制度,有利于加强成果全程公平透明化管理:目前,国内的成果公示通常都是在成果评审结束后发文进行公布,并给予一定期限的异议期,但由于其公布内容较少,知道项目主要内容和论文目录等详细内容往往仅限于成果完成人、成果…  相似文献   
25.
挑刺加火罐配合中药枕治疗颈椎病50例临床报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笔者采用挑刺加火罐与中药枕治疗颈椎病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50例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47岁;病程1个月~11年,平均病史3年;50例经X线摄片示:颈椎前凸生理曲线变直,甚至反张;椎体排列异常,椎体前后缘有唇样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椎间隙狭窄,项韧带钙化等。临床表现:颈肩部僵硬疼痛,头痛,头昏,耳鸣,位置改变性眩晕,手指麻木,肢体发凉,患肢肌肉萎缩持物无力。体征:颈部活动受限,颈椎棘突旁、肩胛部有压痛点,冈上肌、斜方肌、菱形肌处可触及肌张力增…  相似文献   
26.
树脂血液灌流器对重型肝炎治疗作用的体外观察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体外观察树脂血液灌流器对重型肝炎患血浆中毒性物质的清除作用。方法:收集重型肝炎患的血浆,在体外循环通过树肥灌流器吸附1至2小时,评价其在流速80-120ml/min时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及对血氨、内毒素和细胞因子的清除作用。结果:吸附后血浆中总胆红素、内毒素、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显下降,肌酐、尿素氮下降不多,血氨、电解质和白介素6无明显变化。结论:树肥体外吸附重型肝炎患血装饰品中胆红素、内毒素、细胞因子有效,说明其对重型肝炎可能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7.
肖航  刘玮  王泽文  司良毅 《重庆医学》2006,35(18):1720-1720
1临床资料 患者.男,29岁。因手抖、消瘦3个月.心悸、腰背部疼痛1周来院就诊。查体:发育良好.营养中等,无明显突眼.甲状腺无肿大.心率140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手、舌有细震颤。膝腱反射活跃。  相似文献   
28.
混合型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混合型人工肝支持方法———血浆置换 +血液灌流吸附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其对血浆内毒素的清除作用。方法  3 4例肝衰竭患者进行血浆置换 +血液灌流吸附治疗 ,比较治疗前后肝肾功、血常规、PT、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变化 ,观察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情况等变化。结果 血浆置换 +血液灌流吸附治疗后 ,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总有效率为 67.6% ,最终存活率仅为 2 9.1%。检测指标中转氨酶、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内毒素水平较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P <0 .0 5 ) ,不良反应较轻。结论 混合型人工肝对肝衰竭有肯定的疗效 ,对血浆内毒素有确定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29.
目的比较中间型(血浆置换)和混合型(血浆置换 血液灌流吸附)人工肝支持方法对肝衰竭患者肝功能的支持效果及安全性.方法51例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分别进行血浆置换(17例)和血浆置换 血液灌流吸附(34例)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变化,比较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常规、PT变化.结果血浆置换和血浆置换 血液灌流吸附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两种方法治疗后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总蛋白下降、凝血酶原活动度升高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但两种治疗方法间比较各项指标变化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种方法治疗的不良反应均较轻.结论中间型、混合型人工肝对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肝功能均有肯定的支持效果.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超极化激活的环核苷酸门控通道亚型4(mHCN4)基因修饰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M-SCs)体外定向分化为心脏起搏样细胞的影响。方法以构建的mHCN4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第三代rMSCs,获取稳定高效表达mHCN4基因的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并进行α-actin、TroponinT、HCN4、Connexin43等基因表达检测。结果rMSCs转染mHCN4基因后,可获得高效稳定表达mHCN4的细胞,经连续不传代培养后出现大量的肌管样分化,并出现自主搏动的细胞,α-actin、TroponinT、HCN4表达检测均为阳性;而只转染绿荧光蛋白(GFP)的rMSCs仅出现少量的肌管样分化,并未观察到细胞的自主搏动;未转染组MSCs则未观察到肌管样分化。结论mHCN4基因修饰的rMSCs可在体外定向分化为具有自律性的心脏起搏样细胞,而mHCN4基因活化可能是促进rMSCs向心脏起搏样细胞分化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