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9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126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9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0篇
  5篇
中国医学   48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41.
叙事医学主张通过培养临床医生理解、解释、反馈的叙事能力,提高其对患者的理解、共情、亲和能力,促进其对自身医疗行为的反思。平行病历重视对患者主观痛苦与体验的记录,是将叙事医学理念引进临床的一种方法。中医学临床实践活动始终重视人文关怀,而医案医话正是叙事医学的精神内涵在我国中医学中的具体表现与重要载体。发掘中医医案医话优势,构建中医平行病历,在当前重视临床人文关怀、关注患者主观体验的大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2.
基因芯片技术在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基因芯片可同时对成千上万个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根据其主要用途,该文将其作为医药研究中的筛选器和成像器加以叙述。作为筛选器,多数研究都根据研究目的不同,将实验样本以及不同时间点、不同剂量治疗后的组织或细胞作为标本,筛选差异表达基因;作为成像器,基因表达谱可用来区分不同组织生理及病理状态的特征,以利于疾病诊断,为其海量实验数据走向应用提供了借鉴。对于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目前仍以非监督的逐级聚类、k-m eans、自组织映射等聚类分析方法作为常用分析手段,通过不同算法辅助芯片实验结果对未知功能基因作出推测,对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指标和治疗靶标作出判断。总之,基因芯片不只是纯粹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这项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我们从以获取知识为主要目的的时代进入了以处理信息为主要目的的时代,为科学研究从实验的还原分析走向系统生物学的整体层次提供了必要的准备。  相似文献   
143.
探讨目前针刺疗法在脑卒中康复过程临床试验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现存主要问题为试验目的不明确、主配穴不清楚、行针手法不明或无操作规范、所选用针具型号不明确等。要使针刺疗法真正成为一门世界性医学,仍需不断完善与提高针刺疗法在脑卒中康复中的试验设计、操作规范及统一量化标准。  相似文献   
144.
象思维的路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象思维是中医主要的思维方式,其思维路径大体经过观天地以察象,立象以尽意;得意而忘象,依象而思虑;据象以辨证,据证而施治等几个步骤,最终实现据"象"而"思","依思惟道理而生智慧"的根本目的。象思维具有原创优势,是中医自主创新的先导,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倘能将形象、具象、抽象系统整合,有利于推动证候规范研究,朝向构建统一的医药学迈步。  相似文献   
145.
中药方剂有效成(组)分配伍研究   总被引:29,自引:12,他引:29  
方剂通过配伍提高临床疗效,组分配伍是中药方剂配伍的新形式。组分配伍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其目标是能够按照中医理论辨证用药,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临床适应证明确且针对性好,成分及作用机理相对清楚,质量稳定可控,能够产业化推广。因此,组分配伍必须要建立标准组分的配伍方法,并根据实验设计确定主要组分,剔除有毒组分,还要建立组分剂量配比的方法。组分配伍模式有从有效方剂的饮片配伍深入到组分配伍,直接组分配伍及单味药的标准组分配伍几类,组分配伍的作用方式仍然是多组分、多靶点、整体综合调节。有效组分配伍的意义在于确保临床用药剂量准确和安全有效,提高疗效,节省药材,减少毒副作用。通过上述工作创制成分清楚,机理明确的现代中药。现代对中药化学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结果为有效组分配伍提供了科学依据,现代医药学面临的多基因复杂性疾病靠单一成分难以获得最佳疗效为有效组分配伍新药提供了新机遇。因此,从传统有效复方中寻找最佳配伍,从成分清楚的单味标准组分中按中医理论组合最佳配伍,突破以临床经验积累作为中药研制的一贯模式,相信可以为中医学术进步及产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6.
王昕  苏霞  高艳  谢雁鸣  王永炎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20):2840-2843
新西兰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由药品管理有限公司/卫生基金管理局负责制定,最早于1999年公布,属非正式指南,主要为医药管理机构开展药物经济学评价提供指导性意见.新西兰医药管理由医药管理机构于2004年对原版进行修订并于2007年完稿,现行版本为第2版,较之第1版内容更加完善、系统、详细;对当前国际上现有的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涉及到的有争议的热点问题给予了探讨.该文从新版指南与第1版区别、修订的内容、现行版本特点、与第1版相比进步之处以及未来修订工作方向等对新版新西兰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内容做了简单介绍,为我国制定相关指导性文件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47.
在世纪之交的今天,对中医药学科的现状及未来做一番回顾与展望很有必要。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数千年来延绵不断发展的惟一文明,这常常令每一个炎黄子孙引以为骄傲。在华夏民族有文字可考的5000年发展历程中,尽管发生过多次重大自然灾害和战乱,除因大规模战争造成的短期影响外,人口最低极限从未少于5000万,也未发生过大流域的人口迁徙,可见中医药在防治疾病、抵御战乱和灾祸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无庸讳言,在中国有纪年史以来,在绝大部分时间里,中华民族的保健靠的就是中医药。自14世纪开始,历时200余年的文艺复兴,使欧洲从野蛮蒙昧…  相似文献   
148.
目的:探讨清开灵有效组分黄芩苷、栀子苷及其配伍治疗脑缺血大鼠药效及其药理作用。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TTC染色、神经功能检查法、病理超微组织观察综合评价黄芩苷、栀子苷及其配伍治疗脑缺血大鼠的功效作用,WESTERN-BLOT法测定Akt-PKB,CREB,PCREB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黄芩苷与栀子苷配伍具有神经脑保护作用,其功效优于单一组分治疗组和尼莫地平治疗组,并且对脑海马组织Akt/PKB,CREB,P-CREB蛋白表达有影响,其脑保护的药效加和作用与信号转导PI3K-Akt-PKB-BAD-CREB-PCREB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4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严峻复杂,探讨中医药防治COVID-19处方的用药规律及特点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月1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7个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管理局发布的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诊疗手册》收录的中医药防治COVID-19诊疗方案以及3位国医大师、4位知名中医药专家所拟的方药,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应用EpiData 3.0软件,建立"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处方库""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常用中药库",共收集有效中药处方93首,组成药物共计157味。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①药性寒、温居多,其中性寒69味,占43.95%;性温57味,占36.31%;性热较少,仅占1.27%;②味苦、辛、甘药物较多,不同时期药味有异,初期以辛味居多,中期、重症期以苦味为主,恢复期多用甘味药;③归经以入肺、胃、心者多,入肺经最多,占24.55%;初、中期多入肺胃,重症期则入心肾;④口服药物多无毒,仅6味药物具有毒性,分别是苦杏仁、绵马贯众、重楼、细辛、半夏、炮附片;⑤以具有解表、化湿、清热、补虚、化痰止咳平喘5类功效的药物居多,初期解表与清热并重,各占18.81%;中期化痰止咳平喘药物使用多,占29.61%;重症期清热使用最多,占33.33%;恢复期补虚使用最多,占36.47%。中药防治COVID-19的药性特点和功效分布与中医对其病因、病位、病机的认识紧密相关,临证辨治尤需注重分期用药及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150.
说“方”     
方为方剂的简称。作者认为,古人制方除遵循七方十剂、七情合和、君臣佐使等通则外,还蕴有深义。因之从方者仿也,象物于形似;方者旁也,穷理而旁通;方者放也,神用而无方;方者道也,蹈矩而循规;方者版也,具之在典册;经方时方,皆生生之具等6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