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3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06篇
内科学   61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119篇
预防医学   44篇
药学   41篇
  2篇
中国医学   46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81.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前后DEK-NUP214融合基因的动态变化及其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移植前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和流式细胞仪(FCM)检测2012年9月至2017年9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allo-HSCT的15例初诊DEK-NUP...  相似文献   
482.
目的寻找可以协助诊断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PTLD)的EB病毒DNA(EBV-DNA)载量及其持续时间的最佳临界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2016年1月至12月期间haplo-HSCT后合并EBV感染患者的相关数据,通过构建ROC曲线计算约登指数寻找对PTLD有诊断意义的EBV-DNA载量及其持续时间的临界值。结果共纳入94例患者,其中20例(21.3%)发生PTLD,诊断PTLD时中位EBV-DNA载量为70400(1710~1370000)拷贝/ml,EBV血症中位持续时间为23.5(4~490)d。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TLD组与非PTLD组两组间EBV-DNA最高载量及EBV血症持续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8,P=0.001)。构建ROC曲线计算约登指数,EBV-DNA载量≥41850拷贝/ml对PTLD有诊断意义[曲线下面积(AUC)=0.847],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611、0.932;EBV血症持续时间≥20.5 d对PTLD有诊断意义(AUC=0.833),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778、0.795。结论动态监测haplo-HSCT后PTLD高危患者的EBV载量及关注其持续时间有重要临床意义,有助于预测PTLD的发生并早期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83.
目的 优化超临界CO2萃取法萃取南方红豆杉中挥发油和10-DABⅢ的工艺条件。方法 以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分离温度、物料与夹带剂的比例和夹带剂浸泡时间等为考察因素,以红豆杉中挥发油的得率和10-DABⅢ的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最佳工艺条件。结果 最佳工艺条件为以无水乙醇为夹带剂,物料与夹带剂比例为1:3,萃取压力270 bar、萃取温度35℃、分离温度40℃,萃取时间2.5 h。红豆杉挥发油的得率为23.422%,10-DABⅢ的含量0.546‰。结论 所用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红豆杉中挥发油和10-DABⅢ的提取。  相似文献   
484.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脑脊液EB病毒检出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7年1月至2022年6月, 1100例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血液病患者因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送检脑脊液病毒检测, 其中19例脑脊液EB病毒检测阳性, 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 19例脑脊液EB病毒阳性患者中男12例, 女7例, 年龄<18岁5例, ≥18岁12例, 中位年龄27(5~58)岁。急性髓系白血病7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8例, 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 霍奇金淋巴瘤1例, 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全部19例患者均为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其中二次移植1例。19例患者均有神经系统症状(头痛、头晕、抽搐或癫痫发作), 其中13例患者伴发热。10例头颅影像学检查未见异常。19例患者中6例诊断为EB病毒相关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中位诊断时间为移植后50(22~363)d。9例(47.3%)患者外周血EB病毒检测阳性, 均予以利妥昔单抗静脉滴注治疗(其中2例患者行腰椎穿刺鞘内注射给药), 治疗后7例患者血EB病毒转为阴性。19例患者中2例复发, 2例死于EB病毒感染, 2例...  相似文献   
485.
目的探究血液病患者同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syn-HSCT)后植入综合征(ES)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特征。方法纳入1994年1月至2018年5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syn-HSCT的21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21例患者中男13例,女8例,中位年龄24(4~46)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例,慢性髓性白血病4例。移植后中位随访时间为817(24~5602)d。②21例syn-HSCT患者中7例(33.3%)发生ES。首次出现ES相关症状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8(5~13)d,诊断ES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10(7~14)d。所有ES患者均以糖皮质激素治疗并获得完全缓解,中位症状持续时间为2(1~5)d。③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病为急性髓系白血病(HR=15.298,95%CI 1.486~157.501,P=0.022)和中性粒细胞植入时间<12 d(HR=17.459,95%CI 1.776~171.687,P=0.014)是E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ES组与未发生ES组移植后总生存率与无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病患者syn-HSCT后具有较高的ES发生率,但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486.
目的探讨成人继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sAML)的治疗反应和结局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21年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65岁sAML的连续病例,包括治疗相关AML(t-AML)、未明原因血细胞减少后AML、继发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AML(post-MDS-AML)和继发于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的AML(post-MPN-AML)的临床特征、治疗反应、复发和生存,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治疗反应影响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局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55例患者,t-AML、未明原因血细胞减少后AML、post-MDS-AML、post-MPN-AML组分别为38、46、57、14例。152例诱导化疗后可评估疗效患者中,首疗程诱导治疗后形态学无白血病状态(MLFS)率为47.4%,四组分别为57.9%、54.3%、40.0%、23.1%(P=0.076);最终MLFS率为63.8%,四组分别为73.3%、69.6%、58.2%、38.5%(P=0.084)。多因素分析显示,全部患者中,男性(OR=0.4,95%CI 0.2~0.9,P=0.038;OR=0.3,95%CI 0.1~0.8,P=0.015)、SWOG非预后良好组(OR=0.1,95%CI 0.1~0.6,P=0.014;OR=0.1,95%CI 0.1~0.3,P=0.004)以及初始诱导弱化疗(OR=0.1,95%CI 0.1~0.3,P=0.003;OR=0.1,95%CI 0.1~0.2,P=0.001)是不利于首疗程诱导治疗获得完全缓解(CR)及最终获得CR的因素;此外,初诊时PLT<45×10^(9)/L(OR=0.4,95%CI 0.2~0.9,P=0.038)、LDH≥258 U/L(OR=0.3,95%CI 0.1~0.7,P=0.005)亦为影响最终获得CR的独立危险因素。94例获得MLFS患者中,46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位随访18.6个月,持续化疗患者3年无复发生存(RFS)率和总生存(OS)率分别为25.4%、37.3%,移植患者3年RFS率和OS率分别为58.2%、64.3%。在获得MLFS患者中,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6岁(HR=3.4,95%CI 1.6~7.2,P=0.002;HR=2.5,95%CI 1.1~6.0,P=0.037)、初诊时外周血原始细胞≥17.5%(HR=2.5,95%CI 1.2~4.9,P=0.010;HR=4.1,95%CI 1.7~9.7,P=0.002)、单体核型(HR=4.9,95%CI 1.2~19.9,P=0.027;HR=28.3,95%CI 4.2~189.5,P=0.001)为影响RFS和OS的共同不利因素;此外,首疗程诱导治疗获得CR(HR=0.4,95%CI 0.2~0.8,P=0.015)及接受移植(HR=0.4,95%CI 0.2~0.9,P=0.028)与较长的RFS期显著相关。结论与t-AML和未明原因血细胞减少后AML相比,post-MDS-AML和post-MPN-AML缓解率低、预后差。男性、初诊低PLT、高LDH、SWOG非预后良好组及初始诱导弱化疗是影响成年sAML获得缓解的不利因素,年龄≥46岁、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高、单体核型是影响总体结局的不利因素,移植及诱导缓解达CR与更长的RFS期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87.
