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4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54篇
外科学   342篇
综合类   78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6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重视胰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十二指肠损伤包括开放性或闭合性损伤和腹部手术造成的胰腺副损伤。由于胰腺和十二指肠位于腹膜后,前有脏器包绕,背靠脊柱,一般不易损伤而给人以虚假的安全感,同时由于该处损伤早期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以及处理上普遍存在经验不足,处理相对复杂,术后并发症多;加之近年来,随着交通事故及基建工程增多、基层医院外科手术的广泛开展,胰十二指肠损伤有逐渐增多的趋势,而且常并发胰瘘,病情危重,病死率高达20%左右。因此,及时诊断胰十二指肠损伤并作出正确的处理是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所在。1.强调早期诊断:胰十二指肠损伤仅占腹部闭合性损…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外伤性胰十二指肠损伤手术病例的临床特点,探讨年龄、术前/术中休克、胰十二指肠联合损伤、确诊时间及ISS、APACHEⅡ评分等因素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的关系。结果47例病例中,腹部闭合性损伤占76.60%,开放性损伤23.40%,多发伤40.43%。胰腺损伤13例,十二指肠损伤28例,胰十二指肠联合损伤6例。术前确诊率为53.19%,手术诊断率97.87%,确诊时间(7.85±3.17)h。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7.66%和8.51%。并发症组的术前/术中休克发生率、胰十二指肠联合损伤发生率、确诊时间、ISS、APACHEⅡ评分分别为53.85%、38.46%、(9.78±2.16)h、20.92±8.11、10.32±3.16,无并发症组分别为11.76%、2.94%、(6.81±2.35)h、16.47±5.28、7.12±2.74,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死亡组ISS、APACHEⅡ评分值分别为29.17±10.31、14.75±5.37,显著高于无死亡组的16.85±6.73、8.39±3.13(P<0.01)。结论胰十二指肠损伤在病史、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方面具有其特点,综合分析有利于迅速明确诊断,休克、胰十二指肠联合损伤、确诊时间及高ISS、APACHEⅡ评分是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3.
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消化道肿瘤,尽管以手术为主的胰腺癌综合治疗模式在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其临床疗效仍不尽人意。资料显示胰腺癌术后5年生存率仅为3%~4%。面对严峻的现实,惟有多学科交叉合作,在胰腺癌发病机制、早期诊断、综合治疗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获得突破性进展,才有望根本改善其预后。[第一段]  相似文献   
24.
目的总结分析我中心近年来对胰头部良性病变实施改良的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全切除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04年6月至2008年6月实施了改良的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的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该术式的手术方式,并发症及术后近期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患者手术死亡0例,术后发生胰瘘2例,十二指肠瘘1例,胆瘘1例,其并发症发生率为14.81%,平均手术时间约4h,术后平均住院日为16d。结论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通过保留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后支及其血管弓,仅在十二指肠乳头及胆总管后壁残留少许胰腺组织,手术切除彻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操作简便,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该改良术式可以作为治疗胰头部良性病变的重要术式。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总结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大出血的防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胰腺外科中心1999年-2008年收治的790例SAP患者中并发大出血患者65例的临床资料,按防治出血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阶段,对前后两阶段SAP合并大出血的发病率、死亡率进行比较.结果 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387例SAP患者,并发大出血44例,其中以消化道大出血为主12例、以腹腔内大出血为主32例,发病率11.37%(44/387),死亡19例,死亡率4.91%(19/387);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403例SAP患者,并发大出血21例,其中以消化道大出血为主8例、以腹腔内大出血为主13例,发病率5.21%(21/403),死亡5例,死亡率1.24%(5/403);两期出血发病率和出血所致死亡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期及时肠内营养和免疫治疗、有效腹腔引流及选择恰当手术时机和方式可能是降低SAP并发大出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引流术后引流管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3月至2009年1月120例行引流术的SAP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胰周坏死腔内均置2根以上的橡胶引流管,术后动态监测引流液细菌生长的情况,根据药敏结果使用敏感抗生素,并监测引流物淀粉酶的水平以判断有无胰瘘的发生,同时腹腔CT平扫检查了解引流管及周边的情况,引流物黏稠者给予灌洗以保持引流管的通畅,对胰瘘1个月以上者行瘘管造影了解主胰管的情况.结果:67例术后无胰瘘,或低流量胰瘘并不与主胰管相通,逐步拔除引流管而痊愈;44例胰瘘与主胰管相通,逐步退管,且粗口径管换成细口径管并夹闭引流管2周以上无不适后拔管;4例患者胰瘘6个月以上仍不能夹管遂行瘘管空肠吻合而痊愈,5例带管出院引流管不慎脱出而未及时插管者3例无不适,2例4个月后形成假性胰腺囊肿后再行囊肿空肠吻合术治愈.结论:SAP引流术后,根据有无胰瘘及与主胰管的通畅情况而处理引流管是保证患者顺利愈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7.
