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294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分析长骨应力性骨折的MR表现,提高对长骨应力骨折的MR诊断和鉴别诊断.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或追踪复查证实的12例长骨应力骨折患者的MR图像. 结果 12例中股骨颈1例,股骨下段4例,胫骨上段6例,腓骨下段1例.MR均可见骨髓腔内大片长T1、长T2信号骨髓水肿,范围远较平片广泛,DWI像骨髓水肿区较T2WI更明显;并可见骨膜水肿,表现为骨皮质周围环形长T1、长T2信号;9例可见骨折线,矢状位和轴位PDWI和T2WI表现为局部骨皮质中断呈稍长T2信号,冠状位T2WI和PDWI髓腔内与骨皮质相连的横行低信号带;软组织肿胀呈弥漫性长T1、长T2信号. 结论 MRI能够更敏感地发现早期应力性骨折,为诊断和判断骨折愈合情况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102.
病例资料 患者,男,77岁。双下肢乏力3月余,渐进加重。肌力下降,左下肢肌力1级,右下肢肌力2-3级。左下肢感觉明显减退,右下肢感觉稍减退,右小腿麻木,不伴疼痛。病理反射未引出。  相似文献   
103.
对颈椎间盘内注射胶原酶的疗效进行评估,将治疗前后的椎间盘影像学变化同临床症状的改变相联系,以期间阐明作用机制。方法1997年6月-1998年6月使用国产胶原酶冻干制品结合经皮切吸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8例。胶原酶注射局部麻醉和影像增强监视下进行。1200U的胶原酶溶于5ml无菌水中,取一半剂量注入每个突出的间盘,注射时间平均为15min。8例患者的12个间盘在注射前后均作双盲法的影像学评价,剂量注入  相似文献   
104.
大脑胶质瘤病的MRI及MRS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大脑胶质瘤病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波谱(MRS)特点,以探讨其对本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综合7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病理诊断,均符合大脑胶质瘤病诊断标准。常规行SE序列平扫及增强。其中3例行MRS研究,二维多体素、点分辨法(PRESS)、TE144ms。结果所有病例均侵犯2个脑叶或以上。病变区呈长T2、稍长T1异常信号,受累区脑组织肿胀,占位效应轻。增强扫描3例见小结节或片状强化,4例无明显强化。3例MRS表现均有不同程度NAA降低,Cho上升,Cho/Cr和Cho/NAA的比值上升。结论MRI是目前诊断大脑胶质瘤病的首选影像学方法,MRS对于鉴别诊断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应用扩散加权成像(DWI)、灌注成像(PWI)以及磁共振波谱(MRS)技术界定超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力求提出量化评定标准。方法:13例发病时间在2~6h的超急性脑梗死患者行MRI检查,包括DWI、PWI及1HMRS技术,并在2~28d复查T2WI确定最终梗死范围。对梗死中心区、缺血半暗带及对侧镜像区,测量其扩散变化,血流灌注以及代谢改变。结果:①梗死中心区与缺血半暗带表观弥散系数(ADC)平均值分别为7.01×10-4mm2/s及9.36×10-4mm2/s,rADC平均值分别为0.63及0.87,梗死中心区ADC及rADC均明显降低,缺血半暗带ADC及rADC轻度下降,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②PWI显示11例超急性脑梗死存在灌注缺损区或灌注减低区,2例腔隙性脑梗死未见明显灌注异常。③MRS改变为乳酸(Lac)浓度升高和N乙酰天门冬氨酸盐(NAA)水平降低。④对于PWI>DWI者,ADC值轻度降低(<22%)Lac升高且NAA正常或轻度下降(<14%)的区域可能为缺血半暗带;而ADC值明显降低(25%~53%)Lac升高且NAA明显下降的区域(16%~34%)可能为不可逆损伤区。结论:综合应用DWI、PWI和MRS可发现超早期脑梗死,并预测缺血半暗带。  相似文献   
106.
