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1篇 |
免费 | 0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15篇 |
基础医学 | 150篇 |
临床医学 | 2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外科学 | 14篇 |
综合类 | 41篇 |
预防医学 | 14篇 |
药学 | 1篇 |
中国医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22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22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目的探讨在胚胎移植(ET)后第14~16天单次血HCG值与临床妊娠最终结局的关系。方法 329例常规超促排取卵移植后第14~16天检测血HCG值确定生化妊娠,于移植后35天腹部B超确定临床妊娠,追踪随访直至妊娠的最终结局。在329例临床妊娠中,有145例在移植后第14天测血HCG值;102例在移植后第15天测血HCG值;82例移植后第16天测血HCG值。并按照检测血HCG的时间,将随访的妊娠结局分为四组。多胎(包括双胎和三胎)组,单胎女婴组,单胎男婴组,临床流产组(包括早、中、晚期流产),One-Way ANOVA检验分析移植血HCG水平与多胎,胎儿性别,临床妊娠流产的关系。结果 1.在移植第14-16天,血HCG水平在多胎组、单胎女婴组、单胎男婴组、临床流产组均逐渐降低,多胎组血HCG水平与单胎女婴组、单胎男婴组、临床流产组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2.在145例移植后第14天,单胎女婴组与单胎男婴组(P=0.037)、临床流产组之间(P=0.001)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单胎男婴组与临床流产组间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202)。3.在移植第15及第16天,单胎女婴组与单胎男婴组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204及P=0.379),与临床流产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9及P=0.001);而单胎男婴组与临床流产组无统计学差异(P=0.154及P=0.083)。结论胚胎移植后第14-16天血HCG值与临床妊娠最终结局有密切相关性。多胎妊娠组,单胎女性组,单胎男婴组,临床流产组的血HCG均值逐渐降低。多胎妊娠显著高于单胎组;临床流产组显著低于单胎女性组。单胎男婴组与临床流产组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03.
胚胎植入是生殖医学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胚胎植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胚泡和子宫内膜之间的通讯和相互协同作用,被认为是调控雌性生育和发展避孕方法最理想的靶点和最关键的环节,与人类生殖健康关系极其密切。虽然近些年借助辅助生育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生育的人渐渐增多,但成功率仅30%-40%,影响胚胎植入的因素为影响A;;RT成功率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就影响胚胎植入的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运用基于8位点的PCR-荧光探针法检测人Y染色体AZF区微缺失情况,分析其结果的可靠性并探讨其对严重少精或无精症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150例严重少精或无精子症患者的外周血,分别运用PCR-荧光探针法和多重PCR凝胶电泳法进行检测Y染色体微缺失AZFa、AZFb、AZFc和AZFd区共8个位点,统计其缺失情况,并分析两方法检验结果的一致性。结果:Y染色体微缺失总发生率为6.00%,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组为9.26%;严重少精子症组为4.17%;PCR-荧光探针法和PCR-电泳法检测结果完全一致。结论:Y染色体AZF区与精子生成关系密切,严重少精子症或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男性行辅助生殖技术前应筛查其微缺失情况;PCR-荧光探针法检测人Y染色体AZF区微缺失稳定快捷,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第一极体形态学与卵细胞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相关性及卵细胞非整倍体产生的机制。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IVF-ET周期中未受精卵母细胞染色体非整倍体,观察第一极体形态与未受精卵母细胞非整倍体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随极体形态级别增高,非整倍体的发生率增高。一级极体组卵细胞非整倍体的发生率和四级极体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第一极体的形态学和卵细胞的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之间存在相关性。由具有4级形态第一极体的卵细胞发育而来的胚胎不适用于移植。 相似文献
106.
本文研究了183对反复流产夫妇的染色体核型,其中发现9例异常,7例为相互易位。作者讨论了染色体异常在反复流产病因学中的地位,并探讨其致流产的机制及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07.
辅助生育技术中常用的促超排卵药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控制性促超排卵对获得一定数量的优质卵泡是重要环节,也是辅助生育技术取得成功的关键。本文综述了辅助生育技术中常用的促超排卵药物的种类,其作用机理及配伍应用方式。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利用生殖医学实验室选修课培养妇产科学专业研究生熟悉辅助生殖实验操作技能,以生殖医学前沿研究为基础开拓科研思路,建立模拟生殖实验室.方法 编写适合妇产科学专业研究生掌握的教材,结合生殖医学相关研究提高学生对辅助生殖技术的认知能力.结果 结果发现研究生在较短时间内熟悉了辅助生殖实验技术的基本内容,了解了有关生殖医学的...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助孕方式用于小卵泡排卵性不孕患者的促排卵效果及妊娠结局,寻找一种更加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前瞻性分析301例小卵泡排卵患者的455个自然监排周期和459个促排卵助孕周期,根据患者输卵管情况及配偶精液结果,在病人知情同意条件下分为用药促排组、宫腔内夫精人工授精(AIH)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组。B超监测卵泡发育情况,并根据具体发育情况决定促排用药及剂量。比较三组间排卵日/HCG日优势卵泡(≥15mm)数、最大卵泡直径、Lufs发生率、OHSS发生率、周期妊娠率、异位妊娠率、多胎率及早期流产率。结果经以上助孕方式治疗后IVF-ET组的HCG日优势卵泡(≥15mm)数、周期妊娠率均高于其他两组,Lufs发生率低于其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VF-ET组OHSS发生率及多胎率高于其他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用药促排组及AIH组中应用克罗米芬(CC)、尿促性素(HMG)、CC+HMG的三种用药方案中,CC+HMG周期妊娠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用药早期流产率最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促排卵治疗对小卵泡排卵的患者有明显疗效;促排药物使用CC)联合HMG则有利于减轻CC的副作用,避免HMG引起的卵泡过小即排卵的情况,提高妊娠率,降低流产率;在药物促卵泡发育的同时,根据患者适应症采用辅助助孕技术AIH或IVF可进一步提高妊娠率,是小卵泡排卵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0.
子宫内膜癌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对子宫内膜癌的细胞和分子遗传学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本文综述了子宫内膜癌的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变化的部分研究结果,旨在总结子宫内膜癌的分子遗传学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