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提高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效果的方法。方法85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并进行不同顺序的治疗,A组(化疗+手术+放疗)28例,放疗后配合辅助化疗;B组(手术+化疗+放疗)28例;C组(手术+放疗+化疗)29例。比较各组3年生存率、局部区域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的差异性。结果A、B、C3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75.00%,53.57%,44.83%,其中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局部区域复发率分别为7.14%,32.14%,17.24%,其中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各组远处转移率分别为7.14%,10.71%,37.93%,其中A组与C组及B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术前化疗再手术,配合术后放疗及辅助化疗,可提高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尺侧腋路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昆山市第五人民医院麻醉科进行上肢手术的108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麻醉方法将其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试验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尺侧腋路阻滞的麻醉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盲探单纯肌间沟臂丛阻滞的麻醉方法。分析对比不同阻滞方式患者的神经分支阻滞完善时间、阻滞完善率、阻滞起效时间、术中麻醉优良率、术中神经阻滞使用率、麻醉持续时间、操作时间和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各神经分支的阻滞完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各神经分支的阻滞完善时间和阻滞起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术中麻醉优良率(98.15%)显著高于对照组(87.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术中芬太尼使用率(3.70%)显著低于对照组(24.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麻醉持续时间(369.87±46.12 min)、操作时间(9.78±0.98 min)明显长于对照组(307.99±34.10 min,4.32±0.80 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麻醉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56%)明显低于对照组(2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神经损伤、局麻药中毒等现象。结论上肢手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尺侧腋路阻滞的临床效果显著,麻醉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心力衰竭的常见证候和证候要素的现代文献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的证候分布特点和证候内部特征,分析心力衰竭的常见证候和证候要素以及分布规律,为今后的证候规范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符合要求的心力衰竭的文献中涉及的证候和证候要素进行规范,运用SPSS13.0进行频次统计。结果:心力衰竭最常见的证候依次是气阴两虚证、心阳虚证、气虚血瘀证、阳虚水泛证、心肾阳虚证、水气凌心证、心气虚证、心脉瘀阻证。证候要素中,病位为心、肾、肺、脾、脑、肝、大肠,其中出现频率在2%以上者为心、肾、肺、脾;病性为阳虚、气虚、血瘀、水停、阴虚、痰、气逆、湿、饮、亡阳、亡阴、血虚、气滞、热、气不固、寒,其中频率在6%以上者主要有阳虚、气虚、血瘀、水停、阴虚。结论:心力衰竭的发病主要在心,与肺、脾、肾密切相关;病机主要是本虚标实,以阳虚、气虚、阴虚为主,血瘀、水停为标。本研究结果也提示,从证候要素入手对证候进行研究,无疑能为中医证候的规范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腹腔恶性肿瘤术后胃瘫发生的原因及其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近年来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的腹腔恶性肿瘤手术后出现胃瘫的患者40例.结果 该组40例腹腔恶性肿瘤术后出现胃瘫的患者恢复时间短,平均为10.8 d.结论 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腹腔恶性肿瘤术后胃瘫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通过比较EPOCH方案与DICE方案治疗复发或耐药中高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疗效与安全性,发现DICE方案对复发或耐药中高度恶性T细胞来源NHL有较好疗效,是一个值得进一步验证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香菇多糖对恶性肿瘤患者围化疗期肺部感染抗生素治疗的增效作用. 方法 120例围化疗期发生肺部感染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抗生素治疗的同时,随机分成加用香菇多糖针和不加香菇多糖针静脉滴注两组,每组各60例. 结果接受抗生素及香菇多糖联合治疗的患者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临床症状、体征与X线胸片改善时间大幅缩短. 结论香菇多糖对恶性肿瘤患者围化疗期肺部感染抗生素治疗,具有明显增效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尼妥珠单抗联合DC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30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尼妥珠单抗联合DCF方案治疗,对照组单用DCF方案治疗。结果30例患者均可进行评价。治疗组有效率(RR)为60.0%,疾病控制率(DCR)为80.0%;对照组RR为40.0%,DCR为53.3%。两组间RR、DCR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主要的不良反应有疲乏、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脱发等,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尼妥珠单抗联合DC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扩大样本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合并肠梗阻的左半结肠癌一期切除的适应证、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41例合并有肠梗阻的左半结肠癌病例,术中采用肠道灌洗,一期切除吻合。结果:41例患者均康复出院,发生吻合口瘘1例,肺部感染3例,切口感染7例。结论:只要手术适应证掌握得当,处理方法合理,合并肠梗阻的左半结肠癌一期切除吻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HYT000射频热疗机联合胸腔灌注局部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和毒副反应及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晚期非小细胞肺癌TNMⅢB~Ⅳ期合并胸腔积液患者共67例,KPS评分50~60分。按治疗方法随机分为2组。A组34例:射频熟疗加胸腔灌注羟基喜树碱+白细胞介素-2治疗;B组33例:单纯胸腔灌注羟基喜树碱+白细胞介素-2治疗。热疗2、3次/周,每次60~90min;胸腔灌注1次/周;1个疗程3周:观察近期疗效、生存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在控制肺瘤及胸腔积液、改善肺不张、缓解临床症状、生存质量、KPS积分的升高及中位生存期延长方面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射频热疗联合胸腔灌注局部化疗对晚期肺癌合并胸腔积液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胸腔灌注,近期疗效较理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50 mg/kg剂量左旋多巴(L-dopa)对帕金森病(PD)大鼠神经行为学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采用脑部偏侧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制备PD模型,进一步腹腔注射50 mg/kg剂量L-dopa,连续4 w.每周观察2次行为学[异常不自主动作(AIM)评分、对侧旋转行为的评定],并进行阿扑吗啡(apomorphine,APO)诱导PD大鼠对侧旋转行为的评定.实验结束后行心脏灌注固定,分离双侧黑质、纹状体,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模型大鼠对APO诱导的旋转圈数、AIM评分、大鼠旋转启动时间,在2、3、4 w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旋转持续时间、药效期平均旋转圈数、剂峰旋转圈数,虽有增加的趋势,但仅与第3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注射侧(右侧)黑质、纹状体出现细胞膜皱缩,细胞体积缩小,线粒体嵴部分溶解,细胞核皱缩或不规则,核膜部分不完整等.结论 50 mg/kg L-dopa对PD大鼠具有明显的神经毒性,有典型的神经行为学改变和超微结构改变.模型稳定,可用于后续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