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发夹状核酶基因抑制白血病细胞裸鼠体内生长和肿瘤内血管生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发夹状核酶基因对白血病细胞裸鼠体内生长和肿瘤内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抗 VEGF 发夹状核酶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RZ 转染白血病细胞系 K562,G418抗性筛选获得阳性克隆;抽提基因组 DNA,用 PCR 方法验证核酶基因已转入 K562细胞;荧光定量 PCR 和免疫印迹反应检测白血病细胞中 VEGF mRNA 和蛋白表达量的改变;将白血病细胞皮下接种 BALB/c 裸鼠,观察转染细胞在裸鼠体内成瘤及生长情况;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裸鼠移植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抗 VEGF 发夹状核酶基因真核表达载体 pcDNA-RZ 转入白血病细胞系 K562(K562/RZ),G418筛选两周获得阳性克隆,PCR 检测证实核酶基因整合入白血病细胞基因组 DNA;与 K562及 K562/PC 细胞(转染空质粒的 K562细胞)相比,K562/RZ 细胞 VEGF mRNA 和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降低。接种 K562、K562/PC 和 K562/RZ 细胞组小鼠肿瘤终体积分别为(3.21±0.89)cm~3,(3.42±1.01)cm~3,(1.71±0.94)cm~3;肿瘤重量分别为(4.43±0.87)g,(3.96±0.94)g,(2.24±0.56)g;瘤体内 MVD 分别为4.70±1.25,4.67±1.31和1.80±1.55。以上各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转导抗 VEGF 发夹状核酶基因能减少白血病细胞中 VEGF 的合成,细胞裸鼠致瘤能力明显减弱,瘤体内血管形成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22.
多参数流式细胞术观察CD36在白血病细胞上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探讨CD36在白血病细胞的表达及其在白血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采用CD45/SSC参数设门多色流式细胞术分析133例白血病细胞CD36及其它白血病相关抗原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133例白血病中有29例患者(21.8%)的白血病细胞表达CD36,6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26例患者(41.9%)白血病细胞表达CD36,54例淋系白血病未见CD36阳性的病例。M4、M5和M6中CD36的阳性率(8/10、12/12、3/3)明显高于M1(0/9)、M2(3/12)、M3(0/16),具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01);CD36在M5b组的阳性细胞百分数(中位数89.6%)明显高于M5。组(中位数32.7%)(P=0.00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CD36的表达与CD117呈负相关(r=-0.751,P=0.005),与HLA.DR、CD34不相关;在M4和M5b组中CD36与CD14的表达呈正相关(r=0.870,P=0.011);在单核细胞相关性白血病(MLIL)中CD36阳性率为92.6%(25/27),CD14的阳性率为48.1%(13/27),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01),在M5。中CD14未表达,在M5b中CD14表达为100%(5/5);CD117在M5a的阳性率明显高于M5b(P=0.010);CD34在M5的阳性率较低(33.3%,4/12)。结论:结合CD36与其它淋系及髓系抗原有助于淋巴系白血病、髓系白血病及其单核细胞相关性白血病的诊断与鉴别,其在单核细胞相关性白血病阳性率为92.6%(25/27),高于CD14(41.8%,13/27)。 相似文献
23.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鸟嘌呤寡核苷酸 (CpGODN)对健康人外周血淋巴样树突状细胞 (DC2 )的增殖作用。 方法 用浓度为 4μm、1μm及 0 .1μm的CpGODN2 2 16单独或联合肿瘤抗原刺激健康人外周血新鲜分离的单个核细胞。培养 48h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单个核细胞中DC2含量。结果 CpGODN2 2 16能显著刺激DC2增殖 ,使其数量增加。结论 CpGODN 2 2 16能有效促进淋巴样树突状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24.
目的 :了解血栓前体蛋白 (TpP)及D 二聚体 (D Dimer)的检测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 5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 (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 ,AMI) 2 2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unstableanginapectoris,UAP) 2 7例和稳定型心绞痛 (stableanginapectoris,SAP) 16例三组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各组血浆中的TpP及D Dimer含量。结果 :TpP :AMI组为 (9 4± 3 3)mg/L ,UAP组为 (3 4± 1 9)mg/L ,SAP组为 (2 8± 1 5 )mg/L。AMI组明显高于UAP组 (P <0 0 1) ,UAP组高于SAP组 (P >0 0 5 ) ;D Dimer:AMI为 (1 2 7± 0 5 4 )mg/L ,UAP组为 (0 94± 0 4 1)mg/L ,SAP组为 (0 4 3± 0 2 5 )mg/L ,AMI组高于UAP组 ,UAP组高于SAP组 ,差别均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TpP和D Dimer的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具有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5.
