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9篇 |
免费 | 8篇 |
国内免费 | 46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6篇 |
临床医学 | 47篇 |
内科学 | 28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10篇 |
外科学 | 27篇 |
综合类 | 83篇 |
预防医学 | 7篇 |
药学 | 6篇 |
中国医学 | 8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20篇 |
2007年 | 24篇 |
2006年 | 20篇 |
2005年 | 20篇 |
2004年 | 25篇 |
2003年 | 24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4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例。分别予以血液透析+促红素、促红素、血液透析及内科保守等治疗3个月。每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接受字母划消测试验、连续相加测验。结果:血液透析+促红素治疗组、促红素治疗组和血液透析治疗组的字母划消测试验、连续相加测验成绩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1);内科保守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促红素治疗能较好的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认知功能;促红素或血液透析治疗,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内科保守治疗对患者的认知功能的改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血清反应因子(SRF)在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转分化中的作用。方法腹膜间皮细胞由腹膜透析(PD)患者透出液离心后进行培养,观察不同透龄患者的原代腹膜间皮细胞改变,并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检测SRF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Snail、E-钙黏素(E-cadherin)的表达。细胞经高糖刺激发生转分化后,将SRF siRNA转染至细胞中使SRF下调,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及Western blot法检测E-cadherin和α-SMA、Snail的表达。采用染色体免疫共沉淀(ChIP)及报告基因方法检测SRF与Snail的结合情况。结果无菌收集50例PD患者透出液,原代培养HPMC,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细胞从铺路石样逐渐转变为成纤维细胞样;SRF表达显著增强时,间质标志分子α-SMA的表达增强,而上皮标志分子E-cadherin表达减弱。永生化的HPMC经高糖刺激72 h使其发生转分化后,用小干扰RNA使SRF沉默。与对照组相比,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显示SRF下调后,α-SMA、Snail的表达明显减弱,而E-cadherin表达明显增强;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RF的表达水平降低时,E-cadherin表达升高,而α-SMA、Snail的表达明显减少。ChIP结果提示,SRF可与Snail启动子区2个结合位点SRE1和SRE2结合,报告基因结果显示,SRF主要与SRE2位点结合并启动Snail的表达。结论 SRF在已发生间充质转分化的HPMC或腹膜纤维化时高表达,可能通过启动Snail表达来促进HPMC转分化。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twist在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s)转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取HPMCs细胞,分别用50mmol/L右旋葡萄糖(高糖组)和5.6mmol/L右旋葡萄糖(对照组)刺激48h,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twist、E-钙黏素(E-cadherin)、成纤维细胞特异性蛋白1(Fsp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情况。另采用质粒pcDNA3.1-twist(pcDNA3.1-twist组)和空载体pcDNA3.1(空载体组)分别转染常规培养的HPMCs,使HPMCs过表达twist后,采用qRT-PCR、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twist、E-cadherin、Fsp1和α-SMA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再采用质粒twist小干扰RNA(阳性转染组)和空载体pcDNA3.1(空载体组)分别转染50mmol/LD-葡萄糖培养48h后的HPMCs细胞,另选择未转染质粒的细胞作为亲本细胞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twist下调后,E-cadher-in、Fsp1、α-SMA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twist、Fsp1和α-SMA蛋白表达明显增加,E-cadherin表达减弱(P<0.05)。与空载体组相比,HPMCs过表达twist后,pcDNA3.1-twist组E-cadherin mRNA及蛋白表达减弱,Fsp1和α-SMA mRNA及蛋白表达增强(P<0.05)。用小干扰RNA使twist沉默后,与亲本细胞组及空载体相比,E-cadherin蛋白表达增加,Fsp1和α-SMA蛋白表达减弱(P<0.05)。结论 Twist过表达促进了HPMCs的转分化。 相似文献
104.
IgA肾病是全球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亚洲人群中发病率高于其他人种。IgA肾病是目前导致终末期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上以血尿为特点,常伴随蛋白尿、高血压。其病理表现主要为IgA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系膜区的沉积、系膜细胞增生、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等。其发病机制可能为血液循环中半乳糖缺乏的IgA1增多,在內外界环境刺激下,产生过多的、能沉积于肾小球系膜区的免疫复合物。目前,对IgA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理检查。治疗方面,以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断剂、控制血压为基础,恰当联合免疫抑制剂、细胞毒性药物、鱼油等或能延缓IgA肾病的进展。本文的目的是对IgA肾病的诊疗现状进行总结和分析,为临床工作及进一步科研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5.