王昱  王秀梅  赵卉  邓洋 《中国妇幼保健》2023,(22):4443-4446
目的 探讨miR-183在HPV相关型宫颈腺癌中的表达及与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免疫球蛋白样结构域基因1(LRIG1)的相互作用关系。方法 实时定量PCR法检测HPV相关型宫颈腺癌组织中miR-183及LRIG1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腺癌组织中LRIG1蛋白的表达。将miR-183 inhibitors(抑制物)、miR-183 mimics(模拟物)应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 TM2000转染至宫颈腺癌Hela细胞,并设立空白对照组、各自的阴性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miR-183及LRIG1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宫颈各组细胞中LRIG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miR-183 mRNA在HPV相关型宫颈腺癌组织中的表达(0.91±0.10)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0.52±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RIG1的mRNA(0.56±0.03)及蛋白(0.09±0.02)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宫颈组织(mRNA:1.12±0.08,蛋白:0.25±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1.06±0.06)相比,转染miR-183抑制物的腺癌Hela细胞中miR-183 mRNA的表达水平(0.69±0.07)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miR-183抑制物的腺癌Hela细胞和对照组中,LRIG1 mRNA(分别为1.75±0.10、0.71±0.09)及其蛋白(分别为1.16±0.09、0.76±0.04)的表达水平反而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0.99±0.05)相比,转染miR-183模拟物的宫颈腺癌Hela细胞中miR-183 mRNA的表达水平(2.55±0.25)显著增高(P<0.05),转染miR-183模拟物的腺癌Hela细胞和对照组中LRIG1 mRNA(分别为0.40±0.05、0.75±0.08)及其蛋白(分别为0.32±0.01、0.76±0.06)表达水平反而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miR-183在HPV相关型宫颈腺癌中呈高表达,可能通过抑制LRIG1的表达参与宫颈腺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88.
对于首次完全缓解(CR)、适合标准化疗的低危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 中外指南推荐中、大剂量阿糖胞苷(Ara-C)2~4个疗程或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巩固治疗[1,2,3]。有研究显示, 细胞遗传学低危AML患者采用多个化疗药物联合的化疗方案和单一大剂量Ara-C比较, 无病生存(DFS)及总生存(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2019年Ara-C全球供应不足, 米托蒽醌断药, 结合既往研究, 我中心制定改良IA"3+4"方案替代中剂量Ara-C(MD-Ara-C)作为AML缓解后巩固治疗方案。现回顾性分析本中心37例于2019年接受改良IA"3+4"方案巩固治疗2~4个疗程低危AML患者, 以81例2017-2018年接受MDAra-C方案患者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巩固治疗的疗效, 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89.
目的:探讨原发性IgA肾病(primary immunoglobulin A nephropathy)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将167例原发性IgAN患者按照24 h尿蛋白量分为A组(0~1.0 g/24 h)、B组(1.0~3.5 g/24 h)、C组(>3.5 g/24 h),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和病理指标;再按照肾活检时的血尿特点将167例患者分为Ⅰ组(无血尿)、Ⅱ组(镜下血尿)和Ⅲ组(肉眼血尿),比较这3组患者的临床和病理指标.结果:C组患者发生高血压、肾衰竭、高尿酸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的比例高于A、B两组,C组患者超质量及肥胖的比例高于A组,B、C两组间质细胞浸润、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化的病理积分高于A组.随着血尿程度的增加,与预后不良有关的大部分临床和病理指标变化并不明显.结论:原发性IgAN的病理表现与蛋白尿量不完全平行;血尿的严重程度与IgAN的预后可能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490.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治疗血液系统疾病的有效手段。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是HSCT后的重要并发症。近年来IFD诊断方法的改进,抗真菌药物种类的进一步丰富,真菌药敏试验及抗真菌药物浓度监测的使用,进一步优化了IFD患者的诊治策略。基于中国HSCT患者IFD的流行病学数据、HSCT人群特点、中国专家IFD诊治经验以及IFD诊治进展[1-7],中国医药教育学会真菌病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制定了本共识,旨在为HSCT患者IFD的防治提供合理临床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