目的用单体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技术研究正常人肝脏内化合物的含量及在不同年龄和性别人群中的差异。方法利用1.5T磁共振仪对50例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正常人进行单体素^1H-MRS研究,所用技术为定点分辨选择波谱技术(PRESS)。结果1H-磁共振波谱能够检测出正常人肝脏中的许多化合物,如糖原和葡萄糖复合物(glyco-gen)、胆碱(choline)、谷氨酰胺和谷氨酸复合物(glutamine and glutamate complex)以及脂质(lipide)等。各化合物的含量在不同年龄和性别中存在着差异。正常人肝脏胆碱的含量与年龄呈负相关,在不同性别的人群中无显著差异。葡萄糖复合物、谷氨酰胺和谷氨酸复合物和脂质的含量在不同性别的人群中存在显著差异,谷氨酰胺和谷氨酸复合物以及脂质的含量与年龄呈正相关,葡萄糖复合物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的含量无显著差异。结论^1H-MRS能够检测出肝脏中与代谢相关的多种化合物,并可以定量测量,有助于研究生理和疾病时肝脏生化的改变,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MRI在脊柱内固定术后评价中的应用技术及诊断价值.方法:对49例脊柱钛合金内固定术后患者行MRI常规扫描,分析患者的MRI图像.部分病例选取垂直和平行于螺钉长轴两种频率编码方向分别扫描,评价其与螺钉伪影大小的关系.结果:当频率编码方向平行于螺钉长轴扫描时,螺钉所产生的图像伪影较垂直于螺钉长轴扫描时显著减小,能准确判断螺钉植入位置,椎体和椎管结构清晰.49例患者中出现12例螺钉位置不佳,其中与硬膜囊有接触者5例,螺钉游离于椎弓根之外者4例,穿破皮质进入椎间隙者2例,压迫神经根者1例.同时49例患者中伴随有椎管狭窄13例,脊髓受压缺血或软化灶形成12例,粘连性蛛网膜炎6例,脑脊液漏及假性脊膜膨出2例,肿瘤复发1例.结论:选取平行于螺钉长轴的频率编码方向扫描能使螺钉伪影明显缩小,从而能更好地评价脊柱内固定术后改变.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观察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时脑内兴奋性氨基酸的代谢改变,并探讨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以9例无窒息史的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对临床确诊的31例HIE患儿行MRI检查,并采用二维多体素化学位移波谱技术(1H-MRS)进行检查.31例均追踪随访,其中3例死亡,28例行MRI复查,观察HIE患儿MRS代谢物变化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HIE的典型MRS表现为谷氨酸与谷氨酰胺复合物α峰(GLx-α)增高、乳酸(Lac)峰增高、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峰降低.GLx-α/Cr在HIE预后的死亡组、结果异常组和结果正常组分别为1.28、0.82和0.25,方差分析显示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F=65.41,P<0.01).等级相关分析显示GLx-α/Cr与HIE预后有显著负相关关系(ρ=-0.83,P<0.01).结论:兴奋性氨基酸与HIE脑损伤程度关系密切,HIE患儿基底节区GLx-α/Cr升高提示预后不良,该比值可作为评估HIE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测量不同程度膝关节骨关节炎(OA)患者和正常关节软骨的T2弛豫时间并比较其差异性,探讨磁共振T2-mapping成像在O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8例受检者共66个膝关节分为正常组(n=15)、轻度OA组(n=19)和重度OA组(n=14).采用4回波SE序列扫描形成T2-mapping,分别测量胫骨内侧髁、外侧髁,股骨内侧髁、外侧髁和髌骨这5处软骨的T2值并对各组间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组5个部位膝关节软骨T2均值为(34.8±1.9) ms~(36.7±1.4) ms;轻度和重度OA组5个部位膝关节软骨的T2均值分别为(42.2±2.3) ms~(44.7±3.5) ms和(44.5±3.0) ms~(46.0±4.0) ms.所有OA患者膝关节周围各处软骨T2弛豫时间均比正常组显著增高(P《0.01),但轻度OA组与重度OA组之间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膝关节OA患者关节软骨的T2弛豫时间比正常者明显增加,磁共振T2-mapping成像在早期OA的诊断和监测方面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MRI与临床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与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患者的MRI及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7例椎管内肠源性囊肿均发生于髓外硬膜下,4例位于脊髓腹侧,3例位于背侧。脊髓受压变窄。平扫T1WI上类似或稍高于脑脊液信号,T2WI上为脑脊液样信号。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临床表现以脊髓压迫症状为主,均有短期内症状进行性加重的病程特点。结论 MRI对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指导治疗及评价预后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