霉酚酸酯与环磷酰胺治疗重症IgA肾病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霉酚酸脂(MMF)与环磷酰胺(CTX)静滴治疗重症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41例重症IgA肾病患者分别采用激素联合MMF治疗(MMF组,n=21),或采用激素联合CTX静注治疗(CTX组n=20)。MMF剂量为1.5g/d,诱导疗程均≥6个月;CTX剂量为0.4 g,隔日1次静脉滴注,总量≤8 g。两组患者基础病情无差异,随访时间≥12个月,疗效指标包括临床缓解率2、4 h尿蛋白定量和血脂变化。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结果:①临床缓解率:治疗12个月时,MMF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CTX组,分别为90.4%和60.0%(P<0.05);②MMF组24 h尿蛋白明显低于CTX组(0.6±0.3和1.4±0.8,P<0.05);③MMF组血脂明显降低(P<0.05),而CTX组无变化;④MMF组副作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TX组(9.5%和40%,P<0.05)。结论:激素联合MMF治疗重症IgA肾病,临床缓解率高于CTX静脉滴注疗法,能更有效降低蛋白尿,改善血脂水平,且副作用发生率低于CTX疗法。 相似文献
106.
大黄总蒽醌对大鼠肾脏水通道蛋白2和水通道蛋白4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大黄总蒽醌对大鼠肾脏水通道蛋白(AQP)2、AQP4表达的影响及探讨大黄利尿机制。 方法 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大黄总蒽醌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分别给予不同剂量大黄总蒽醌灌胃,每天1次,共灌5 d。第4天测定大鼠24 h尿量,尿液Na+水平及尿渗透浓度。5 d后处死大鼠,腹主动脉取血,进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并留取肾脏,用免疫组化、Western印迹和RT-PCR法检测肾脏AQP2、AQP4蛋白及mRNA表达变化。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大黄总蒽醌中、高剂量组大鼠24 h尿量显著增加[(16.21±1.96) ml、(18.16±1.80) ml比(13.85±1.25)ml, P均< 0.05],低剂量组大鼠尿量变化不明显;中、高剂量组大鼠肾脏AQP2蛋白及mRNA表达均显著下降(P均< 0.01),高剂量组大鼠肾脏AQP4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下降(P < 0.01);中剂量组大鼠AQP4蛋白表达下降(P < 0.01),但mRNA表达无显著降低;低剂量组大鼠AQP2、AQP4蛋白及mRNA表达无显著变化。 结论 大黄总蒽醌能降低大鼠肾脏AQP2、AQP4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这可能是大黄产生利尿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7.
108.
目的:探讨外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缺血再灌注损伤(I/R)后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MSCs用DAPI标记后注入受体雌性SD大鼠体内。30只受体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对照组(C组)、MSCs+I/R组(M组)、DMEM-F12+I/R组(D组),每组10只。7d后观察肾功能,肾脏病理改变,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免疫组化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并观察DAPI标记的MSCs在受体大鼠肾脏的分布情况。结果:I/R后第7天,M组在肾功能、肾脏病理改变上,均明显好于D组;肾组织内PCNA+细胞数和凋亡指数均低于D组。I/R后7d内未发现MSCs定位于肾组织中。结论:外源性MSCs可以促进I/R损伤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减少细胞凋亡,从而有利于肾小管损伤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患者血浆选择素水平变化。方法 应用ELISA法测定 6 8例MHD患者和 2 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P 选择素、血清可溶性E 选择素 (sE 选择素 )含量 ,同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 MHD组P 选择素、sE 选择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与P <0 .0 1) ;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又显著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 (P <0 .0 5与P <0 .0 1)。结论 P 选择素、sE 选择素水平可作为反映MHD患者内皮功能损害和血小板活化的生化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0.
目的研究含pyrin结构域NOD样受体家族1(NLRP1)炎性体对高糖高胰岛素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焦亡(pyroptosis)的调控作用。方法将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RMC)分为4.5 mg/m L葡萄糖处理的高糖组和10μg/m L胰岛素处理的高胰岛素组,分别处理0、12、24、48、72、96 h。在各时间点,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焦亡,实时定量PCR检测HRMC的NLRP1、白细胞介素1β前体(pro-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胱天蛋白酶1前体(pro-caspase-1)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NLRP1、IL-1β、TNF-α、caspase-1的蛋白水平;高糖高胰岛素培养的HRMC中转染NLRP1小干涉RNA(si NLRP1),采用以上方法检测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高糖高胰岛素处理48 h后,HRMC增殖能力下降、焦亡细胞数目显著增加,NLRP1、pro-IL-1β、TNF-α和pro-caspase-1 mRNA和NLRP1、IL-1β、TNF-α和caspase-1蛋白水平均显著增加;si NLRP1下调HRMC中NLRP1水平后,高糖高胰岛素培养的HRMC细胞焦亡减少,IL-1β、TNF-α和caspase-1表达显著降低。结论高糖高胰岛素处理促进NLRP1的激活从而增加肾小球系膜细胞焦亡和炎症反应,下调NLRP1的表达可抑制高糖高胰岛素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焦亡和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