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3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70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32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08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318篇
内科学   169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88篇
特种医学   60篇
外科学   234篇
综合类   584篇
预防医学   200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247篇
  5篇
中国医学   197篇
肿瘤学   74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观察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LT)降眼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青光眼患者30例37眼进行SLT。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65±13)岁。有晶体眼20眼,假晶体眼17眼。病种有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28眼,正常眼压青光眼6眼,囊膜性青光眼3眼,随访病程均超过3个月,平均8.6个月。Nd:YAG激光斑打击在下方180°范围的小梁网,激光点数约70~90点。结果平均眼压术前为(21±5)mm Hg,术后3个月为(16±5)mm Hg,术后6个月为(15±4)mm Hg。眼压下降率在20%以上的有20眼(54%),20%以下的17眼(46%)。无明显效果的6眼(16%)再次追加SLT,3眼(8%)行小梁切除术。SLT治疗前应用2种以下滴眼液点眼的病例比3种以上的病例可获得更好的疗效(P<0.05)。结论 SLT治疗青光眼安全且有降眼压的效果。眼压较高的青光眼患者在进行手术前可先考虑SLT治疗。  相似文献   
992.
心脏卵圆孔未闭(PFO)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但检出率较低,PFO与缺血性脑梗死关系密切,伴有PFO者发生脑梗死的概率及复发率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1],其机制与反常栓塞相关,本文就1例心脏PFO伴反常栓塞患者的病情,结合文献,进行相关探讨. 1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79岁,因"口齿不清伴右侧肢体乏力2 d"就诊.既往身体可,日常生活完全自理;有2型糖尿病史30余年,予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血糖控制佳;无脑卒中、高血压、高血脂、房颤等病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观察华法林治疗高龄心房纤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年龄≥80岁高龄老年心房纤颤患者41例,随机分为华法林组(20例)和对照组(21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治疗。随访3年,比较两组患者脑出血和脑栓塞的发生率。结果随访3年内,治疗组发生脑栓塞1例(5.0%),对照组发生脑栓塞5例(9.3%)、外周动脉栓塞1例(5.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119,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出血,轻微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危险因素分层后,中危患者血栓栓塞事件治疗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χ2=0.847,P〉0.05),高危患者治疗组栓塞事件(1例)少于对照组(5例),有统计学意义(χ2=4.102,P〈0.05)。结论高危组的高龄老年心房纤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不良反应少、临床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94.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现状,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本医院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当日实查住院患者706例,查出医院感染患者21例、23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2.97%、例次现患率为3.25%。查出社区获得感染患者118例,社区或感染现患率16.71%。下呼吸道感染占52.17%,泌尿道感染占13.04%。以重症监护病房、呼吸科、神经外科、急诊科、肿瘤血液科感染率较高。医院感染病例病原学标本送检率为47.83%,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2.54%。结论医院感染现患率处于中等水平,下呼吸道感染为防控重点。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评估太极拳运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患者BODE指数(body mass index,airflow obstruction,dyspnea,and exercise capacityindex)和圣乔治(The St 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SGRG)评分的影响。方法:112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太极拳组、锻炼组和对照组。3组患者均接受12周训练,每周7天,每天锻炼1小时。太极拳组进行24式杨式太极拳锻炼,锻炼组进行缩唇腹式呼吸和健步走锻炼,对照组进行平日常规活动。分别于训练前、训练6周和12周,给受试者发放SGRQ评分问卷,测定体重指数(BMI)、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呼吸困难指数(mMRC)、6分钟步行试验(6MWT),计算BODE指数和SGRQ评分。结果:⑴训练6周,太极拳组FEV1%预计值较本组训练前显著升高(P<0.05),mMRC显著降低(P<0.05),BODE指数显著下降(P<0.01),但BMI和6MWT变化不明显(P>0.05)。同期比较,太极拳组FEV1%预计值显著高于同期锻炼组及对照组(P<0.01),mMRC和BODE指数显著低于同期锻炼组和对照组(P<0.01),BMI和6MWT无显著性差异(P>0.05)。训练12周,太极拳组FEV1%预计值、6MWT较训练前及同期锻炼组、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1);BODE指数和mMRC较训练前及同期锻炼组、对照组均显著下降(P<0.01);BMI较训练前及同期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与同期锻炼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⑵训练6周,太极拳组SGRQ评分中的活动分及影响分较训练前显著降低(P<0.05),且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但与同期锻炼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症状分、总分与训练前及同期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与同期锻炼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训练12周,太极拳组症状分显著低于训练前及同期对照组(P<0.01),与同期锻炼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太极拳组活动分、影响分和总分均显著低于训练前及同期对照组和锻炼组(P<0.01)。结论:太极拳与缩唇呼吸、步行锻炼均能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BODE指数及SGRQ评分,减轻患者症状,提高生存质量,两种方案相比,太极拳运动对各项指标的改善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重复全肺灌洗(RWLL)治疗矽肺的远期效果.方法 选择在同一石材矿区作业的60例矽肺患者,根据年龄、矽肺期别、接尘工龄等按1∶1比例随机分为RWLL组与全肺灌洗(WLL)组,进行远期疗效和安全性对比观察,并对RWLL组二次右肺支气管肺泡灌洗回收液(BALF)进行细胞学和SiO2含量测定.结果 治疗4年后,RWLL组咳嗽、气喘好转率分别为68.4%、75.0%,高于WLL组(52.4%、57.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年后,RWLL组气喘好转率为70.0c%,明显高于WLL组(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WLL组治疗6年后用力肺活量(FVC)与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0)比治疗前逐渐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年后WLL组,FVC与 FEV1.0比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6年后,RWLL组X线胸片无变化率高于WLL组,进展与明显进展率低于WLL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WLL组第1次右肺BALF检查:细胞数为6.71×107~2.14×109/L,平均4.50×108/L;肺泡巨噬细胞(PAM)比率为0.873~0.980,平均0.954;SiO2含量18~104.7 mg,平均93.7 mg.第2次BALF检查:细胞数为5.71×106~1.30×109/L,平均为9.12×107/L;PAM比率0.710~0.926,平均0.870;SiO2含量6~90.2 mg,平均46.2 mg.RWLL组围手术期发生痰血,胸痛各1例,发生率6.7%.在随访1年中,RWLL组并发左侧气胸,肺部感染各1例;WLL组并发肺部感染1例.结论 RWLL治疗矽肺不仅合理而且安全,并有助于进一步提高WLL治疗矽肺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997.
