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3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126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8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0篇
  5篇
中国医学   48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了解我国胃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合并疾病特点、相关中西药联合使用情况。方法:采用频数分析和关联分析方法,对全国20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HIS数据库中住院患者诊断信息及医嘱信息进行分析。结果:胃恶性肿瘤合并疾病以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良性肿瘤最常见;并发症以浆膜腔积液、肺部感染、肝功能异常多见;在合并其他部位恶性肿瘤中50%以上为进展期胃恶性肿瘤;合并良性肿瘤中86.00%部位在消化系统及肾脏,合并症中,消化系统疾病占23.80%;按照关联规则进一步进行数据挖掘,计算出最常使用的联合用药方案为抑酸药物联合扶正和祛邪中药。结论:真实世界中胃恶性肿瘤疾患人群多数为进展期,伴有淋巴结及其他部位的转移;并且多同时合并中医脏腑辨证中的脾肾疾患,应注重关口前移早期干预,达到治未病的目的;抑酸止血药物联合扶正及祛邪中药的三药联合治疗方案具有关联性。  相似文献   
102.
采集全国多个省市共19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第一诊断"为过敏性紫癜患者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数据,使用频数分析及关联规则进行数据分析患者合并疾病及用药信息。在HIS数据的2 11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中,合并疾病前5位分别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上呼吸道感染、肾功能不全、病毒感染、肾小球肾炎(慢性)。在临床治疗中,西药以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泼尼松、抗感染药物如静脉输入头孢类药物常见,中药使用较常见的为活血化瘀类药物,其次为清热解毒类药物。联合用药方案中以活血化瘀类药物联合糖皮质激素为主,其次为活血化瘀类药物联合抗过敏药物,清热解毒类药物联合抗过敏药物。提示在真实世界中,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用药以中西医结合为主要治疗方案,活血化瘀是中药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3.
麻黄和五味子对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麻黄、五味子对大鼠肺纤维化病理形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氢化可的松组、麻黄组、五味子组以及麻黄+五味子组,其中假手术组10只,其余各组均16只。采用博莱霉素A5气管滴入法建立大鼠肺纤维化模型。分别于治疗7和28d时观察各组肺组织病理切片,测量肺小动脉血管内径(inner diameter,ID)、中膜核密度(nuclear density,ND),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后检测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7和28d时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肺泡炎等级明显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7d时氢化可的松组肺泡炎等级明显降低(P〈0.05),28d时麻黄+五味子组、氢化可地松组肺纤维化等级明显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ND增高,ID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五味子组、麻黄+五味子组、氢化可的松组ND降低(P〈0.05),麻黄组、麻黄+五味子组、氢化可的松组ID增高(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MVD显著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麻黄+五味子组、氢化可的松组MVD降低(P〈0.05)。结论:麻黄和五味子联合应用对肺纤维化的肺部小动脉损伤有保护作用,可抑制肺微小血管增生。五味子可降低ND,减少微血管计数,麻黄可增高ID。  相似文献   
10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严峻复杂,探讨中医药防治COVID-19处方的用药规律及特点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月1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7个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管理局发布的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诊疗手册》收录的中医药防治COVID-19诊疗方案以及3位国医大师、4位知名中医药专家所拟的方药,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应用EpiData 3.0软件,建立"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处方库""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常用中药库",共收集有效中药处方93首,组成药物共计157味。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①药性寒、温居多,其中性寒69味,占43.95%;性温57味,占36.31%;性热较少,仅占1.27%;②味苦、辛、甘药物较多,不同时期药味有异,初期以辛味居多,中期、重症期以苦味为主,恢复期多用甘味药;③归经以入肺、胃、心者多,入肺经最多,占24.55%;初、中期多入肺胃,重症期则入心肾;④口服药物多无毒,仅6味药物具有毒性,分别是苦杏仁、绵马贯众、重楼、细辛、半夏、炮附片;⑤以具有解表、化湿、清热、补虚、化痰止咳平喘5类功效的药物居多,初期解表与清热并重,各占18.81%;中期化痰止咳平喘药物使用多,占29.61%;重症期清热使用最多,占33.33%;恢复期补虚使用最多,占36.47%。中药防治COVID-19的药性特点和功效分布与中医对其病因、病位、病机的认识紧密相关,临证辨治尤需注重分期用药及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105.
