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探讨采用立体定向和间质放疗技术,治疗颅咽管瘤的方法和预后.方法对23例囊性颅咽管瘤采用CT引导立体定向技术,肿瘤囊腔内放置贮液囊导管,按3.7-7.4MBq/克肿瘤组织注入Cr32po4进行内放疗.结果16例获得逐渐改善,3例恶化,2例偏瘫恢复正常,所有内分泌功能障碍,均获得稳定或不同程度好转,复查CT或MT示1例瘤体增大,1例新的囊腔形成,1例导管在脑室内,其余囊腔均明显缩小,其中9例囊腔几乎消失.结论立体定向间质放疗对囊性颅咽管瘤可以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PET/CT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PET/CT是将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和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两种先进的影像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新型影像设备。PET能从分子水平上反映人体组织的生理、病理、生化、代谢改变;多排螺旋CT则可显示机体精细的解剖结构。PET/CT实现了PET图像和CT图像的同机融合,形成两种技术的优势互补,具有极高的诊断性能和临床应用价值。本文着重介绍PET/CT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介绍18F-FDG的制备,探讨其在肿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149例检查对象行18F-FDG代谢显像,其中正常成人20例,已治疗肿瘤患者129例,观察18F-FDG在正常成人及已治疗肿瘤患者体内摄取情况。结果18F-FDG在肿瘤组织呈高摄取,但在肺部良性病变如肺结核、单发结节摄取多存在假阳性及肝肾组织肿瘤摄取少易出现假阴性,对于膀胱及其周围组织由于放射性本底较高代谢显像不明显。结论18F-FDG代谢显像灵敏度高但特异性差,存在假阳性及假阴性现象,给部分肿瘤诊断造成困难,这个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新的特异性正电子显像剂的开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109例肾病者进行核素肾动态显像及肾小球滤过率(GFR)定量测定以评价肾功能。方法 应用SPECT进行~(99)Tc-DTPA肾动态显像,按Gates公式自动计算出GFR。结果 ①肾血流灌注及肾摄取核素量随着肾功能损伤的逐渐加重而逐渐减少,可以从功能显像的情况判断肾功能;②正常人的GFR平均为(103.00±15.99)ml·min~(-1),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逐渐下降趋势,超过50y后更为明显;肾病患者在肾功能稳定期,其GFP已下降,平均为(79.11±16.86)ml·min~(-1);肾功能不全代偿期的GFR进一步减少,平均为(42.66±11.56)ml·min~(-1);失代偿期的GFR为(26.76±8.48)ml·min~(-1);尿毒症期的GFR为(11.13±6.38)ml·min~(-1)。结论 ~(99m)Tc-DTPA所反映的肾小球滤过功能的肾动态显像及GFR定量指标提示GFR在判定肾功能方面比血清Cr、BUN更为灵敏、准确,更能客观念和准确地判断肾脏整体功能和各肾的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将81例在同期内进行核素肝显像及肝动脉造影的结果作一对比性分析。81例中,按全国肝癌防治研究协作会议拟定的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诊断为肝癌66例(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细胞性肝癌15例,转移性肝癌2例),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及其他疾病15例(其中多囊肝3例,肝海绵状血管瘤2例,肝囊肿、阿米巴肝脓肿、上腹部腹膜假性粘液瘤、多囊肾各1例为手术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17.
PET-CT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ET)脑功能的研究是探知脑功能重要手段之一,在此领域已经有了长足的进展,主要应用的方面是:脑代谢显像、脑灌注和脑血流显像、脑受体显像,其中以代谢显像应用最为广泛。特异性显像剂的开发是未来发展的方向,PET显像会在脑功能领域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多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MSCT)的脑灌注成像为超早期诊断脑梗死和对脑肿瘤的诊断、评估及预后的监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PET-CT联合起来必定会促进神经系统影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全身18F-FDG PET/CT在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全身18氟[18F]-FDGPET/CT在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患者行全身18F-FDGPET/CT检查,分别对单独PET图像、单独CT图像及PET/CT融合图像进行判读,所得结果与病理和/或随访结论比较。结果PET/CT对原发灶检出率优于单独PET及单独CT(灵敏度分别为59.5%(25/42)、35.7%(15/42)、及23.8%(10/42),χ2值分别为8.100及13.067,P<0.01,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28.6%患者(12/42)经PET/CT检查后发现分期改变(包括4例未找到原发灶患者)。在29例已行颈部肿块切除病例中,有5例局部仍可见异常高代谢灶,提示肿瘤残余。PET/CT、单独PET及单独CT假阳性率分别为4.8%(2/42)、16.7%(7/42)及9.5%(4/42)。结论18F-FDGPET/CT全身显像对于寻找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患者的原发灶、了解肿瘤生物学特性及全身侵犯情况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有利于临床及时制定或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心肌梗塞(简称心梗)是严重危及病人生命的疾病之一,左心功能检查对于了解心梗发展过程的规律性、指导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本文对26例陈旧性心梗病人用核素心脏功能仪测定了左心功能(LVEF),进行分析并初步评价心梗后的左心功能状态。临床资科 26例皆为男性,年龄40~72岁,平均60.27±6.29岁。本组均经临床确诊为陈旧性心肌梗塞,其中有急性心梗史者23例,病程3个月至15年,平均6.09年。  相似文献   
20.
恶性肿瘤易发生骨转移。临床极为常见。既往靠X线诊断,但骨转移癌的早期诊断尚有困难,近年来由于核医学仪器及核素治疗药物的研制取得重要进展。目前SPECT全身骨显像已成为诊断早期骨转移癌的最主要的检查方法。核素靶治疗亦为临床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