背景与目的:中国及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的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患者的预后显著低于欧美人群,主要是因为肢端型黑色素瘤(acral melanoma,AM)无论是在生物学行为、临床特征、预后以及药物的疗效(主要是免疫治疗)上都差于皮肤型黑色素瘤(cutaneous melanoma,CM)。近5年在MM外科治疗和药物辅助治疗选择方面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本文回顾性分析近5年单中心经手术治疗的AM及CM患者的生存变化和相关的独立预后因素。方法:对2017—2021年在复旦大学肿瘤医院黑色素瘤诊治中心接受外科治疗的MM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通过病史回顾和随访收集患者完整的基本信息、原发灶特点、淋巴灶转移特征和生存状态,剔除黏膜型、原发不明、随访时间短于6个月的病例。通过生存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探讨患者生存的差异和相关预后因素。结果:本研究共入组585例黑色素瘤患者,其中AM 397例,CM 188例。中位年龄59(19~89)岁,女性占54%。AM和CM在性别、年龄、原发灶位置、基因突变分布和辅助治疗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在Breslow深度、溃疡、淋巴结转移等肿瘤负荷因素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随访时间为24个月,中位无疾病生存期为36个月,1、2年无复发生存期(relapse-free survival,RFS)分别为75.6%和61.2%。但两亚型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M中RFS的独立风险因素包括:原发灶溃疡(HR=2.265,95% CI:1.257~4.080),NRAS基因突变(HR=1.816,95% CI:1.211~2.725),较晚的N分期(N1、N2、N3相较N0的HR分别为1.850、4.085、4.191);保护因素为女性(HR=0.636,95% CI:0.433~0.933)和上肢原发灶(HR=0.259,95% CI:0.105~0.639)。CM中RFS的独立风险因素包括:原发灶溃疡(HR=4.073,95% CI:1.718~9.654),较晚的N分期(其中N3期的HR=5.482,95% CI:2.385~12.601)。结论:预后分析发现,原发灶的肿瘤负荷仍旧与CM和AM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而NRAS基因的突变状态则提示AM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血铅和血镉及多种危险因素与原发性高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取杭州城区与农村社区各1个,对40岁以上长住户籍共471人进行问卷调查与健康体检,检测血铅、血镉及其他多种危险因素指标,进行多因素相关分析.结果 (1)共453人获得完整资料,高血压组212人,正常血压组241人,高血压组的年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明显高于血压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03、16.56、10.61,P<0.01).(2)有高血压家族史、吸烟、饮酒、高盐饮食、高脂饮食和缺乏运动的人数以及体质指数、腰围、总胆固醇和血铅、血镉检测值高血压组明显高于血压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组空腹血糖明显高于血压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家族史、饮酒、高盐饮食、体质指数、腰围、血铅、血镉和总胆固醇与高血压发病有密切关系(OR=1.01~12.77,P<0.01).结论 血铅、血镉和年龄、高血压家族史、饮酒、高盐饮食、肥胖以及总胆固醇增高均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有密切关系,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99.
背景:目前临床多应用创面涂抹方式发挥医用生物蛋白胶的止血作用,但骨腔内注射应用报道少见。 目的:观察胸骨内注射生物蛋白胶对老年严重骨质疏松冠状动脉搭桥患者正中开胸出血的效果。 方法:将48例体外循环下行正中开胸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75岁以上的严重骨质疏松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胸骨腔内注射生物蛋白胶,对照组常规涂抹医用骨蜡,记录两组术后12 h引流量及总引流量、拔引流管时间及术后胸骨切口愈合情况。 结果与结论:实验组术后12 h引流量和总引流量、拔引流管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 < 0.05),两组术后持续发热时间、术后胸骨感染裂开情况无明显差异。对照组术后胸骨切口感染裂开1 例,实验组未发现不良反应。说明胸骨内注射生物蛋白胶能减少老年严重骨质疏松患者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胸骨出血,减少出血相关并发症,不影响胸骨愈合。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分析脊柱结核手术患者术中出现低体温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北京胸科医院行脊柱结核手术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前路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内固定术52例,后路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内固定术148例。根据患者术中否发生低体温将患者分为低体温组(91例)和非低体温组(109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术中液体总入量(含输血量)、麻醉时间和方式、手术持续时间和术式等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中出现低体温的危险因素。结果 200例患者中有91例术中发生低体温,发生率为45.5%,体温最低为33.7℃。低体温组行开胸手术者31例(34.07%),非低体温组行开胸手术者18例(16.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脊柱结核患者行开胸手术者术中出现低体温的风险是未行开胸手术者的2.17倍(95%CI:1.09~4.33)。结论 开胸是脊柱结核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