后基因组时代中医证候组学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完成后 ,研究便进入更为艰巨和复杂的后基因组时代 ,其主要工作是阐明一些已知基因的功能 ,并进行基因组序列变异研究 ,这必将为自然科学各学科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同时也将促进各学科的进一步渗透和整合 ,出现新的科学发展格局。中医药学又一次面临一个大好机遇的选择 ,若能很好地吸取当代科技精华 ,在其所能提供的技术平台上融合中医药的独特研究思路 ,将促进中医药学的发展 ,特别是对中医药重大问题 ,如对证候组学研究的突破产生影响 ,在WHO生物医学家们认同“个体化的具体治疗”是临床试验的最高层次的时候 ,运用…  相似文献   
106.
精制清开灵干预MCAO再灌注损伤的药效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工艺改进后的精制清开灵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拮抗作用。 方法:选取成年雄性大鼠120只,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病理学指标判断不同治疗组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的拮抗作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脑组织海马脑源性生长因子(BDNF)含量的变化。 结果:精制清开灵减轻脑缺血大鼠再灌注损伤,核磁共振表现为病灶周边区RA值,FA值明显高于模型组,脑源性生长因子BDNF表达多于模型组。 结论:精制清开灵具有脑神经保护作用,在有效时间窗内给予该药物的干预可能是减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措施,其作用与BDNF有关。  相似文献   
107.
在老龄化状况加剧的社会进程中,以中医学观念为指导,树立"积极老龄化"的观点,鼓励老年人积极地面对老年生活,保持身心健康状态且将自己作为社会的重要资源,融入并参与社会活动,这是促进维护脑健康的重要环节。从"中医对脑及脑老化的认知重在过程观察""脑健康体检与轻度认知障碍警示防治""老年人群轻中度认知障碍的‘以证统病’的循证医学与叙事医学观察治疗"三个方面进行阐述,认为积极老龄化应成为中医学术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并希望推荐进入中国脑科学研究计划。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通过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发病的影响因素,建立发病概率预测模型,为缺血性脑卒中提供早期防治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发病概率预测模型并计算ROC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进行评价.结果 病例组超急性期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蛋白(S100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溶血磷脂酸(LPA)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眼底动脉硬化(AS)、LPA通过筛选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ROC曲线下面积达0.9761.结论 NT-proBNP、S100B、Hs-CRP、LPA均可较好地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LPA和AS的lo-gistic回归模型能较为准确地预测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概率.  相似文献   
109.
采用AGREEⅡ工具评价国内社区获得性肺炎(成人)临床实践指南的方法学质量。手工检索的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万方、维普4个中文数据库自建库—2017年3月,由各学会或组织编写的临床实践指南,采用AGREEⅡ工具进行评价。分别分析每个指南的范围与目的、参与人员、制定严谨性、表达清晰性、应用性、编辑独立性。共检索出符合纳入标准的4部指南。研究结果表明,4部指南的"范围和目的"(45.8%)和"表达的清晰性"(44.75%)分值最高,其次是"参与人员"(31.9%),"制定的严谨性"(18.98%),得分最低的是应用性(7%)和编辑独立性(1%)。社区获得性肺炎指南的应用性和独立编辑性,在以后的指南研制或更新中,除加强遵循国际通用原则外,还应注重加入中医药诊疗特色,尤其是对西医干预措施进行补充等的相关证据。  相似文献   
110.
考察通络醒脑泡腾片对多发脑梗死性痴呆(multi-infarct dementia,MID)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i NOS,VEGF及LDH-5影响。采用微血栓栓塞法制备MID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50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片(喜得镇)组(0.7 mg·kg~(-1)),通络醒脑泡腾片高、中、低剂量组(7.56,3.78,1.59 g·kg~(-1)),另取10只假手术动物作为平行对照组,连续灌胃90 d。运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腹主动脉取血测定不同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 NOS和VEGF的含量;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测定MID大鼠海马LDH-5的表达。结果显示通络醒脑泡腾片能明显缩短MID模型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增加逃逸平台进入次数,延长中环滞留时间,在1,5,30,200 S-14个切变率下,也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的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以及血清i NOS,VEGF含量和LDH-5平均光密度,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通络醒脑泡腾片能提高MI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改善外周血液流变学,降低i NOS,VEGF的含量及海马LDH-5表达,进而改善脑组织能量供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