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及铁蛋白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ImmunosuppressiveAcidicProtein ,IAP)及铁蛋白 (SerumFer ritin ,SF)的检测 ,初步了解IAP、SF含量与临床诊断和分期的关系。方法 :分别应用单向免疫扩散、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了 3 3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和献血员血清IAP及SF。结果 :初治恶性淋巴瘤患者IAP及SF分别为 (654.3± 14 9.6) μg ml和 (2 3 8.3± 12 3 .8)ng ml,均高于对照组〔(3 2 0 .6± 96.6) μg ml和 (76.8± 40 .2 )ng ml〕 ;其中IAP含量Ⅰ期 <Ⅱ期 <Ⅲ期 <Ⅳ期 ,SF含量为Ⅰ期 <Ⅱ期 <Ⅳ期 <Ⅲ期。结论 :IAP、SF可作为恶性淋巴瘤临床诊断和分期的辅助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6.
多柔比星诱导白血病细胞耐药产生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多柔比星诱导人白血病细胞系K562产生耐药的规律,初步探讨耐药产生的机制.方法:在设定的浓度梯度和作用时间下,用多柔比星处理K562细胞,采用RT-PCR法测定mdr-1基因及其他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dr-1基因编码的P糖蛋白(P-gp)的表达水平,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Survivin的表达.结果:多柔比星在体外能诱导K562细胞产生耐药性,随着多柔比星作用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K562中mdr-1及P-gp的表达逐渐上调,MRP,Topo Ⅱ,YB-1和NF-kappaB基因的表达亦有改变,GST则无明显变化,凋亡相关基因Survivin及其编码的蛋白在耐药产生过程中表达亦上调.结论:多柔比星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方式诱导K562细胞产生耐药,多种耐药相关基因参与诱导耐药的形成,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改变亦是其耐药形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7.
目的 分析伴20号染色体长臂部分缺失(20q-)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和染色体核型特征。方法 对10例伴20q-的MDS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染色体改变及病程转归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伴20q-的MDS多表现为三系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9例(90 %),以红系和粒系病态造血常见,10例伴有20q-的MDS中单纯20q-异常8例(80 %),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有多系发育异常(RCMD)6例,难治性贫血伴有原始细胞过多-Ι(RAEB-Ι)2例,2例伴复杂核型的患者均为难治性贫血伴有原始细胞过多-Ⅱ(RAEB-Ⅱ);2例患者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1和AML-M2a)。结论 20q-可能是血液肿瘤中一种早期和初步的细胞遗传学改变,伴20q-的MDS以三系血细胞减少和病态造血常见,大多为低危组MDS,附加异常常累及5、7、8、14和17号染色体;单纯20q-比合并其他核型异常者生存期长。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多柔比星诱导K562细胞多药耐药基因-1(mdr1)基因表达过程中Y-盒结合蛋白1(YB-1)表达和核易位的变化情况,初步探讨YB-1蛋白对mdr1基因的转录调控。方法:多柔比星间歇性长期作用于K562细胞,剂量逐渐增加。RT-PCR检测mdr1,YB-1基因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mdr1基因编码的P糖蛋白(P-gp)表达,蛋白质印迹检测YB-1蛋白核易位。通过RNA干扰技术使K562细胞中YB-1基因表达沉默,多柔比星处理YB-1基因沉默细胞,RT-PCR、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mdr1 mRNA和P-gp的表达。结果:经多柔比星作用后K562细胞mdr1基因转录上调,P-gp表达增加,同时YB-1基因转录也增强,且出现明显的核易位。YB-1基因沉默后,mdr1基因诱导性表达减少。结论:多柔比星诱导K562细胞mdr1基因表达的过程中,YB-1对于mdr1基因的转录活化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9.
YB-1表达对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Y-盒结合蛋白-1(YB-1)对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YB-1 shRNA重组载体转染入人类乳腺癌MCF-7细胞,经G418筛选及克隆化培养后获得稳定转染株.运用RT-PCR和蛋白质印迹方法检测MCF-7细胞中YB-1 mRNA和YB-1蛋白的表达水平,运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运动、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同时运用RT-PCR和蛋白质印迹方法检测细胞中MMP-2的表达水平,并用明胶酶谱法检测MMP-2蛋白的活性.结果:稳定转染YB-1 shRNA的细胞中YB-1的表达明显低于转染随机片段的细胞和未转染组细胞,且细胞的运动、迁移和侵袭能力以及MMP-2的表达及活性也较后两组细胞明显下降.转染随机片段的细胞和未转染组细胞间无明显差异.结论:YB-1 shRNA可以沉默乳腺癌MCF-7细胞中YB-1的表达,并降低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以及MMP-2的表达及活性. 相似文献
30.
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3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23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9例)及18例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初治急性白血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3 细胞、CD4 细胞、CD4 /CD8 比值及NK细胞下降(P<0.05),CD8 细胞略升高(P>0.05)。化疗后12例取得完全缓解,再次检测上述指标接近正常对照组(P>0.05)。初诊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组CD4 细胞及CD4 /CD8 比值低于初诊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组(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异常。与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相比,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免疫功能更为低下。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检测在评价急性白血病疗效及判断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