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4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2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58篇
临床医学   67篇
内科学   3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15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76篇
综合类   125篇
预防医学   8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50篇
中国医学   65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正>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tumor,NET)是起源于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的一组异质性肿瘤群[1-2]。NET好发于消化道和支气管,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椎管内的NET罕见,故神经外科医生对椎管内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认识有待提高。本文从神经内分泌肿瘤入手,介绍其基本概况,重点  相似文献   
32.
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保守治疗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spontaneous spinal epidural hematoma,SSEH)是指原因不清、非外伤性和医源性因素导致的血液在硬脊膜外腔非特异性的聚集[1]。多数学者认为椎板切除减压、血肿清除为治疗的最佳选择,但也有少数学者报道了保守治疗的病例[2~5]。2009年1月~2013年12月,我们保守治疗了SSEH患者3例,均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究周围神经阻滞对卒中后中枢性疼痛(CPSP)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初级感觉传入在卒中后中枢性疼痛中的作用。方法 本研究选取了2022年3—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康复科住院的22例CPSP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2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一组接受利多卡因阻滞治疗,另一组接受安慰剂对照治疗,每组11例患者。均予以疼痛部位超声引导下的周围神经阻滞治疗,利多卡因阻滞组患者注射含有1∶200 000肾上腺素的2%利多卡因,安慰剂对照组患者则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进行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诱发反应评分,以及利多卡因血药浓度测试。结果 所有患者在大脑病变半球对侧的疼痛区域均出现机械和/或温度敏感反应。利多卡因阻滞组的自发性疼痛缓解程度为(-82.8±16.3)%,优于安慰剂对照组的(-1.8±2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多卡因阻滞组患者在治疗后7 min时,自发性疼痛基本得到明显缓解;在治疗后1 h开始出现NRS评分上升趋势;4名患者在治疗后8 h的NRS评分仍处于较低水平。安慰剂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2 min时,大多患者出现NRS评分轻微升高,...  相似文献   
34.
杯状细胞是结膜上皮中一种特异分化的细胞,其分泌的黏蛋白是泪膜的组成成分并在维持泪膜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干眼研究的深入,结膜杯状细胞及其分泌的黏蛋白受到更多关注.本综述总结了近年来在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先阐述了杯状细胞的生理特性,进而分析杯状细胞以及黏蛋白在干眼病理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能挽救杯状细胞的...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4个基因位点:-800G/A、-509C/T、+869T/C、+915G/C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其构成的单体型与中国广东地区汉族女性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7年3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产科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广东地区汉族女性240例(正常对照组120例,GDM组120例)。利用SNaPshot基因测序技术对各组TGF-β1的4个基因位点(-800G/A、-509C/T、+869T/C、+915G/C)进行基因分型检测,并对各个位点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及其构成的单体型与GDM的相关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GDM组与正常对照组TGF-β1的+915 G/C、-800G/A 2个基因位点暂未发现SNP多态性,而-509C/T、+869T/C 2个基因位点存在多态性。②GDM组+869T/C位点的CC基因型、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5.83%vs 32.50%、75.42%vs 54.58%),而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5.00%vs 23.33%、24.58%vs 45.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统计分析提示,CC基因型(OR 2.626,95CI 1.553~4.439)、C等位基因(OR 2.553,95%CI 1.731~3.764)可能是GDM的危险因素,TT基因型(OR 0.173,95%CI 0.069~0.435)、T等位基因(OR 0.392,95%CI 0.266~0.578)可能是GDM的保护因素。③GDM组与正常对照组-509C/T位点的CC、TT、CT基因型频率及C、T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单体型分析发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869T/C、-509C/T 2个位点构建的C-T单体型在GDM组明显增加(65.83%vs 49.58%),而T-C和T-T单体型明显下降(19.58%vs 31.25%、5.00%vs 14.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统计分析提示,C-T单体型可能是中国广东地区汉族女性GDM发生的危险因素(OR 1.959,95%CI 1.356~2.830),T-C单体型(OR 0.536,95%CI 0.352~0.815)、T-T单体型(OR 0.319,95%CI 0.161~0.632)可能是其保护因素。结论:GDM发病是多个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TGF-β1+869T/C SNP位点和+869T/C、-509C/T两个SNP位点构成的C-T单体型、T-C单体型、T-T单体型可能和中国广东地区汉族女性GDM的遗传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比较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长径5~10 cm的中危胃间质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评估患者术后使用伊马替尼辅助治疗是否有明显益处。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0年7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2例长径在5~10 cm的中危胃间质瘤患者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组28例,开腹手术组44例。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病理特征、围手术期结果、住院总费用。对比术后使用和不使用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的生存率。结果 开腹组和腹腔镜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2.1%(9/28),开腹组为52.3%(23/4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4)。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总住院时间明显缩短[(12.5±3.2) d比(15.0±3.5) d,P=0.004];术后中位住院天数明显缩短(7.5 d 比 9.0 d,P=0.006);首次排气时间明显缩短(P=0.003)。中位随访时间58个月(13~129个月),期间未出现与肿瘤相关的死亡病例。开腹组有2例死亡,分别因乳腺癌和心脏病;腹腔镜组有1例死亡,死亡原因与胃间质瘤无关。72例患者中,40例术后接受伊马替尼辅助治疗,开腹组22例(50.0%),腹腔镜组18例(64.3%),两组接受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的患者例数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14,P=0.234)。术后使用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组总体生存率与未使用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5)。结论 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治疗长径在5~10 cm的中危胃间质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实现R0切除的长径在5~10 cm的中危胃间质瘤患者术后使用伊马替尼辅助治疗未增加生存率,且未使用伊马替尼者未出现与肿瘤相关的死亡、复发及转移。  相似文献   
37.
养血祛风汤联合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养血祛风汤联合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CU)的疗效。方法:入选的132例CU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9例,对照组63例。治疗组给予盐酸西替利嗪片10mg口服,1次/天;养血祛风汤每日1剂。对照组给予盐酸西替利嗪片10mg口服,1次/天。两组均连用4周后评价疗效,停药4周后观察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Z值=-4.26,P<0.01);两组8周疗效随访比较,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组(Z值=-3.86,P<0.01)。结论:养血祛风汤联合盐酸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能有效控制慢性荨麻疹的发作,减少其复发,疗效明显优于单独应用盐酸西替利嗪组。  相似文献   
38.
柴芩清肝胶囊对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柴芩清肝胶囊对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分别采用四氯化碳(CCl4)和氨基半乳糖胺(GalN)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测定各组动物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活性。结果:CCl4肝损伤模型组和GalN肝损伤模型组小鼠的血清ALT和AST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柴芩清肝胶囊高、中、低剂量组ALT、AST均比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高、中剂量组与联苯双脂滴丸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柴芩清肝胶囊具有显著的抗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39.
ZX-1型全自动止血仪临床应用77例武警总医院骨科李晓阳姚建祥邢更彦王振宇王桐(北京100039)关键词ZX-1型全自动止血仪双通道交叉换气手术临床应用ZX-1型全自动止血仪(见附图)是我院与北京市海淀区永达电子技术开发部共同开发研制的,经过4个月的...  相似文献   
40.
立复欣治疗耐阿奇霉素肺炎支原体下呼吸道感染1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林萍  王振宇 《医学争鸣》2007,28(15):1379-1379
1 临床资料患儿10(男5,女5)例,年龄5~12岁,均为我院2005/2006住院患者,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胸片示支气管肺炎,应用博抗抗支原体治疗效果欠佳.临床均表现为高热、咳嗽、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其中1例合并大量胸腔积液、急性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