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评价双时相PET显像在胃癌及胃癌术后复发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5例疑似胃癌及胃癌术后可疑复发患者行18F-FDG常规及延迟扫描,用目测法及ROI法测定胃部病变部位的SUV值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A组为高度怀疑原发胃癌组共20例,其中17例为恶性肿瘤,另3例为炎性病变。B组为胃癌术后组共35例,确诊为术后复发28例,吻合口炎症7例,双时相扫描较常规扫描诊断胃癌及术后复发的准确度高、假阳性率低、特异性强。结论双时相18F-FDG PET能较常规PET及CT更好地鉴别良恶性摄取、判断有无术后复发,可有效提高胃癌与术后复发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以锝99—甲氧基异丁基腈 (99mTc MIBI)为显像剂的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 ,在颅内肿瘤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后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 观察 1 8例颅内肿瘤患者行X 刀或γ 刀治疗后的CT、MRI及SPECT影像改变 ,结合病理结果分析SPECT显像与肿瘤放射外科治疗后疗效的关系。结果 SPECT所显示病灶区的 99mTc MIBI浓聚程度与肿瘤增殖活力密切相关 ,浓聚越明显 ,肿瘤活力越高 ,即复发的可能性越大 ,而放射性坏死灶仅见很淡或几乎没有 99mTc MIBI浓聚。结论  99mTc MIBI可反映脑肿瘤活力 ,以 99mTc MIBI为显像剂SPECT扫描可帮助区分颅内肿瘤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后的放射性坏死或复发。  相似文献   
33.
脑的生物重要性和复杂性是不言而喻的。探索脑功能的本质一直是生命工作者的不懈追求。但是无创条件下显示人脑的功能状态一直进展缓慢。思维本质仍然是自然科学不倦探索的4项热门主题之一。现代医学观念和模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突出体现了人的心理健康,凸现心理、精神、行为等重要性,这就要求对人脑的功能机理进行深入的探究。国际上继人类基因组计划后又启动了人类脑计划、虚拟人计划,都对脑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真正对活体人脑进行深入研究的设备很少。PET的出现为人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式。  相似文献   
34.
PET/CT是将PET和CT两种先进的影像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新型影像设备。PET能从分子水平上反映人体组织的生理、病理变化,异常生化、代谢改变的影像技术;CT是高档多排螺旋CT,可显示机体精细的解剖结构。PET/CT实现了PET图像和CT图像的同机融合,形成了两种技术的优势互补,具有极高的诊断性能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5.
邱贵华  王楷堂  高荣光  高瞻 《医学争鸣》2005,26(17):1578-1578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本院住院肾脏疾病患者71(男43,女28)例,平均年龄42.8岁.其中泌尿系结石42例,输尿管狭窄10例,肾萎缩8例,肾癌、肾结核、慢性肾功能衰竭各3例,多囊肾、前列腺增生各1例,共80个患肾,其中17例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6.
胰腺假性囊肿比较少见,本文收集28例,其中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4例经囊肿穿刺证实;此前10例根据急、慢性胰腺炎病史临床确定。现报告其临床特征及影象诊断。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男18例,女10例;年龄4~64岁,平均29岁。病程5小时到20年。20例因伴急、  相似文献   
37.
~(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ATP干预试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初步应用侯建萍,王楷堂,李云良,盖晓波,陈新河,林瑶琴,原锦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中的药物干预试验在冠心病诊断及病情评价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沿用较长的是潘生丁试验.最近国外陆续报告了腺若干预?..  相似文献   
38.
目的:回顾性探讨PET/CT对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肿瘤病人200例,其中未治疗病人71例,巳治疗病人129例,经静脉注射^18F—FDG 45分钟后。进行PET/CT扫描。结果:未治疗病人71例中,PET/CT准确诊断有68例(95.7%),阴性3例,发现肿瘤转移54例.其中广泛转移30例。已治疗组129例中,提示肿瘤复发或/伴转移96例。其余33例在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后未见肿瘤复发。结论:PET/CT具有对病变部位的进行精确定位和定性的优势。大大提高了诊断疾病的准确率。尤其是肿瘤的早期诊断、分期,指导制定治疗方案,判断肿瘤有无复发与坏死以及预后的估计,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9.
18F-FDG PET/CT评估鼻咽癌远处间隔转移及诊断效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18F-FDG PET/CT扫描的鼻咽痛病人远处间隔转移情况及医生利用PET/CT诊断鼻咽癌远处间隔转移的效能进行分析.方法 75例鼻咽癌分为3组,原发未经治疗组、治疗中组和经治疗组.分析鼻咽癌远各组别远处间隔转移部位、发生率及比较不同组别远处间隔转移发生机会是否有差异.采用5级分类诊断法,选取不同的分级点作为截止点绘制ROC曲线,并寻找最佳截止点评价诊断效能.结果 75例鼻咽癌中,原发未经任何治疗的22例,经放射性治疗51例,2例正在治疗中.原发未经治疗组远处间隔转移发生率为59.1%,治疗后组远处间隔转移发生率为68.6%,治疗后组与原发未经治疗组远处间隔转移发生几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远处间隔转移最常见的部位依次是远处间隔淋巴结(38.67%)、骨骼(36%)及肝脏(25.33%).ROC曲线分析表明3为最佳截止点,18F-FDG PET/CT诊断效能较高(敏感性86.36%,特异性88.24%,准确性76.8%).结论 远处间隔转移发生率较高,最常见的部位是远处间隔淋巴结.医生利用PET/CT诊断鼻咽癌远处间隔转移的效能较高.  相似文献   
40.
目的:初步评价11C-MET PET/CT脑显像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5例健康志愿者和36例脑部肿瘤患者,健康志愿者行11C-MET PET/CT脑显像,并作为对照组,36例脑部肿瘤患者中19例同时行11C-MET及18F-FDG PET/CT显像,17例仅行11C-MET PET/CT显像;结合健康对照组图像,对本组36例脑部肿瘤患者11C-MET PET/CT脑显像进行分析,并对同时进行18F-FDG PET显像者进行配对比较。结果:所有患者中,11C-MET PET/CT显像阳性者30例,T/B均值为1.72±0.39,18F-FDG PET/CT显像阳性者9例,T/B均值为1.49±0.13。19例患者接受11C-METPET/CT及18F-FDG PET/CT脑显像,T/B均值分别为1.64±0.49及1.16±0.36(t=3.33,P<0.01)。11C-METPET/CT显像诊断脑肿瘤初诊患者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均为100%,其诊断脑肿瘤复发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4.7%(18/19)、100%(5/5)、95.8%(23/24)。结论:单独行11C-MET PET/CT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