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2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126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8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0篇
  5篇
中国医学   48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中医研究的三个重要趋势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就科学理念对实验设计的指导作用而言,当前中医研究有三个重要趋势:1.从线性的简单系统走向开放的复杂巨系统;2.由模式生物走向人体实验;3.由“纯粹”科学走向与人文科学相融合。  相似文献   
12.
老年期痴呆主要有老年性痴呆和血管性痴呆两种,前者已知是不可逆的,越来越多的血管性痴呆是否也像老年性痴呆那样进行性加重,还是存在治疗后恢复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复方栀子注射液解热抗炎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复方栀子注射液解热抗炎的作用。方法通过家兔细菌内毒素发热、大鼠干酵母发热实验观察其解热作用;通过大鼠角叉菜胶所致足肿胀、小鼠二甲苯耳肿胀模型观察其抗炎作用。结果复方栀子注射液2mL/kg剂量组能明显减轻细菌内毒素所致家兔发热反应和干酵母所致大鼠发热反应;2、4mL/kg剂量组能显著抑制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肿胀和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结论复方栀子注射液具有明显的解热、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头痛方剂用药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头痛是临床各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中医把它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进行研究。历代医家对头痛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结他们的经验,对于提高临床疗效是有益的。而治疗头痛的方剂可以直接体现医家们治疗头痛经验,为此,本研究拟探究历代医家治疗头痛方剂用药的规律。1 头痛方剂用药频次统计从《中医方剂大辞典》收载的10余万首方剂中,选出502首以头痛为主治的方剂,进行统计。使用频次在前15位的中药,依次是川芎、甘草、防风、白芷  相似文献   
15.
基于聚类分析的径向基神经网络用于证候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优化中医证候诊断模型,为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研究提供可行性方法.方法:提出用于中医证候诊断的径向基(Radi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利用聚类分析确定RBF神经网络隐层的参数,运用最小二乘确定RBF神经网络输出层的参数.结果:通过模型检验,证候诊断模型判准率比BP网络模型判准率高;证候诊断模型训练速度比BP网络模型快.结论:基于聚类分析的RBF神经网络用于中医证候诊断的研究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黄芩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黄芩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探索黄芩苷治疗脑缺血的药理作用机制。方法 :分别从假手术组、局灶性脑缺血组、黄芩苷治疗组SD大鼠的脑组织中抽提总RNA ,Cy3 ,Cy5荧光标记 ,反转录分别合成cDNA探针后 ,与含有 4096条大鼠基因的BioStar基因表达谱芯片杂交 ,AxonGenepix 40 0 0B扫描仪扫描 ,GenePixPro 3 .0软件分析表达信号。结果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组差异表达的基因有 211条 ,其中 12条基因上调 ,199条基因下调。黄芩苷治疗后差异表达的基因有 177条 ,其中有 89条基因上调 ,而 88条基因下调。进一步分析发现 ,1个在模型组下调的基因经黄芩苷治疗后上调 ,3个在模型组上调的基因经黄芩苷治疗后下调 ,3个在模型组上调的基因经黄芩苷治疗后表达进一步增强。结论 :在基因组水平上黄芩苷可能通过多基因 ,多途径调节大鼠脑缺血基因表达谱而发挥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17.
卒中后患者认知损害的脑影像学改变与中医证候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金洲  盛彤  刘峘  王永炎 《中医杂志》2004,45(2):132-134
目的:调查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中医证候分布与脑影像学改变的关系,确认卒中后认知损害的临床测定值,为卒中后认知损害的中医危险因素的干预和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对住院脑卒中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评定与头颅CT检查,并进行中医证候积分评定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各个证候出现率按概率大小排列为:肾精亏虚证、痰浊阻窍证、瘀血阻络证、肝阳上亢证、腑滞浊留证、热毒内盛证,以及气血亏虚证.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腑滞浊留对基底节梗塞后认知损害的相对危险度较高, 热毒内盛对梗塞伴脑萎缩后认知损害的相对危险度较高, 肾精亏虚证对左半球或双侧梗塞后认知损害的相对危险度较高, 但气血亏虚对放射冠梗塞后认知损害的影响呈负相关. 结论: 卒中部位和性质的影像学改变与中医证候有显著相关性,提示肾虚、痰浊、血瘀,以及腑滞、热毒可能是卒中后认知损害的危险因素, 但与气血亏虚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8.
中医证候研究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人工神经网络的原理及应用领域,并在充分阐释证候系统的非线性、复杂性特征的基础上,探析了人工神经方法用于证候研究的可行性,最后进一步介绍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证候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北京中医医院互联网处方中药饮片的使用情况为例,分析互联网中医医疗的特色特点, 为互联网医院药房建设合理性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回顾分析的方法,利用医院HIS系统抽取2020 年3-6月的互联网中药饮片处方,采用Excel 2010对患者情况、药味、剂数、饮片使用频率等数据进行整理统计。结果:北京中医医院开展互联网医疗以来共诊疗患者621例、1378人次,线上饮片处方共计1022 张、16872剂。其中,患者年龄涵盖各年龄段,但以31~60岁为主,达到了412人,占66.3%;本研究涉及医院科室17个,以肿瘤、皮科、肝病科位居前位,占63.4%;患者所在地区分布以华北地区为主,占60%。 结论:开展线上中医互联网诊疗服务是日常线下门诊医疗的重要补充,在保证中医辨证论治特点的同时,可有效缓解看病难等问题,使优质医疗服务的范围得到了有效拓展。针对互联网药房服务目前面临的监管与技术困局,本文提出线上药房建设“八要素”,为互联网药学服务的发展提供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