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73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25篇
  1篇
中国医学   33篇
肿瘤学   1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浅谈护理与法律内容的教学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增强护理本科生的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在《护理学导论》中涉及的“护理与法律”的教学内容中应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并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从而真正增强学生自理学习能力及法制观念。  相似文献   
122.
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对人体的伤害,主要是其化学反应物硫酸盐所造成。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有20~50%氧化成硫酸、硫酸盐。它们以气溶胶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被称为硫酸雾。目前,我国很重视大气硫酸雾污染问题。1981年医科院卫研所研制了气溶胶干法自动采样器和半自动硫酸雾测定仪,并首次报道了应用该仪器在北京进行  相似文献   
123.
目的:研究肝星状细胞在肝纤维化大鼠部分肝切除后的活化情况及其对肝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和肝再生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组、肝纤维化组和肝纤维化大鼠部分肝切除组。其中肝纤维化大鼠部分肝切除组根据术后取材时间又分为6小组,分别于术后12h、1、3、5、7和14d取材。计算肝指数评价肝再生情况;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和肝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肝纤维化大鼠部分肝切除后肝指数逐渐增加,但递增速度缓慢;肝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规律;肝细胞生长因子表达早期下降,而后升到一最高值后开始降低。结论:(1)肝纤维化大鼠部分肝切除后残肝可以再生;(2)活化肝星状细胞术后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多的规律性变化;(3)肝星状细胞可能是术后肝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和残肝再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4.
目的:探讨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胆囊收缩素水平(Cholecystokinin,CCK)与食管癌患者胸腔镜手术治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 2020年 1 月至2021 年7 月我院收治的 78 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的观察组,选取同时期 50 例健康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的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食管癌患者胸腔镜手术治疗后患者的预后不同,将患者分为良好组和不良组.分析患者的预后情况;记录并对比对照组和观察组的血清GSH-Px、CCK水平;比较术后良好组、不良组血清GSH-Px、CCK水平,并分析血清GSH-Px、CCK以及联合检测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GSH-Px、CCK水平明显高于和对照组(P<0.05).不良组血清GSH-Px、CCK水平均明显高于良好组(P<0.05).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最佳界限血清GSH-Px(253.65 U·L-1)、CCK(143.36 pg·mi-1)可获得ROC 曲线下最大面积,两项联合检测结果阳性,表明食管癌胸腔镜治疗预后不良和患者血清GSH-Px、CCK水平密切相关,且两项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血清 GSH-Px、CCK 水平检测有利于食管癌患者胸腔镜手术后观察肿瘤细胞情况,便于为食管癌患者进行预后治疗  相似文献   
125.
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病理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 13例副神经节瘤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 ,其中男 10例 ,女 3例 ,平均年龄 43岁。病变部位分别为眼眶2例 ,颈部 4例 ,腹膜后 7例。其中腹膜后 1例术后 2年半复发 ,并伴区域淋巴结转移。全部病例均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 ,大部分病例做组化染色。结果显示 ,副神经节瘤的组织形态有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一些特征。免疫组化标记阳性率NSE( 10 0 % ) ,ChromograninA( 76.9% ) ,Synaptophysin( 76.9% ) ,S -10 0蛋白 ( 61.5 % ) ,CK ,EMA及Vim呈阴性。认为病理组织形态并不能作为判断副神经节瘤预后的指标 ,并对副神经节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6.
目的:观察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三七粉治疗失血量及预防深静脉血栓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入选患者为我院2014年9月~2015年10月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0例90膝,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性别、年龄、手术关节数、病例数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组间比较,所有患者入组前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观察组伤口引流量(458±50)mL低于对照组(597±45)mL;观察组患侧和健侧下肢经周差值(0.5±0.2)cm低于对照组(0.8±0.3)cm;观察组深层静脉血栓发生率为7.5%低于对照组的25.0%,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给予口服三七粉可有效控制术后失血量,并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改善患者愈后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7.
目的:观察中药烫疗联合西药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药烫疗联合西医结合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成功治疗48例,成功率为96%;对照组患者成功治疗37例,成功率为74%,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应用,中药烫疗联合西医结合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成功率更高,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痛苦且见效快,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8.
目的 通过分析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 an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CTD-ILD)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组疾病的了解与认识。 方法 收集并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1 日~2014年6月30日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138例CTD-ILD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血气分析、肺功能、肺部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等临床资料。 结果 CTD-ILD患者138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106例,患者年龄26~79岁,平均年龄56.00±12.12岁。呼吸系统症状发生率高于全身症状,全身症状发生率高于皮肤表现、眼干口干等。93例患者进行血气分析检查,其中低氧血症36例,Ⅰ型呼吸衰竭5例,Ⅱ型呼吸衰竭0例。68例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查,其中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47例,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1例,弥散功能障碍65例。CTD-ILD的HRCT表现多为磨玻璃影、网格影、蜂窝影、实变影、结节影等。 结论 CTD-ILD患者好发于女性,肺部病变症状可首发于CTD症状之前,并可独立进展,因此在发现间质性肺病时应注意继发于结缔组织病的可能,早期筛查血气分析、肺功能及肺部HRCT有利于CTD-ILD的诊断及治疗方案制定。  相似文献   
129.
患者女 ,13岁 ,因右下腹反复疼痛 6个月 ,加重 2d ,于1996年 4月 18日以“右下腹包块待查”入院。患者 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有右下腹疼痛 ,曾在当地医院以“慢性阑尾炎”“肠炎”等治疗 ,无明显好转 ,疼痛反复发作 ,2d前因右下腹疼痛加剧 ,由外院转入我院。过去无肿瘤或手术史。体检 :营养较差、消瘦 ,贫血貌 ,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见肿大 ,皮肤未见色斑或肿物 ,右下腹可触及一鸭蛋大小包块 ,质硬 ,无反跳痛 ,余无特殊。结肠造影显示升结肠肿物。术前诊断升结肠肿物 ,同年 4月 2 6日行升结肠肿物切除术。病理检查 :送检结肠一段 15 0cm ,…  相似文献   
130.
目的分析麒麟丸联合戊酸雌二醇片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内蒙古林业总医院治疗的月经不调患者15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5利)和治疗组(76例)。对照组饭后温水口服戊酸雌二醇片,2片/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口服麒麟丸,6g/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孕酮(P)、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等激素水平和临床症状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2.00%和90.7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E2、LH等激素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腰骶酸痛、神疲乏力、小乳房胀痛、畏寒肢冷、腹胀痛等临床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麒麟丸联合戊酸雌二醇片治疗月经不调,可明显改善患者激素水平及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