重型非胆道梗阻性急性胆石性胰腺炎的外科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重型非胆道梗阻性急性胆石性胰腺炎的外科处理要点。方法分析47例重型非胆道梗阻性急性胆石性胰腺炎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1)1999年8月以前,13例采用早期手术,4例死于早期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死率为30.8%;存活者平均住院时间为51.5d、平均医疗费用为9.53万元。(2)1999年8月以后,22例采用早期区域动脉灌注治疗,1例死于后期感染并发症,病死率为4.5%;存活者平均住院时间为31.3d,平均医疗费用为4.64万元。(3)12例采用传统保守治疗,4例病情较重者3例死于早期多脏器功能障碍;其余8例病情较轻者无并发症治愈。结论(1)在急性反应期内,作好复苏治疗的同时,推荐应用区域动脉灌注治疗重型非梗阻性胆石性胰腺炎;(2)重视临床类型的鉴别和转化,发现胆道梗阻及时手术治疗;(3)病变后期出现胰腺局部并发症需要适时的择期手术;(4)非手术治疗成功者应适时手术解除胆石病变以防止胰腺炎复发。  相似文献   
28.
汤志刚  王春友 《肝胆外科杂志》2003,11(6):479-480,444
肿瘤免疫治疗作为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在几种免疫治疗中,利用以细胞为基础的疫苗进行的主动免疫疗法,近年来正逐渐成为免疫学家和肿瘤学家的研究热点,细胞疫苗的高免疫原性可以诱导宿主产生特异性的抗肿瘤免疫,阻止肿瘤的形成、生长、扩散和复发,甚至消除肿瘤。  相似文献   
29.
不同血滤方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血浆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比较单次短时血滤 (SSVVH )和间断短时血滤 (ISVVH )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人血浆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对符合血滤 (HF)指征的 5 8例SAP病人分别行SSVVH(SS组 )或ISVVH (IS组 )治疗 17、2 1例 ,2 0例未行HF者作对照 (N组 )。观察各时点TNF α、IL 6、IL 8、IL 1ra、IL 2、IL 10的血浆水平 ,以APACHEII评分、液体负平衡出现时间衡量病情变化。结果 HF组的APACHEII评分在入院第 1天即显著下降 ,第 4天起显著低于N组 ,且IS组较SS组更低 ,P均 <0 .0 5 ;HF组血浆TNF α、IL 6水平在入院第 4、10天较N组显著降低 ,且IS组较SS组更低 ,P 均 <0 .0 5 ;入院第 10天 ,HF组IL 2和IL 10的水平及促抗炎因子比值明显高于N组(P <0 .0 5 )。N组、SS组和IS组分别有 1、1、0例中转手术和 3、2、0例死亡 ,出现液体负平衡时间分别为入院 ( 5 .9± 1.8)d、( 3 .5± 2 .1)d和 ( 2 .7± 1.4)d。结论 ISVVH较SSVVH在降低SAP病人血浆TNF α、IL 6、IL 8水平 ,升高IL 2、IL 10水平 ,纠正促抗炎细胞因子失衡方面作用更强 ,这与病情的变化和疗效相吻合。  相似文献   
30.
胆石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石性胰腺炎的临床处理要点。方法依据是否存在胆道梗阻和胰腺炎病变严重度将273例胆石性胰腺炎分为四个临床类型,分别对各类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梗阻性重型10例,早期手术8例,全部治愈;传统保守治疗2例,其中1例死于早期多脏器功能衰竭。(2)梗阻性轻型70例,早期手术57例,ERCP+EST 4例,传统保守治疗9例,全组无死亡。(3)非梗阻性重型共47例,13例采用早期手术,4例死于早期多脏器功能衰竭;22例采用早期区域动脉灌注治疗,1例死于后期感染并发症,12例保守治疗,其中4例病情较重,3例死于早期多脏器功能衰竭。(4)非梗阻性轻型146例,早期手术55例,后期手术8例,ERCP+EST 3例,内科保守80例,全组无病死。结论(1)梗阻性重型患者应采用早期手术治疗。(2)梗阻性轻型患者可采用早期手术或EST解除胆道梗阻以防止胰腺炎加重。(3)推荐应用早期区域动脉灌注治疗非梗阻性重型患者,适当地联合手术有助于疗效的提高。(4)保守治疗成功者应适时地手术解决胆石症以防止胰腺炎复发。(5)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各临床类型之间的转变,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